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无弹窗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七章 江南大震
洪承畴一直在预防着崇明岛可能的袭扰,他仔细研究过任思齐,觉得这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肯定会有所动静。可是从八月一直到冬天,崇明岛的明军像在猫冬一样,再无一点动静。期间,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去了一趟杭州,挫败了浙东的鲁王军队的一次北上,杀得方国安和王之仁大军丢盔弃甲。洪承畴往崇明岛派了无数的细作,试图打探崇明岛的动静,可奈何崇明岛防卫甚严,绝大部分细作被内卫抓住斩首示众,躲过搜捕的细作也都战战兢兢,轻易不敢出来活动。
腊月,洪承畴得到了越国公任思齐即将大婚的消息,正当他策划是否利用这个时机给崇明进行打击时,突然有坏消息自武昌传来。
李自成残部一只虎李过率领的忠贞营突然向荆州发起了进攻,冲突在荆、襄、辰、常之间,清兵不能挡。荆州清兵将领郑四维竭力防守,力不能支,一再想清湖广总督佟养和紧急求救。佟养和既无兵可派,又担心湖南的何腾蛟部由岳州北上攻打武昌,于是同湖南巡抚何明銮联名向清廷派驻南京的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请援。
勒克德浑和洪承畴商议之后,决定率领南京的八旗兵主力前去援救荆州。因为此刻江南已经平定,虽然有崇明余孽,可是任思齐即将大婚,料没有精力折腾。
勒克德浑遂于十二月十八日率领兵马乘船西上,南京城仅剩万余绿营兵守城。洪承畴非常担心崇明岛的动静,下令封锁大军西上的消息,并在江上派出大量船只,严查东去的船只。
崇明敌情司早在南京派了大量的细作,收买了无数人为崇明军服务,这样的消息当然封锁不住,很快传到了崇明。
任思齐闻信大喜,知道等待良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密令属下各营紧急准备。经过了一个冬季的训练整合,崇明岛上已有步兵八镇,四万多人,另有一个骑兵营,一个铁甲营,以及常驻崇明的两镇水军,总兵力达六万五千人。这只是本岛的兵力,在外面还有马应奎马良的松江游击军,任兴凡的太湖游击军,各有万余人。可以说崇明的实力已然无比庞大,如此庞大的军队必然带来沉重的负担,每个月花出去的银两如流水一般,再加上岛上的二十多万百姓,给崇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任思齐早已决定了要反攻江南,夺取这个眼前的粮赋重地,几个月放弃江南是因为实力不足加上清军太过强大。而现在清兵主力都回了北方过冬,南京的驻防八旗又去了武昌镇压忠贞营,正是夺取江南的天赐良机!
腊月二十八日,越国公任思齐和张蒹葭大婚,整个崇明岛一片欢腾,茅十八晋玉飞刘肇基各镇主将严令部下秣兵历马,防范清兵可能的捣乱。
福建的隆武帝和浙东的鲁监国都派人前来祝贺,隆武帝升任思齐为太子太保、大都督,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加封张蒹葭为一品诰命夫人。鲁监国更是派张蒹葭的堂兄张煌言为使者前来祝贺,极力劝说崇明听从鲁监国的调遣。
大婚三日之后,是大年初一,各方使者尚且留在岛上未去,本应是任思齐大宴文武共同贺岁的日子,可是岛上的气氛却无比的紧张。
隆武帝的使者及张煌言被邀请到码头,观看崇明军的出征仪式,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崇明军要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出兵,攻打南京!
任思齐头顶簪缨,身穿黑色玄甲,猩红色的披风在身后飘荡,站立在码头上英气勃勃,他要亲率大军出征!
陈子龙和李彦直默然站在任思齐的身后,各自感慨万千。
此次出兵沿着长江直捣南京完全是任思齐独自决断,由李彦直负责参谋其中细节,根本没有经过众人的商议,对此崇明文武争议颇多,可是任思齐乾纲独断,根本不容众人非议,对此大家无可奈何。
陈子龙虽然强烈要求任思齐出兵,可也没想到任思齐竟然如此大胆,竟然孤兵攻打南京,此刻他站在任思齐身后,心里惴惴不安。崇明军的实力一日胜过一日他是看在眼里的,相比于其他明军的腐朽不堪,崇明军可谓蒸蒸日上。所以陈子龙早把恢复大明的希望寄托在了任思齐的身上,他担心这一次若是失败会输掉所有,曾向任思齐建议更为稳妥一些。
和陈子龙这些文人不同,崇明军各级将领却对任思齐无比信任,这种信任是一场场的胜利铸造而成的。他们这次同样相信,他们的大都督能带着他们取得又一次的胜利!
“祝大都督旗开得胜,收复南京!”崇明知府沈廷扬为首,众官员在朝廷使者的注视下,向着任思齐敬献出征酒。
任思齐端着酒碗一饮而尽,“啪”一声把碗摔碎在地,带头登上了战船。
千帆齐发,百舸争流,五万大军乘坐着一千余艘大小战船逆着江水向西而去。
崇明岛上,数十万百姓默默的观看着大军的西去。
“大都督旗开得胜!”一个声音突然喊起,引发了更多人的呐喊。
“大都督旗开得胜!”
“大都督旗开得胜!”声音传递开来,引发了几十万百姓共同呐喊,声振寰宇,响彻长江两岸。
吴淞提督吴胜兆站在城头,看着江中庞大的崇明军船队,一言不发。因为一支万人的明军驻扎在吴淞城外,那是马应奎所部游击军。
同一时刻,淀山湖中,马良率领万余士兵乘船出发,向着青浦县城而去。
同一时刻,太湖之中,西山岛上,两万多将士齐聚西山岛,这是任兴凡和太湖吴日生的联军,他们今日要联合出兵,攻打苏州城!
崇明大举出兵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惹得整个江南大震,惹得各方势力惊诧不已。更多的百姓欢呼相告,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聚集在一起,响应崇明军的攻势。
整个江南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