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无弹窗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李东阳最后还是没有直接回去,因为他还真有事情找皇帝要说。刚才只不过事从紧急,没有顾上去说。本来王璟也还有事情要说,见状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回去了,关于县学、府学、国学的事情,他还需要好好捋捋清楚。所以当王岳又跑进来禀报说,内阁首辅李东阳求进的时候,他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笑着说了一句,“我们这位内阁首辅倒是个有趣的人,让他进来吧。”
王廷相闻言也是莞尔。
当李东阳进来的时候,郑德望着他却是笑着摆了摆手,“我亲爱的内阁首辅大人,怎么这么快又回来了?”
面对着这位少年天子的调侃,李东阳即便凭借着自己这张厚厚的老脸,也是忍不住尴尬的一红。
“老臣突然想起一事还须想陛下禀明,所以又折回来了。”
话毕继而一愣,皇上怎么说话越来越随意了?甚至都敢和大臣们开玩笑甚至是调侃了,这变化也太大了点吧?
想到皇上一年前登基的那时候,和现在的这位简直是判若两人,莫不是真的被鬼混附体了吧?
郑德当然不知道此刻李东阳所想,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太过于在意。毕竟随着他逐渐适应了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对于朝中的大臣也都逐渐熟悉之后,尤其是随着朝中一批老臣的离去,倒也不需要像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那般谨小慎微了。换句话说,就是开始暴漏自己的真实本性了。
当然若是换做是刘健在这儿,郑德还真不敢这样和他说话。
“先坐下再说吧。”郑德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倒是颇有前世那些公司老板的范儿。当然在他心里头,也未必就没有这种想法。
李东阳也是见怪不怪了,落座之后直接询问道,“陛下,南北国子监祭酒还空缺着,还有原侍郎顾佐、何鉴等人均还赋闲在家。”
郑德点了点头,“这事儿也的确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不过还是等殿试结束之后再安排吧。至于北京国子监祭酒就交由石珤来担任吧,正好这段时间他闲着没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就交由南京礼部尚书李杰兼着吧。”
有对一旁的王廷相微微示意,“子衡,帮我起草两份圣旨吧。”
后者会意的起身取出两道空白的黄绢,按照皇帝刚才的所述略微沉吟加以润色草拟起这份圣旨来了。
郑德又回头望向李东阳,“李卿,这次恩科会试之后,又有一批新科进士会选馆入翰林院,如此一来里面的闲人未免太多了。朕决定放一批能力颇为出色的官员外放,让他们为官一方真正的造福我大明百姓,而不是一直待在京师浪费青春才华。就像礼部尚书王璟一样,外放为官优者再令其入朝为官,就像当初唐朝唐明皇时候做出的定制‘不拟州县不入省台’,最后开创了开元盛世之景。”
开创开元盛世之景?
尽管早知道皇帝有着远大的抱负与想法,但这还是李东阳第一次听皇帝亲自说出口,也是忍不住有些震惊。不过想想先帝孝宗皇帝陛下这位可以被称为大明中兴之主的明君,或许皇上也是受自己的这位父皇的影响吧。
“臣觉得可行,不知陛下决定如何做?”李东阳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郑德沉吟着将自己的想法给讲了出来,缓缓道,“今后对选馆翰林院的庶吉士进行三年一次的留馆考核,成绩不合格直接罢官,合格者官升一品但必须外放为官,成绩优异者官升一品可继续留馆,以此类推,最高留馆者官衔品级不得超过正三品以上,否则必须外放为官。不曾外放为官者官衔从正德元年起不得晋升正三品以上,不得入阁辅政。”
李东阳闻言也是别皇帝的做法给吓了一跳,忍不住提出了质疑,“陛下,不合格直接罢官,这会不会太过于严厉了一些?”
“严厉吗?”郑德却是不以为然地望了他一眼,“这只是防止某些人以为中了进士入了翰林就可以一辈子当官混日子,爱卿不可否认朝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吧?”
李东阳闻言一时语塞,皇上这话还真的不假,朝中还真是不缺那种尸位素餐的人儿。
“当然这事儿我只是提前先和你打个招呼,具体的还需要和朝中大臣商议之后才能够做决定。”郑德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见皇上没有鲁莽行事,李东阳也是点了点头放心下来了。
……
谢迁出宫之后又一次的来到了刘健府邸,在他看来现在能个阻止皇上这个疯狂想法的,朝中也仅剩刘健一人耳。虽然谢迁不在其位,不过他不是还有个议员议长的身份吗?
