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奋斗日常无弹窗 第078章 一个鸡蛋一两银子,你他丫的在侮辱我智商
然而嘉庆皇帝就是嘉庆皇帝,他永远也不可能变成雍正皇帝,除非被穿越了。嘉庆皇帝没有雍正皇帝的胆识,虽然第一天很高格逼的镇压了朝廷上反对的声音,可这声音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后嘉庆皇帝心里怂了。虽然他没有雍正皇帝的手腕和胆识以及心态,但嘉庆皇帝智商还是过关的,作为清朝的阿哥学史是必须的,而这其中明史是学习的最多也是最详细的。嘉庆皇帝纵然手腕胆识不够,心态也不好,但他还是知道,要是自己这个时候向朝廷大臣们妥协了,那日后这大清还不知道谁当家了。
妥协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拿李侍尧**杀鸡给猴看,这事自然不可能一两天就审问完了,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时间不等。
这样一来嘉庆皇帝这里的压力就大了,每次早朝都有人说这事,至于奏折什么的,那更是装满了一个大柜子了。每次看见那一个大柜子的奏折,嘉庆皇帝的眼神就意味深长,不知道他再想着什么,不过应该没是好事。
皇上竟然被臣子威胁了,呵呵……
一直在朝廷上做透明人的十五阿哥,好不容易逆袭了一把成为了皇帝,他表示要怒刷存在感。反腐这事,历朝历代都是正事,别说他现在还能顶住压力,就顶不住了,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嘉庆皇帝虽然胆识心态不够,但却是一个乐观的货,历史上乾隆皇帝退位后依然把持朝政,要是其他人心里不知道怎么的憋屈了,可他却能自娱自乐。
“走去皇后那里。”看千篇一律的奏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看自己的宝贝儿子了。
小宝宝如今长大了,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其他的都长得像雅利奇,偏偏那一双漆黑的眸子和嘉庆皇帝的如出一辙,让嘉庆皇帝大喜。
“皇上!”雅利奇皱着眉头看着榻上的两父子,小宝宝不懂事,嘉庆皇帝可不是小孩子了“皇上您可别逗他了,等会儿将他逗哭后,怎么也哄不好。”
“皇后放心。”嘉庆皇帝抱着小宝宝摇呀摇,瞧着小宝宝天真无邪的笑容,心里的郁闷之气一扫而光,果然孩子就是父母的天使呀!
让奶娘将小宝宝抱下去喂奶后,雅利奇才貌似好奇的问道:“皇上最近可有烦心事,妾瞧着皇上最近似乎心情不佳。”瞧着嘉庆皇帝抿了一口水后却一言不发,雅利奇眼睛一转心里顿时有数了“若是朝廷上的大事,那皇上就不比和妾说了,妾这里倒是有一件事要和皇上说。”
“哦!?”嘉庆皇帝的确没有将朝廷上的时候和雅利奇说得意思,所谓后宫不得干政,再者他也不相信前朝的事情雅利奇半点都不知道,要知道如今嘉庆皇帝手里的得利干将不是别人正是雅利奇的阿玛桂林。
“皇家事务都是由内务府总管,后宫的份例也是每月每日由内务府直接派人先送册子到妾这里来,由妾用过金印后直接分配到各宫殿,之前忙大阿哥的事情妾没有多仔细看,前几天内务府将册子送到妾这里来后,妾倒是发现了很多不对劲之处。”
雅利奇用很是吃惊的语气说道:“皇上后宫并未增添新人,可这开销却足足是南三所的十倍有余,妾之前也想过或许是因为后宫比南三所大,使唤的奴才多,因此开销比南三所多些也是合情合理的,可十倍也太多了。
妾仔细的对比了一下,妾和淑妃妹妹的份例的确多了不少,可也多不到天上去了。妾让内务府将明细单子拿过来一瞧,皇上您猜妾看见了什么?”
