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无弹窗 正文 第七回 隐祸丛生
且说这坊间小民最势利,眼如利鹰,心若聪狐。更莫说夏衡这个中翘楚。只见夏衡微挑剑眉眉,哂笑道:“不过一个末等杂役,言谈谨慎爽利,行事进退有度。物反即为妖,那小子太打眼了。邵爷的国公府里,要是连这种三流行子都有这般素质,莫说是萧帝,我也得防着您。”
“好目力。”邵长韫赞了一声好。
“活命法子而已,可借手?”
“由他吧。若是除掉他,一来打草惊蛇,引得萧帝怀疑;再者别的眼目启用,还得劳心劳神地掘出来。不是每个都这般显目,哪得这些闲工夫。”邵长韫浑不在意,轻飘飘的说道:“有他在,萧帝对我还能放心些。”
夏衡挑了剑眉,随手卷了卷轴,便要往怀里中塞去。
“且慢。”邵长韫出声截住了夏衡的动作,提醒道:“放在随手处便是。”
“得令。”虽不解其意,夏衡仍是应了一声,将卷轴别在束腰的麻布带里。
邵长韫见他收好了卷轴,又侧目看向院中。那黑面小厮并几个小厮,正窝在远处廊檐下躲避日头。邵长韫眯眼将视线从他们身上一一拖过,见无一丝异样,方才敛袖起身,收了一直溢于唇角的清浅笑意,一脸正色。
夏衡见他这般郑重神色,正怔忡不解其意。便见邵长韫手藏于袖,举手加额,躬身行了大揖礼。夏衡心底陡然一惊,接连退后几步,侧身避了邵长韫的大礼。
邵长韫恭谨虔诚行了全礼,方才言辞恳切道:“你既不愿受我全礼,想必是我所求之事也不肯应允了。”
夏衡猛然抬头,目光凌厉如出峰宝刃,直直的对上邵长韫的双目,未有一丝犹豫之色。他跨步上前,抱拳为礼,昂首道:“愿为君子手中剑,宁失剑身不弃忠魂。”
邵长韫阖了眼睫,言辞叹惋道:“当年,不过举手之劳尔。吾目今所托之事,轻则身首异处,重则挫骨扬灰。如此,你仍不改其志?”
夏衡挺身如松,手背青筋暴突,神色坚毅,未有半分动摇,郑重说道:“一计之恩,犹若重生。天崩地陷,此恩不失。”
邵长韫眉间微微触动,一口浊气似从胸间畅舒而出。直至此间,邵长韫才真正相信此人,前番试探之意尽数除去。遂正色说道:“有一物件,要借你之力,夹带出去。”
言罢,邵长韫跨步至书案旁侧,小心翼翼的搬开书案后的紫檀圈椅。动作轻柔,未曾发出一丝声响。待露出平洁石砖铺地后,方反手从书案下摸出一把鎏铜小撬子,将地下青砖一一撬开。只起了不过三块,便可见隐隐木色。
待邵长韫将眼前青砖尽数起开,一个一尺见方的黑洞便露了出来。夏衡搭眼一瞧,只见当中放了只旧木匣子,也未曾上锁,灰扑扑地似有些年头。
邵长韫伸手掀了匣子盖,从中提了一个素锦包袱出来。也不知那包袱里放的什么,微微一动,便叮铃作响。邵长韫暗使了眼色递与夏衡,夏衡会意,闪至窗前,自窗缝处向外窥伺外间诸人行迹。
及得了夏衡示意后,邵长韫方将匣子盖上,将青砖一一埋回,又仔细扫了薄土填于砖缝间,才将圈椅小心挪回原处。彼时,书房内复原如初,未有一丝异状。
邵长韫将怀内包袱放于书案上,待掀了看时,却是一个个方形赤金锭,邵长韫随意拣了一锭递与夏衡。夏衡搭手一抹,又俯首看了两眼,不由大惊。
自大成立国始,朝廷为防民间私铸金银之弊,所流通金银锭之上,皆铸有表记,以示出处。而此金锭,却通身光滑,未有一丝印记。
夏衡遂压低声音,忙道:“私铸金银可是大罪,何以行此凶险之事?”
