震动无弹窗 正文 第七百四十八章 莱州盛会(2)
中型客车里原本就没有几个人,偌大一个车厢里除了林东生和齐天翔,就是杨群山和省政协主席韩雪斌了,另外还有省委办公厅秘书长秦亮和省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周通两位了,其余常委或副省长都主动回避了。这即是出行惯例,也是通常采取的方法,省委书记和省长同时出现的场合,想必会进行一些交谈或交流,即使不进行私密的谈话,可也是一般人员不适合在场旁听的,虽然没有刻意的要求,但如果不是林东生邀请,所有人员还是自动避嫌了。
河州市到莱州市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使走的是高速,还有警车开道,可还是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旅途过程,谁也不知道林东生和齐天翔会说些什么,又有哪些是不适合过多人知道的事情,不听不尊重,听到了尴尬。最好的办法还是避而远之,又不是没有代步工具,何不去找这个不自在。
自从中央发布轻车简从的要求之后,只要是多人出行的场合,或者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基本上都是中型客车代步,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林东生也不愿搞特殊,在这样的场合单独专车,可同车的乘客却使秦亮犯了难,一辆中型客车也不能只坐林东生和齐天翔两个人,这也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两位秘书长可以陪同,下来的人选也只能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的杨群山、韩雪斌了。其他的人实在不好安排同车,如果算上要来迎接的莱州市委书记肖朝贵和省政府法制办主任李前方,基本上还算是齐整,可林东生明确不要迎接和陪同,肖李两位都只好在莱州静候了,一辆中型客车也只能是寥寥几个人了。
好在林东生并不在意这些,上车之后简单地寒暄几句就不再说话,后来更是闭目假寐了,车厢里也就不再有人说话。只是在下了高速公路,进入莱州收费站,林东生才睁开了眼睛,并针对环境的布置,发表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除了杨群山接话附和之外,齐天翔和韩雪斌都没有作出回应,这未免使得车厢里的气氛显得沉闷,好在这样的气氛没有持续太久,主会场就到了。
所谓的主会场,其实也就是莱州市体育馆临时充当的,只是进行了必要的整修,显得规整了许多。不仅只是体育馆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场馆周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个体育场齐天翔是有印象的,春季的全省执法现场会,就是在这个场馆举行的,只是当时特殊的情况,现场会没有过于宏大的场面,更没有精心的布置和运作。
对于莱州市这个城市,齐天翔尽管来的次数不多,可总体印象还是不错的。一个基于莱州钢铁集团建立的城市,有着很强的企业特征,也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特色,有着很明显的企业办社会的特点。
一个以企业存在衍生出的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城市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的,企业的就是城市的,城市的也就是企业的,成为了相互融合的一体。这也是时代造成的,莱州钢铁是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开工的重工业项目,是满足河海省机械制造对钢铁的需求,布局整个半岛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规划,也是倾注了很大财力物力建设的重工企业。也就是有了莱州钢铁,所有的配套也都为了莱钢的需求而建设的,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以及食品加工、被服制造、纺织印染、鞋帽生产等配套企业和设施,相继应运而生,使得企业除生产外的城市管理功能日益增多,逐步形成了城市的特征。
为了减轻企业管理城市,特别是广大的农业地区这些非生产性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服务企业生产,莱州市才应运而生,可主要的功能也还是服务和配套,只是一个县级行政级别,与如日中天的巨无霸钢铁企业,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企业管理城市的问题并没有有效得以解决,相反还因为企业和政府各自独立的机构,以及职能和管理权限的交叉,不断出现企业与政府事物的冲突和矛盾。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也困扰着省市管理部门,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剥离社会化功能,问题和矛盾才得以缓解。可大企业小城市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直到莱州市升格成省管地级市,地方和企业的关系才最终得以理顺。往常自负的企业负责人,面对与自己级别相等的政府官员,态度和认识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尤其是企业的社会化功能交给地方政府之后,企业对当地政府的依赖日益增强,教育、治安、生活保障等具体事物,反而要看莱州市政府的脸色。
随着城市化功能的发展,曾经地县级市莱州市,也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路径,以往围绕莱州钢铁建立起来的城市格局,厂里有城、城里有厂、厂城不分的状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莱州市作为一个城市的需要,更与城市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城市升格为地级市之后,首要的改变就是将钢铁集团所在的区域,变为了钢城区,而且围绕钢城区,在改造和布局以往的老城区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新的莱州城区。新旧两个城区从东西两端,一左一右将钢城区夹在了中间,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主体,商业贸易为辅助,农工商协调发展,旅游生态齐头并进,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格局,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城市架构初步建立了起来,成为河海省十七个地市中最为袖珍的城市。
可这些变化和成就,都是建市之初哪一届班子的所为,与肖朝贵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硬要做些联系,也就是肖朝贵出任莱州市副市长时,新城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而肖朝贵作为市政府班子中的一员,曾经参与过城市的谋划和发展,这就算是最大的成绩了。
随着肖朝贵职务的升迁,工作重心和发展思路也在不停地摇摆变化着。正如林东生对他的评价,能力一般,信心很足,而且还喜欢根据形势与政策跟风调整,某种意义上还有些好大喜功。
应该说莱州市新旧两区的规划,适逢莱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钢铁集团正处于热火烹油的鼎盛状态。改革开放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对钢铁的需求,钢铁集团效益和产能都达到了极致,加之企业去社会化,也为企业减轻了投入,利润率和全员能效都成为建成以来最好的状态。
钢铁集团生产和销售形势的喜人,直接带来的是莱州市税收收入的增长,财政有钱了,很多事情也就可以谋划和着手了,尤其是城市规划和新城区的建设,都因为有强大的财政支持,变得顺利和简单,短短的几年莱州市三城区,就都形成了规模,城市布局也在按照最初的规划变为现实。
可天有不测风云,也就在肖朝贵准备抡起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钢铁形势急转直下,随着多家钢铁企业的建立,特别是经济形势的低迷和市场的饱和,钢铁集团遇到了产销困局。以往市政府的钱袋子、提款机,瞬间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减员增效和提高效能,将众多老旧企业和职工推给了市政府,特别是剥离的服务型企业,更是生存艰难,众多下岗失业职工成为市政府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这对于刚刚走马上任市长职务的肖朝贵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肖朝贵每天都主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下岗失业职工安置需要资金,新城区建设需要资金,广大的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为要命的是,随着城市规划布局的实施,旧城区改造又变得迫切起来,而且还上升到了党和政府关怀的政治高度,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耗费了肖朝贵巨大的精力,也使得他很难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几年来,特别是肖朝贵成为莱州市的市委书记之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始终困扰着他,而好大喜功和谨小慎微的矛盾性格,又很好地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思路上。一会是新城区建设,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一会说老城区改造,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一会又要以城市高大挺拔,显露出小城的优美和高度,一会又要经济高起点和大发展,跻身河海省地市三甲行列。
口号没少提,动静没少闹,可莱州市的变化始终还是不温不火,既没有大踏步的前进,也没有大幅度地倒退,依然还是全省各地市中的小弟弟,经济中等的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