“什么!?”嘉庆皇帝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到雅利奇要说什么了,最近一段时间他老是听这个,作为一个热血皇帝嘉庆皇帝临时抱佛脚在这方面下了苦工的,自然知道内务府的水也不是清澈的。
“妾发现原来在南三所里三十文一个的鸡蛋,不到几个月就变成了一两银子一个,妾还害怕冤枉了他们,让人出宫去打听了一下,结果宫外面的鸡蛋竟然才十文一个,妾也不知道怎么咱们皇宫里的鸡蛋就那么贵了?
这还是小事了,那些首饰衣服什么的价钱更是往上涨。妾最近闲着没事,让人偷偷的取了从康熙爷到如今内务府一年开销多少银子的账本来,发现康熙晚年的时候内务府的开销是四百万两银子,可雍正三年的时候却是五十万两银子。”
“那么去年内务府的开销是多少?”嘉庆皇帝皱着眉头问道。
“三百八十万两银子。”雅利奇也是无语,事实上她并不想这么快就得罪内务府,毕竟这个时候的内务府还是不是道光年间的内务府,要收拾起来其实挺容易的。前朝桂林在收拾朝廷上的贪官,后宫雅利奇又在收拾内务府,两头并经,雅利奇真觉得有可能会崩盘。
只是内务府的这些人实在是太过分了,雅利奇是知道内务府贪,后世最出名的两个笑话就是:光绪帝一个鸡蛋四两银子,道光帝一个补丁五两银子。
雅利奇原本以为这个时候的内务府还没有那么贪,可没有想到也就好那么一点点,一个鸡蛋一两银子。
看着账本的时候,雅利奇简直忍不住想爆粗口,当自己是傻子吗?
一个鸡蛋一两银子,这是小说都写烂了的情景呀!没想到今天第一次真实遇见了,不弄死他们简直不能原谅他们侮辱的自己的智商。
不过雅利奇还是有数的,内务府之后为什么敢那么猖狂,让皇上明知道他们在贪污都不敢拿他们怎么样,自然不是因为某些人嚷嚷的什么皇上血液里有包衣的血脉,皇上不敢对包衣横,这他妈的都是假的。
为什么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原因有三点。
一是,尽管皇帝掌握别人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但皇帝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内务府的掌控之中,尤其吃喝拉撒睡,事关生命安全,皇帝也是人啊,这些人得罪不起啊,肯定要迁就。
二是,作为堂堂皇帝,怎么能和奴才们斤斤计较呢,就是计较,这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也算计不过内务府的市侩们。
三是,内务府掌控皇室一切家务,事涉宫闱,国家监察体系管不了,再说了这些人有外人吗?
后面的两点都好说,但第一点却是大事,也就是因为这一点,但凡软弱一点的皇帝就会被内务府的人拿捏住。如雍正皇帝那样的铁血皇帝自然内务府不敢放恣,可如道光光绪帝那样的皇帝就只能任由内务府拿捏了。
别说光绪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看着内务府都只有干瞪眼的份。
晚清军机大臣阎敬铭是个比较细心精明的朝臣,他发现内务府官员为清廷采购的皮箱每个要价60两银子太高,其中肯定有猫腻。于是,阎敬铭就向慈禧太后报告说,京城里皮箱单价最高也不会超过6两银子,因此怀疑内务府采购皮箱时有克扣贪污银两的重大嫌疑。
慈禧太后听了之后,就下令要阎敬铭去给她买个6两银子的皮箱回来看看。阎敬铭去市场上一看,竟然惊奇地发现所有出售皮箱的店铺全都关门不做生意了。后经多方询问方知,原是内务府差人出来发话,要求北京城内所有的皮箱店关门谢客,谁擅自开张就砸烂谁的铺子。
于是,阎敬铭写密信给天津道台,让他从天津买个皮箱子送过来。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了,天津的箱子也没运过来。因为没有真凭实据,阎敬铭对内务府的指控也就不能成立了。后来一查,原来是阎敬铭派去天津送信的人竟然收受了内务府官员行贿的1000两银子,带着密信不知所踪了。
清廷内务府官员的贪污**到了如此疯狂的程度,恐怕也是慈禧太后所始料不及的,由于种种原因所使然,连老佛爷也过问不了,还有谁能够管得了呢?!
