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娃日常无弹窗 正文 第621章 处置
</script> “够了!”汪妃娘娘一声怒喝,止住了她们的喋喋不休。徐嬷嬷跟随汪妃娘娘多年,虽然私下里也见过汪妃娘娘厉声呵斥宫人的情形,却很少见过汪妃娘娘当众呵斥人,尤其是呵斥的还是她的娘家嫂子弟妹们。
徐嬷嬷心知汪妃娘娘这次是真的动了怒,忙体贴地立在她身旁,随时准备伺候着。
那几个汪家妇人却是被汪妃娘娘的呵斥吓了一跳,一愣之后,顿时脸色都吓得煞白,也顾不得仪态了,慌忙都跪伏在地,口中张皇失措地请罪道:“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见主家都跪下去了,哪里还敢再站着,自然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跪倒了一片。
陈氏犹豫片刻,终究不好鹤立鸡群招眼,便也要屈身跪下,却被汪妃娘娘随行的一个宫女挽住,给了她一个安抚的微笑。
陈氏诧异地朝汪妃娘娘看去,正好撞见汪妃娘娘安抚的眼神,便忙收敛目光,屈膝谢了,悄悄地退到了一旁,恭顺地垂首立着。
纵然汪妃娘娘待她宽厚,她也不好恃宠而骄,观看汪妃娘娘惩处这些本家嫂子弟妹的。
现在跪着求饶的那几个,不是因为见汪妃娘娘笑眯眯的,为人和善,以为是她们可以随意糊弄,结果才招致了大祸吗。
陈氏眼观鼻、鼻观心,如一尊木雕似的立在角落里,听着汪妃娘娘对几个愚莽妇人的训斥:
“你们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质疑本宫身边的人,还是质疑本宫?”
“本宫的人,难道本宫自己不清楚?”
“你们真当本宫是泥塑的,能任由你们摆弄不成?”
“这漫天的赞誉本是受惠于宁安伯夫人,是对外本宫也是这样说的!这几个丫头嚣张地警告永宁乡君是在维护本宫这个做姑母的?只怕是特地来害本宫的吧!”
“你们也不用觉得委屈,这件事,本宫是定要彻查清楚的!”
……
汪妃娘娘大约是被气急了,口中连珠炮似的将几个恶人先告状的汪家妇人骂了好一通,直骂得她们脸色惨白,冷汗涔涔,整个人都跪伏在地上。
陈氏看着眼下这情形,对汪妃娘娘倒是生出一丝赞佩来。
风光荣宠、百般恭维之下,却能够不骄不躁,认清现实,承认恩惠,不避亲疏远近,理智冷静地处理这件事,汪妃娘娘不是心底保有良善,是有大远见、大胸襟之人。
不论是哪一种,汪妃娘娘都不会因为此次事件而和宁安伯府交恶,只会对彭瑾和暖暖母女俩愈发地友善亲切,免得相互之间生了罅隙,于双方都不利。
汪家能出这样一位皇妃,实在是祖上积德!
汪妃娘娘将几个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妇人训斥一顿之后,冷笑道:“既然你们不相信本宫,那本宫也不必白费唇舌,请族老论决吧!”
几个妇人如闻晴空一声雷,又惊又吓,愕然抬头,一时都忘了对答。等反应过来之后,一个个都慌忙将额头在青石地板上叩得咚咚响,一个劲儿地向汪妃娘娘求饶。
这件事若是惊动了族老们,那为了汪妃娘娘,她们全家定然会遭受呵斥,甚至是被驱逐出汪家的!背负了上开罪汪妃娘娘和宁安伯府的罪名,那她们全家也不要想在京城立足了。
几个汪家的妇人这才知道怕了,一个个头上都磕出了血丝,却丝毫都不敢停,生怕稍有不敬,再惹了汪妃娘娘不悦,后果更加严重。
可殊不知汪妃娘娘见了她们这副模样,心中越发地生气了。
她和她们好好说话的时候,一个个的都不听,还敢指着徐嬷嬷的鼻子叫骂,怎么这会儿刚一说要请族老们,一个个都这么虔诚乖顺了?
分明是没有把她看在眼里!
这样短视无知、嚣张跋扈,又不把她看在眼里的拖腿儿之人,要来何用!
“请族老们决断吧。”汪妃娘娘收敛起怒气,平静但坚决地开口道。
她犯不着为这样的蠢人而动怒,正好可以借机清除汪家族人里的毒瘤,保证汪家日后的枝繁叶茂,也让她能有一份有力而放心的依仗。
陈氏看看坚决的汪妃娘娘,又看看早吓瘫在地的那几个汪家妇人,悄悄地叹了口气——不思正路,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招致这样的祸患,只能说是她们自作自受。
事后,汪妃娘娘亲自请托陈氏到宁安伯府解释明白,口中叹息道:“自己娘家出了这样恩将仇报的白眼狼,本宫也不好意思再见宁安伯夫人了……你代本宫去安抚宁安伯夫人和永宁乡君吧……宁安伯夫人的慷慨相让,本宫一直都感怀在心……”
汪妃娘娘说这话的时候,一半真情,一半筹谋。
——没有彭瑾的慷慨相让,她也不可能有现在极高的名望,也不可能这么快有机会册封为贵妃;而刘识这样国朝的肱骨重臣,未来至少还有三十来年的坦荡仕途,到时候宁安伯府后继有人,定然会再上一步,与这样的人家打好关系,对她和女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陈氏郑重应下,回头带着汪妃娘娘丰厚的赏赐,到了宁安伯府做和事老。
彭瑾听完陈氏转述的汪妃娘娘的话,笑道:“我和暖暖本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相信娘娘绝不会受人蒙蔽,不察实情,冤枉好人的,何必还要劳陈妹妹你来做这个和事老!”
陈氏抿唇一笑,道:“既然我应下了这个差事,那彭姐姐的话我也一定会如实禀报给娘娘知道的!”
彭瑾闻言,哈哈大笑,轻拍着陈氏的手,笑道:“你哟~看来,娘娘托你来做这件事,还真是找对人了!”
陈氏也爽然一笑,又和彭瑾说起了汪家对那几户人家的处置。
“有娘娘发话,族老们都深觉这样的家族祸患留不得,便将他们极佳给剔除了族谱,发送到了祖籍南安。”陈氏唏嘘道,“南安在大齐顶南边,听说瘴疠严重、偏僻闭塞,这一去,每个两三代人,他们只怕是翻不了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