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皇朝无弹窗 正文 第1150章 落日的终结
郁金香宫。维多米娅痛苦地捂着自己的耳朵,港口传来的爆炸声如同刀子一般扎在她的心上。
日不落帝国的尊严在东方帝国的炮火中荡然无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当初自以为是的决心。
她以为自己的小聪明会给英国带来实际的技术利益,但是现在她却为英国带来了毁灭。
“陛下,我们必须从伦敦撤离,帝国的军队随时可能会登陆,这里已经不再安全,很多贵族已经离开了。”墨菲劝道。
维多米娅神情哀伤,但是语气十分坚定,她说道:“不,我不会离开郁金香宫,也不会离开伦敦,是我将英国带入了毁灭的境地,现在我怎么能一个人逃走?”
“陛下,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同帝国之间早晚会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墨菲说道。
“你不必再说,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你还是前往沙俄组建英国临时政府吧,如果英国本土撑不住了,至少我们还要留下希望。”维多米娅语气坚决。
墨菲摇了曳,他说道:“如果陛下落入帝国之手,这才是让所有英国人感到绝望的,比起我们,你更用前往沙俄避难。“
说完,墨菲对布特林点了点头。
布特林会意,带着士兵强行架起了维多米娅,他说道:”陛下,前往沙俄的船只已经准备好了,对不住了。“
维多米娅用力地挣扎着,但是她根本无法挣脱士兵,只能愤怒地指责墨菲和布特林。
只是二人不为所动,依旧让士兵将她强行带走。
目送维多米娅被带上马车向北方而去,墨菲和布特林一起出了郁金香宫向港口而去。
港口外的烘上,帝国舰队依旧在炮击港口,曾经繁华的伦敦港在炮火中基本上已经成了废墟。
不过此时,在帝国舰队的南方,北方,东方,二百余艘战舰组成的英国皇家狐缓缓驶来。
他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列,英国的旗帜在海风中飘动,一个C字形状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烘上。
刘晨正在通过无线电部署作战任务,这次他们堂而皇之闯入伦敦根本没把英国皇家狐当做威胁。
多次海战证明帝国钢铁战舰对风帆战舰拥有绝对的优势,除了战舰的装甲防护外,钢铁战舰的速度和旋转火炮也是风帆战舰无法比拟的。
而现在无线电通讯指挥更是整合了战舰的战斗力。
所以刘晨和谢渊根本不在乎陷入英国皇家狐的包围。
“还真是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刘晨望着不断接近的风帆战舰说道。
在来之前谢渊对英国的狐有过调查,他说道:”在欧洲英国狐的战斗意志还是不错的,他们敢冒死和我们开战也不令人意外,不过既然他们来了,我们便直接葬送他们吧。“
“好,就让我们一起毁灭他们吧。”刘晨大笑三声,接着他直接让君王级铁甲舰转向冲向英国皇家狐的舰队。
谢渊点了点头,他和刘晨商议了一下,将舰队分成三个部分,各自应对来自三个方向的英国战舰。
命令下达,前往英国的六十八艘钢铁战舰纷纷转向,在海上留下一条条晃的尾迹。
伦敦港,在帝国战舰纷纷转向之后,不断有躲在防御工事中的英国人露出脑袋,这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烘上。
布特林和墨菲同其他人一样俱都紧张地望着烘,尽管他们明白胜利的机会渺茫,但是他们还迸可怜的希望。
毕竟在数量上英国狐的数量三倍于帝国狐,如果他们侥幸胜利,这次英国的危机便解除了,英国的声望会在欧洲进一步提升,如果可能,他们甚至可能会缴获不少钢铁战舰。
这种赌徒的心理此刻充斥着英国人的内心,此刻,没有人说话,他们沉默而紧张地望着战场。
而在他们的注视中,刘晨和谢渊所在的君王级铁甲舰率领着二十余艘钢铁战舰首先对南侧九十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发起进攻。
利用风帆战舰只能两侧炮击的特点,刘晨和谢渊利用战舰的速度始终利抢占“T”位炮击。
在二十艘战舰的大炮轰击下,英国的风帆战舰瞬间损失惨重,面对帝国的金属炮弹,木质的风帆战舰基本上被一枚炮弹击中就会报废。
而英国人不够成熟的开花弹打在帝国战舰上却往往只能留下一点痕迹。
战争刚刚开始战争的结果便注定,一艘艘风帆战舰爆炸,燃烧,沉默,而帝国的战舰则毫发无损。
短短一个斜,刘晨和谢渊面对的舰队只剩下二十余艘战舰。
这时刘晨对谢渊说道:“现在让我们给英国人留下一点难以磨灭的回忆,君王号,奉命撞击敌舰!”
谢渊露出邪恶的笑容,他通过无线电说道:“所有战舰奉命撞击敌舰!”
在二人的命令下,帝国的战舰顿时开足马力,将速度提升到最大冲向了还在海上苦苦挣扎的英国战舰。
面对帝国直接撞过来的钢铁战舰,剩下战舰上的英国士兵被深深的恐惧占据了内心。
“上帝,他们是一定是恶魔!”
士兵们的意志崩溃了,他们纷纷尖叫着跳入大海求生。
同时崩溃的还有港口的数千英国人,他们中很多人此时已经捂着眼睛痛哭流涕,不忍心再去看战场上的惨状。
曾经他们当荷兰人面在家门口击败了荷兰舰队,那时在岸上观战的荷兰人悲痛欲绝,而现在的场面何其相似。
”没有希望了。“墨菲眼中带着浓重的绝望,英国的狐完了,英国完了。
布特林安慰道:“失去了狐,我们还有陆军,要有信心。“
他的话音刚落,烘上传来沉重的撞击声,在他们面前,英国的风帆战舰被帝国战舰拦腰撞成了两截。
与此同时,北侧,西侧的战况同样凄惨,落日的余晖中,英国二百余艘战舰在红日和烈焰中沉没。
烘上烈风阵阵呼啸而过,在英国人的耳中,这仿佛是英国狐最后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