中国古代油水最肥的官职是什么?
不是管钱的户部,不是管军事物资的兵部武备司,也不是地方上的盐运、漕运等官署,而是清朝的内务府。
雅利奇选的这个时间很好,现在嘉庆皇帝在前朝开启了反腐大招,那么作为中国古代油水最肥的官职,内务府理所当然的应该中招,趁着他还没有到达最嚣张的时候,感觉将他扼杀在摇篮里。
有北京民谣为证:“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哪天皇城根下出现一户暴发户,房子是新盖的、院子里新栽了树苗、墙上挂着现代人的画,那这户人家肯定是内务府的官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来钱快,上任没几天就能在寸土寸金的四九城置办高宅大院。衙门上下,“视中饱舞弊,如奉明言”,贪赃**得就差公开往家里运官银了。有的衙门,比如负责供应京畿地区官粮的漕运衙门,经手的钱粮可能比内务府要多。但漕运官守着百万计的官粮,动不了手脚,揩不到油水干着急。所以说,既有钱又能揩油的内务府,当之无愧是古代第一肥缺。
内务府是大清朝的特产,顺治进北京后设立的专门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专门负责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不要小看了这个管家,他们才是生物食物链上最高级捕食者。按当时的食物链规则,底层官员靠盘剥百姓为生,上级官员靠盘剥下级官员为生,皇帝盘剥所有的官员,而内务府官员则靠盘剥皇帝为生。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内务府官员盘剥皇帝的手段和方法无非是工程回扣和为皇家购物时加码上报,所以无论皇帝买什么东西,一经内务府,价格立马翻番上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内务府管理所有的太监和宫女。清朝成立敬事房,严格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防止出现宦官专权。敬事房也隶属内务府。所以,太监就和内务府利益攸关,并在之后内务府的沉浮强弱中站在了内务府的一边。
一言蔽之,一个皇帝从在娘胎里开始到死后定期领取子孙后代的冥钱,都离不开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因此极其庞杂,而且越来越庞杂,吃这口饭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争的官僚机构了。
当然皇帝也不是傻瓜,为了压制内务府,让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比如内务府最重要的司是广储司。广储司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建了六个仓库储存皇室的所有财产,其中金、银、珠、玉、珊瑚、玛瑙和宝石等专门储存在银库里。银库因此被称为六库之首。皇帝对银库看得最紧,特地将银库设在紫禁城太和殿西侧的弘义阁内,安排了25人日夜盯着它,规定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才能开库。
为了防止监守自盗,看库的人没有钥匙,钥匙由乾清宫侍卫保管,而且不只一把。开库时,必须由多名特定的官员在场,进出库房的人都得严格搜身;库房关闭时,必须由多名特定官员共同签字画押,并在锁上贴上封条。
每月,内务府都要对皇帝六个库的收支出纳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皇帝随时可能抽查,年底专门听取内务府的报告,每五年亲派不相关的大臣进行盘库。这仅仅是对广储司六库的管理制度,整个内务府管理之严、皇帝之重视可见一斑。其他的管理制度(比如祭祀贡品的数量、官学的伙食标准等等)更是汗牛充栋,能搬出一箱又一箱的文件来。
但再强的制度都会有人钻漏洞,更不要说内务府这些世代玩钻漏洞的高手,雅利奇也是被他们逼的没有办法了,一年两百多万两的银子哗啦啦的进了这些人的口袋里,一年两百多万两的银子就这样没有了,泡都不冒一个,看着就让人心绞痛,还不如拿给她培养几个高等人才,日后横扫欧美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