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奥匈帝国无弹窗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美国的想法
虽然科西莫错过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恩斯特也给他一个特例,那就是直接提拔他成为华沙理事会的理事,他也是第一位以内政部长身份兼理事会理事的官员。各国的首相虽然级别相同,可是不同的国家自然也有不同的地位,例如捷克公国的首相那么自然而然是第一首相,因此科西莫从立陶宛内政部大臣到捷克内政大臣,虽然级别相同,可实际上他的地位稍稍提高一些。
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成为理事会的理事,否则他一个立陶宛的内政大臣就能够担任理事,这让捷克内政大臣如何自处?
内部的变动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战局,日本的攻势被到来的布尔克特·弗朗茨和他的10万雄师遏制住,德国则在英国战场上获得节节胜利,可以想象,距离德国合并英国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
此时此刻获得最大好处的也许就是非洲、东南亚地区的那些殖民地,本来英国对他们还有一些影响,而随着英国此时的局势,他们才真正的获得独立,很多的英裔被驱逐离开,他们不再是另外一个美国而是真真正正的独立国家。
世界乱成一团,各地都有起义爆发,恩斯特在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就是布局在全世界的东欧联盟情报人员在四处挑拨战火。
澳大利亚也同样有暴乱,甚至最热闹的一次是一位当地土著抱着炸弹就在澳大利亚总督府门前爆炸,虽然其中没有什么人员伤亡。可是也把这些白人吓一跳。尤其是那些高官。
东欧联盟情报人员的帮助之下。一些当地的外来种族例如华裔、日侨等纷纷连同地方土著武装起来进行大起义,整个澳大利亚几乎乱成一团。
远征华夏战区的几乎都是白人,此时此刻的危机他们如何还能够在这里呆下去?撤退、只有撤退一条路可以走,不过两三周的时间,日本的援军已经撤离三分之二,而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则是因为国家已经完全独立,回去也只是送死而已这才留下。
虽然日本的援军都离开¥¥¥¥,↑.c∞o可是剩下的三分之一几乎全部被日本接纳。他们已经没有国家,此时日本愿意接纳他们,他们自然完全的融进日本军方。
可以,经过这一番动作,日本的实际战斗力并没有下降多少,毕竟澳大利亚这些援军在的时候,他们多半时间都在拖后腿,因此就是恩斯特都不清楚,自己的这一番动作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不过恩斯特并不会有任何的悔意,因为他在这些土著们独立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的好处。一些蕴藏很丰富的脉矿资源已经成为恩斯特的私人财富。
当然,这也是次要的。真正主要的是东欧联盟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君主制本身就对这些首脑们非常有诱惑力,而他们刚刚创建新的国家,自然而然也同东欧联盟一般是君主制国家,至此恩斯特已经拉拢起一些自己的盟友弟。
全球的独立爆发也影响到日本,东南亚一些日本掌控中的国家也开始爆发独立,原本驻守的日军就不是很多,经此一番内乱,日本对于东南亚地区几乎已经完全失去掌控。
日本内阁此时已经乱成一团,三位在内阁之中相当有影响力的官员对军方的一系列动作进行批判,甚至口中出军方有亡国之意的极端话语。
日本天皇保持沉默,实际上他早已经失去对军方的掌控,尤其是华夏战区的军方,其实不要他,现在就是日本军方的几位大将都对远东战区失去掌控,他们的多项决策甚至不用一个时就被批驳回来。
海军自然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可是他们有什么办法?难道前线的士兵想要粮食、生活物资他们还扣着不给?如果真的那样,那么距离日本亡国已经不远,因为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青年男性此时都在那里。
美国自然清楚此时日本的困境,因此一个美国外交使团的到来给日本一个新的希望,只是伴随着希望的是美国希望利益平分。
战争已经进行到这种程度,日本方面几乎倾国之力,如果不是东欧联盟也许此时已经拿下华夏,而现在美国一开口就是一半……
美国的外交使团在日本呆了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他们满意的离开,随后美国开始紧急的士兵召集令,美国准备筹划8个集团军,超过0万陆军来到远东战场上。
日本同美国的协议则是,长江以南地区为美国所有,以北则是日本。同时他们针对的敌人目标也不同,美国的敌人主要是国民军而日本则是东欧联盟。
如果可以日本自然也不希望继续同东欧联盟硬碰硬,可是直接把东欧联盟交给美国日本还真的有些不放心,好不容易有一个盟友,如果美国再失利,那么他们在东欧联盟猛烈的攻势下还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英美的关系无疑很不错,为什么此时美国的主要重心转移到远东地区而不是欧洲?实际上是美国已经看明白德国和东欧联盟的关系,自己过去死撑着没有任何的作用,相反坐视不理任由英国沦陷才能够获得最大好处。
德国拿下英国之后的敌人将会变成谁?反正不可能是美国,因为进攻美国的成本实在是太大太大而且风险也非常大。
距离德国最近的是谁?无疑是东欧联盟,美国想要做的就是那个坐收渔翁之利之人,当然这样做也有危险,那就是如果时机稍微算差让其中一个获得完全胜利,那么下一个倒霉的无疑就是美国。
德国和东欧联盟任何一个美国都不是对手,如果他们融合到一起,那么……想一想美国总统都觉得恐怖,因此他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为自己争取好处。
同一时间东欧联盟的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这一次到来的不单单有那些老的理事们,另外还有来自挪威、芬兰、瑞典等成员国的代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