“这些银钱是烦你帮我做件事的。”邵长韫摩挲着金锭,眸色幽幽,说道:“大成宝钞、官制金银锭皆有印信表记,若用这些银钱交易,难保以后不会顺藤摸瓜寻到我的身上。所行之事本就凶险,我并不想横生枝节。”
言语间隙,又指着夏衡腰间的卷轴说道:“我所托之事,业已誊于纸上,就藏于这卷轴的轴杆之中。待出至外间,便要劳烦于你了。”
夏衡昂首抱拳道:“纵殒身去命,亦定不负邵爷所托。”
邵长韫抬手拍了夏衡的臂膀,缄默不语。自去取了夏衡背来的破木箱子,将里面夹带进来的石块尽数掏出,随手掷于隔扇前的盆栽之中,才将方才金锭全数放入,交于夏衡。
夏衡伸手接过,晃手掂了掂分量,竟与早先相较不大,遂不解道:“虽说我不擅功夫,但爬墙入宅尚还小可。邵爷吩咐一声,拣个夜半时分,我自进来取了便是,何必行此劳烦之举。”
“此举风险太过,一招不觉,岂不两失。”
言语间,邵长韫自书案上的水丞中提了小水匙,一行拣了墨锭、敛袖磨墨,一行摇首叹道:“且那黑面小厮是个中好手,只怕你还未及进来,便让他寻了踪迹。何不若此,堂而皇之,神鬼不觉。”
夏衡面露敬意,恭谨道:“权谋之师当如邵爷,夏某敬服。”
“未及吾父。”邵长韫眸间微饧,唇侧略过一丝涩意,神色离散缥缈,词意哀凉。“所托之事只为火下存根,当不得权谋二字。”
夏衡一时心至神通,倏然便知邵长韫言外深意,遂追问道:“萧帝果真会对邵家出手?”
邵长韫郁郁一笑,言辞中夹杂了一丝清浅无力的叹息。缓缓说道:“只期仅是我多思之举。”
夏衡剑眉深锁,神色稍转凝重,“你从不会做无用之举,定是察觉了什么,才会行此保全之法。”
邵长韫感念他的赤诚,坦言相对道:“去岁岁末,留都金陵一代匪寇横行,打家劫舍、欺男霸女,无恶不做。金陵百姓如掷水火之间,苦不堪言。金陵郡守潘牧八百里加急文书呈至御前,急请萧帝派兵镇压。萧帝闻之大怒,朱笔御批,征剿匪寇。时值现任襄国公谢永忠老病复发,未能披甲上阵。”
言及此时,邵长韫神色微殇,又接言道:“彼时,满朝文武竟寻不出一位可用将才。其嫡子谢庭岳仰叩天阙,言可代父出征。萧帝大喜,任谢永忠之长子谢庭岳为破虏大将军一职,次子谢庭玉为从将。两人即刻领兵赶赴金陵,征剿匪寇。”
夏衡本是豪爽之士,听此不由赞许道:“这谢庭岳也当是少年英才,不过短短七月间,已将金陵一带的流寇悍匪,尽数清剿殆尽。此番得胜归朝,想必也是加官进爵。”
邵长韫负手而立,眸若寒冰,语调冷冽,续方才之言道:“昨日,萧帝暗谕回京,着定国公长女邵氏即日备嫁,待征剿大军凯旋归京,与襄国公庶子谢庭玉择日完婚。”
夏衡未曾听出邵长韫语间寒意,欣然道:“邵爷,这可是双喜临门的喜信儿,夏某在这与你道声贺。”
邵长韫默然了片刻,轻叹一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道温谕,尚不知是失马带良驹之隐患否。”
“邵爷,何出此言?”
邵长韫并未正面相答,只婉转说了一段陈史旧事。
“宣文年间,程谢两族缔结两姓之好。后大成立国,程雍军功独大,偌大圣京,竟未有人可掩其锋芒。崇德二年,程雍大修安国公府,因越制被削爵抄家。其妹程氏,虽早年嫁与襄国公谢嵩为妻,仍受株连,自戕于府内。彼时,安国公一爵,终。”
夏衡闻言,倒吸了一股凉气,骇然道:“目今,谢氏一族锋芒,尤胜当年程氏一族。这襄国公府,难保不是下一个安国公府。”
“这便是我心忧之所在,谢氏一族本就兴盛,此次又立军功,实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极。而此时,萧帝又暗谕谢邵两家许结朱陈。虽说暂无近忧,但从长远观之,两强相交,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萧帝此举,若真是效仿崇德二年之事。只一个‘谢邵暗通、意图不轨’为由,谢邵两家危矣。”夏衡感叹一声,又急言道。“事已至此,当真没有破解之法吗?”
邵长韫眼睫微颤,声阻喉塞口难开,屋内瞬时一片寂然。
要知邵长韫有无破解之法,且听下回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