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歌无弹窗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见惊天谋
陆云当天回的洛都,连家门都没进,便被陆信拉着进宫见驾去了。路上,陆信先问了问商珞珈和七七的情况,又告诉陆云,今日大冢宰府已经下达了第一条钧令,命礼部按照协议内容,准备为大皇子安排封王事宜。夏侯霸还特别交代,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封王就藩的部流程。如果一个月内,皇甫轩还没离京,就撤了陆信这个礼部尚书。
马车摇摇晃晃,陆云也跟着微微摇头,听完陆信又好气又好笑的讲述,他不由哂笑道:“大冢宰真是好威风,看来父亲也没法再跟他硬扛了。”
“扛不动啦。原先他是中书令,管不着尚书省的事儿,我自然可以不怕他。可现在人家是大冢宰了,百官去留一言决之,就连梅侍中都没法抗衡,我一个的礼部尚书,又怎么是他的对手呢?”陆信自嘲的笑笑道。
“父亲正好可以去办那件事了。”陆云轻声道。
“唔,我找机会跟皇帝提一提。”陆云虽然没明,陆信却知道他的是高祖宝库的事。
“看来我那位皇叔,终于忍不住了。”陆云透过车帘,看向高高在上的紫微宫。
“嗯。”陆信点头道:“立储之事马上就会提上日程,现在大殿下已经出局,剩下的立哪个都无所谓了。也没什么好争执的了,很快就会定下来。”
着他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立储大典一举行,咱们的陛下就该担心他自己的性命了。”
。
父子俩一进长乐殿,便明显感觉到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初始帝坐在皇帝宝座上,专心的用块鹿皮擦拭着手中的天子剑,两人进来他也置若罔闻。
陆信父子知道,皇帝着急唤他们入宫,肯定是有大事要宣布,便耐心候在阶下。
果然,片刻后皇甫丕显和左延庆也陆续进殿。
见人来齐了,杜晦关上殿门。
初始帝这才站起身来,凛冽的目光扫过阶下五人,一剑将御案斩为两段!
对四人沉声宣布道:“寡人已经下定决心,诛杀夏侯霸,除此国贼!”
“为臣终于等到陛下这句话了。”陆云闻言喜极而泣道:“臣愿甘为先驱,为陛下取老匹夫项上人头!”
陆信、皇甫丕显、左延庆和杜晦也分别表态,愿以死为陛下解忧!
“嗯。”初始帝满意的点点头,沉声道:“寡人和陆卿家之前聊过大体的略,但具体怎么动手,还需要诸位仔细的推敲,此事攸关大玄的生死存亡,各位务必万分谨慎,不能出一丝差池!”
“是!”五人齐声应道。
“众卿家,寡人的祖宗社稷就交在你们手里了,此事不成,则我等共赴黄泉。若是成功,则诸位皆是我皇甫家的恩人,只要大玄在一天,就与诸位共享荣华富贵!”
初始帝动情的一句,然后便带着众人走到了御书房中。
书房里,摆着个偌大的洛都城模型,这是当年高祖建筑洛阳城时的样,一直封存在内库之中。
“陆云,你先为他们介绍一下咱们计划,再让诸位畅所欲言。”初始帝拄着天子剑立在模型前,目光森然的看着紫微宫的位置。
“是”陆云应一声,便向众人沉声解道:“从去岁起,陛下就已经布置对夏侯霸的杀局了。国之争也好,大冢宰事件也罢,都是陛下虚虚实实的疑兵之计,目的是让夏侯霸相信,陛下已经彻底没有办法,只能任他摆布了。”
众人默默点头,都知道陆云这话不可尽信,大半其实还是在给初始帝脸上贴金。
“如今,盟约誓碑已经立在了天师府,夏侯霸也实封大冢宰,梅侍中辞官,我父亲也要很快离开朝堂了。”陆云沉声道:“夏侯霸此时可谓志得意满、风光无限,我们就是要在他以为最不可能的时候”
陆云着重重一挥手道:“给他致命的一击!”
“具体什么时候?”左延庆神情阴沉的问道。
“立储大典上。”陆云沉声道:“整个洛都城,紫微宫是唯一具备动手条件的地。而夏侯霸将大冢宰府设在夏侯坊内,就是想尽可能的避免入宫。能同时满足夏侯霸入宫,和大规模人员调动这两个条件的,只有立储大典那天。”
“立储大典?”杜晦不禁吃惊的看一眼初始帝。
“呵呵,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立他外孙当太子又如何?”初始帝却不在意的冷笑一声道:“寡人这两日就下旨,让夏侯霸喜欢哪个外孙就立哪个。”
“老太师肯定是不会拒绝的。”左延庆眉头紧锁,提出疑问道:“但到时候老匹夫携各位阀主,公顷百官一同入宫,我们如何动手啊?”
“确实,到时候可能会不可收拾的局面。”皇甫丕显赞同道。
“简单,再加上一条,大典上,太子要同时向皇帝和大冢宰跪拜,保准夏侯霸早早就来宫里等着。”陆云却早已想好部关节,不慌不忙的道。
“好主意,陆大人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左延庆问抚掌赞道:“这样夏侯霸的身份就从观礼者,变成了仪式的参与者,必须要提前入宫准备。这样届时会少很多的麻烦。”
“可以,反正都是不会发生的事情,只要能赚夏侯霸提前入宫,就是让他坐寡人的龙椅又如何?”初始帝这次是彻底豁出去了。
“陛下,如果这样下旨,只怕夏侯霸觉得占得便宜太大,反而会起疑心。”陆信又见机道。
“唔,有道理。”初始帝闻言重重点头道:“老匹夫生性多疑,寡人若不提任何要求,他反而会怀疑其中有诈的。”着略一迟疑道:“那寡人该提什么要求呢?”
“事情不能太,但也体现出陛下已经心灰意冷,只为自己将来的去处做打算。”陆云便出谋划策道。
“嗯,不如便让为臣担任山陵使,为陛下修皇陵去吧。”陆信和陆云不着痕迹的一唱一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