前厅之中,坐在左首太师椅上的刘健静静地听着谢迁讲述着刚才在皇帝身边发生的一切,话到最后忍不住又是对李东阳一番抱怨,“李宾之身为先帝托孤之顾命大臣,却尸位素餐,简直和万安这位‘万岁阁老’有的一拼,实在枉为内阁首辅。我看阁老现在身为议长,当是有权责发动朝中退休的那批老臣议员们,对他进行弹劾罢免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刘健倒是没有想到谢迁会说出这番话来,看来他对李东阳怨念颇深。不过后者显然也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议长的身份纯属就是个摆设,和普通的阿猫阿狗一样没什么卵用。若是真的拿着鸡毛当令箭,他还真的以为皇上会同意******东阳这个内阁首辅的身份吗?
即使皇帝碍于自己的承诺真的罢免了,可若是最后拿不出什么证据,还不得官复原职?若最后的结果还是这样,自己还去瞎折腾不是故意去得罪人吗?尽管他并不会太在意是否会得罪人,可这也不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吗?
他想了想道,“陛下将大明的学校由县、府、州学与国学二级制改设为分为县学、府学、国学三级制,你觉得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吗?”
谢迁拱手朝天道,“迁倒不是反对如此改制,只是因为陛下为此废除了太祖皇帝所定下的童试三个阶段中的院试以及科考中极为重要的乡试,导致现在的国子监监生可以在国子监毕业之后直接越过乡试参加会试,这样大大降低了科举的难度,不仅不利于朝廷选拔人才,而且确实有违祖制。”
刘健闻言也是微微蹙眉,谢迁说的的确不无道理,看来这次自己还真的入宫走一趟了!
他回头抬眼望了谢迁一眼,略微沉吟着说了一句,“这事儿等会我会向陛下向陛下说道的,你就不要插手了。”
谢迁一愣,赶紧拱手道,“先生,迁愿意随同一起前往。”
“你脾气太冲了,还是在这等消息吧。”刘健的话却是不容置疑,毕竟依着谢迁的秉性若是他跟过去,恐怕多半会惹恼了皇帝,所以他这个决定也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
虽然前者的话说的有些难听,不过谢迁对刘健却是颇为尊重,自然也不会这些。他也是知道刘健决定的事情是不可能更改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等待消息了。
……
当看到李东阳离去之后,郑德却是突然对一旁的王廷相说了一句,“子衡,你说朕做的事情是否是太急了一点?”
还不待后者说话,郑德继而又自嘲笑着说了一句,“不过说真的,在我看来朝廷显露的弊端实在太多了,而需要解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还真是有点等不急了,或许还是太年轻了吧。”
王廷相闻言一愣,对于皇上突发的这份感慨,或许在旁人看来说的颇为张狂自大了些。不过对于和皇上处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他而言,对于这位当今大明天子越了解越的不可思议,越觉得无法理解后者为何会知道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为何会不时冒出一些精妙的点子之类的,或许还真的只能够用上天之子来解释才能够解释的通,不过显然他是不信鬼神之说的,所以也只能将一些的疑惑埋在脑海深处,恐怕终生也难以得到解答了吧?
郑德却没有注意到这些,自顾自的说下去,“学校改革的事情也需要一段事情准备,等到时候和王璟说说,这次还好有他出头,也让他好好准备准备。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大理寺的事情,你觉得现在的时机是否差不多了?”
“陛下,既然已经等了这么久了,也不急于一时半刻,还是等殿试结束之后再说此事吧。”
王廷相知道大理寺这事儿恐怕多半又会给朝廷带来一股新的滔天巨浪,还是觉得等恩科会试的事情过去之后,再谈更合适一点。
毕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也好!”郑德抬头望了他一眼,沉吟着点了点头。接着又和王廷相说了一下最近朝廷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直到最后王岳进来禀报说,“刘健求见。”
二人闻言却是有些惊奇地对视一眼,这位前内阁首辅怎么这个时候进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