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极品祝彪无弹窗 第0324章 进军河北
岳飞统帅第二军团进入河东,各处州县望风而降,明军主力兵锋直逼太原。. ⒉3TT.太原城中只有三千多守军,而且大半都是汉军,岳飞的军马兵临太原城下,只喊了一通话,太原城知府立时开门投降。
进了太原府衙,在大堂之上,秦明道:“岳将军,如今我军深入敌后,已然是兵临死地,末将以为,为今之计,我军只有越过太行山,背水一战,攻打燕京,并力求一举而破,生擒金国皇帝,建立不世大功!”
牛皋也哇哇叫道:“大哥,秦将军说的有理啊!咱们只要攻占了燕京,那这收复河山的第一功必然归了咱们兄弟了。”
石宝也道:“岳将军,众位将军说的甚是有理,如今金人的主力都在河南,燕京空虚,我军正好一举克之!”
岳飞笑道:“众位将军的雄心壮志,岳某佩服,只是本将觉得,燕京城高池深,仅凭我等三万军马想要攻占燕京,恐怕还力有不逮。”
牛皋一听这话,跳将起来道:“大哥,如今咱们的军马都到了这里了,不去攻打燕京还能有什么作为?难道咱们只到河北来溜达一圈又回去吗?”
秦明当然不觉的岳飞千辛万苦渡过黄河只是为了来河北溜达,于是问道:“莫非岳将军的只是为了攻占太原,再无别图?”
岳飞笑而不答,石宝也急了,问道:“岳将军,你到底是什么意思,真是急死人也!”
一支不说话的卓万里和汤怀也急了,只是他们觉得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不如秦明、牛皋、石宝等人,也就不开口了。
岳飞道:“众位将军莫急,听我慢慢告诉大家我的计划。”于是他将自己准备如何在河北大干一番的想法说了出来,秦明喝彩道:“岳将军端的是用兵能手,秦某服了!”
********分割线********
在李诚铭的府中祝彪又单独的和杨珏谈了一次。杨珏道:“陛下,岳将军兵临河北,就算不能覆灭金国,至少会给金国的皇帝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从今往后,金人是断断不敢再贸然南下了。”杨珏顿了顿,又接着道:“故而,此番如果不能在汴梁城下全歼金军,那日后再要北伐,恐怕就会多有伤亡了。”
祝彪忧虑的道:“金军虽败,但是依旧悍勇,要一举歼灭金人,恐怕——”祝彪摇了摇头:“恐怕不易啊!”
杨珏道:“如今黄河没有封冻,金国的骑兵不可能飞渡,若想歼灭金军,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在河面上一举克敌。”
祝彪听了杨珏的话微微颔,然后又听杨珏道:“陛下,如果我军水军到位,不妨让我军主力后撤,让金军到了河心以后,再一举克敌,可也!”
祝彪仰天长叹一声:“先生说的有理,只是我在金陵,对于前方的战事展不能随时随地的掌握,只希望林冲、呼延灼、韩世忠和刘锜他们能够齐心协力一举成功,不然,朕是要记他们一辈子的。”
********分割线********
汴梁城的激战仍在继续,双方的将士都已经疲惫不堪,可是谁也不敢松一口气,在这个决定两军命运,两国命运的关键时刻,身为两军主将无论是明军的韩世忠、刘锜和林冲,还是金国的斡离不、粘没喝、完颜兀术,他们心中都是清楚的。
此时的汴梁城内外已经变成了一座鬼城,到处都是死尸和呻吟的伤兵,鲜血将城市的每条街道都染红了,到处都是滚滚狼烟和残岩断壁,但是杀戮仍在继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明军的步军第三、四、六、七军五个军团的主力终于在一个黄霭漫天的傍晚时分,赶到了汴梁城下。
各个军团的都统制、副都统制、行军司马、行军侍中与麾下将领各挺着兵刃,指挥兵士挥动着战旗,号令全军向汴梁城的金军猛烈进攻。
这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加入战场,形势立刻改变。陈达和龚旺指挥着攻城车猛烈的撞击着南熏门的城墙,城上的金兵同样猛烈的往城下射击弩箭和投掷石块。内城的明军得知又来了友军,士气顿时更加旺盛,他们拼了命的往北门杀去。
此时城内的金兵都知道自己已经被包围,唯有死战才有求生的机会,此时的汴梁城到处都在厮杀,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在哀嚎......
但是,战争是凭着实力决定一切的,在激战了三天以后,城内的金兵终于被明军杀得干干净净,只有粘没喝、翰离不和金兀术三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明军在歼灭汴梁的金军残部后,在汴梁休整了三日,打扫战场,掩埋尸体,扑灭城中的余火,安抚百姓,然后全军在水军的接应下,全体渡过了黄河,径直往大金的新都燕京风尘滚滚的杀了过去。
而此时的岳飞和麾下的军马早已从太原越过太行山直向燕京扑了过去。因为金国皇帝位了保卫燕京,已经将燕京周近州县的军马全部调往了燕京,岳飞的军马几乎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攻占了燕京周近的所有州县,并且在这些州县举起恢复汉家河山的旗号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加紧操练,金国的皇帝知道了这些,只有一个举动,那就是观望,除了观望,他没有任何的办法,也不敢有丝毫举动。
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被明军掌握了。
在金陵的祝彪得知金军主力在汴梁覆没后,面色很是平静。朱武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金人覆灭,只在弹指之间,陛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
祝彪淡淡的道:“金人倒行逆施,逆天害民,覆灭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只是这天下百姓遭受金人荼毒已久,朕与众位爱卿须得制定出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方是正话啊!”
群臣一起山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