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无弹窗 正文 第六百八十二章 死士仇深,必杀国贼
秦州与渭州交界处,定边寨,从秦州奔来了三千多铁甲骑士,加上寨子之内的两三千人,定边寨里的秦州军已然超过了六千之数。折可求麾下精锐总共不过一万多人,一半之数都到了这座几十年前的边境要塞。
从平夏与渭州出来的军汉,也都往寨外聚集,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铁甲也有好几千,便是厢军,也到了万余。
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双方都在等候,等候着越来越多的人马聚集。等候着各自主帅的到来。
郑智昨日才到河间,今日大早便往城外而去,每一次大战之后,城外的讲武学堂就会新报道不少人,这些人大多是刚刚立下了功勋,自然要加官进爵,加官进爵便少不了要到讲武学堂来走一遭,这已然是一条铁律。
不能从讲武学堂毕业,即便是天大的功勋获得了晋升,也会在官职前面加上一个“代”字,代都头,代指挥使。
郑智这次去讲武学堂,还有一事,便是这讲武学堂要进行小小的改革,扩充三个新学科。
一个便是操炮科,凌振编的《火炮操典》越来越全面,操炮手的训练也就越来越简单了许多,操炮手的晋升自然也需要到讲武学堂来走一遭。
第二个便是水军航海科,这个科目将来必然极为有用,海军的人员培训向来都是一件麻烦事。从船长到大副二副三副,火炮指挥,导航科学等等,皆是专业性极强的人。原来都是找现成的人手,而今自然需要自己进行培训,其中也涉及到人才的供应,忠诚度的问题,还有许多东西的保密问题。培训的人员也来自普通水手中的优秀者。
最后一个科目,便是军事武器研发铸造学科,显然就是匠人的培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让所有的匠人也能获得武官职位,都尉、校尉、将军之类,也开始封赏给匠人,凌振便是首当其冲,封为从四品,宣威将军。之下的将军都尉之类,便也要有一个安排。甚至还要真正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这么做,显然是增加匠人的待遇,也增加匠人的荣誉感。设立这个学科,还有一个重点。中国匠造,自古没有真正的专业科学记录书籍,其中主要的工艺皆是师傅传徒弟,许多工艺与技术,一时出现,一时失传,如此反复。有了这个学科,便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能有更好的传承,专业的书籍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这也将最直接的促进科学的发展。
这些科目,如今都在讲武学堂起步,将来也会慢慢分出去,形成一个一个的军事学堂与科技学院。这显然也是郑智心中对于未来的规划。
郑智带着百十号骑士出城而去,讲武学堂在城南十来里处,一片不小的场地。为何要把讲武学堂的选址定得那么远?
也是因为讲武学堂的各科培训需求越来越科学。其中的建筑也有不少,校场也越分越细致。步兵校场,从平原到山岗丛林,也还要有河流。骑兵校场,便需要大片的空地。炮科便更需要纵深来进行操练,大炮一击,远的五里,近的两里,还要少人烟,以免误伤。水军操练,便需要一个不小的湖泊,将来大概也会直接设立在海边的港口。
满足这些条件需求,选址自然是近不了的。
一路之上,郑智皆在马上沉思,任由马步顺着道路前行,想着这讲武学堂将来需要做的改革。也在想着关于科学这件事情的未来发展,这些真正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这个时代,还真没有人能帮助得了郑智,唯有郑智自己思索。
显然郑智也不是专业的,这个事情,郑智也是感觉有些棘手,便是更加耗费脑力心力,想定什么事情,只要有空,便是立马施行,绝不拖沓。这也是郑智为何要在河间府停留两日的原因,而非直接快马往西北而去。
走了几里官道,转入一条刚刚修建不久的道路之上,这条道路也修建得极为宽敞,再行六七里,直通讲武学堂。
小道两边,皆是低矮的林子,林子虽然低矮,却是极为茂密。再行六七里,便也进入的戒严的区域,六七里之后,没有通行文书之人,便是不得进入之处。火炮之类,威力巨大,甚至也有些不受人控制,误伤人命之事,自然要杜绝。
百十号人往新道路而入,这条路有二十里左右的长度,除了进出之地的六七里,便是贯穿整个讲武学堂。
郑智低头沉思,百十号铁骑皆是摇头晃脑跟在身后,马匹脚步不快,所以马匹在空闲之时,还低头啃食着路边的青绿的嫩草,口中咀嚼个不停。
路口之处一个农汉扛着锄头在一棵小树之下停留,喝着手中的竹筒里的清水,擦拭了几番脸上的汗水。见得这一队骑士走了过来,却是也不害怕,抬头看了看头前打马之人。
便看这农汉先是一愣,随后面上露出一丝惊喜,又抬头仔细看了看,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般,直到再次看清那马背上的人,确定几番,方才立马低头不再去看,也在掩饰着他心中的情绪。
低头的农汉,若是仔细观瞧,甚至能发现这人手掌都在颤抖。那惊喜之后的表情,已然被紧张所占据。
百十号铁甲缓缓行过之后,这农汉方才起身,便是锄头都不要了。往林子里飞奔而去,在林子里不断穿行。这农汉在附近已经等了整整两天,便是听说郑智要回到河间之事,这农汉就在这里等候了。
农汉在林子里飞奔两三里,翻上一个低矮的小岗,连滚带爬往另外一边而下,心跳的速度已然到了极致,摔下这小山岗,便听他口中大喊:“来了来了,国贼郑智来了?”
再看这小岗之下,一个浅浅的山凹,前后左右皆不过三四十步,却是挤满了人。这些人大多带着兵刃,兵刃都被各种东西包裹得极为严实。身上皆穿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衣物。众人极为有序的坐在地上,若非如此比肩接踵有序落座,便是这个山凹都容不下这三四百号人。
一个身着普通麻布衣物,头上却是文人发髻的年轻人早已站起,听得来人话语,面色大喜,口中声音都颤抖起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本以为这两日等候大概是徒劳无功,未想那国贼真到这里来了。”
话语说完,这年轻人一边解开手中长刀的包裹之物,一边激动地说:“诸位,为国效死,就在今日。诸位随我赴死,换国贼项上人头,换我大宋朗朗乾坤。”
话语之中已然说出了这些人在此处潜伏的目的。年轻人一口的开封口音,便更是说明了这些人的来路。想要行刺燕王郑智,哪里会有机会,这些人从开封化整为零而来,走遍了河间府,甚至也派人去了燕京。
方才知道想行刺郑智何其难,甚至找不到任何机会。直到听说城外这里有一个讲武学堂,方才寻到这里,找到了这么个地方。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不指望着郑智会到这里来,完全是最后碰一下运气。
兴许当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没想到等了两日,还真把国贼郑智等来了!
这三四百人,领头的却是一个年轻文人,其中有少数东京禁军之下的高手,有一些家族蒙难的世家子弟,也有一些人是受了大家族的厚恩。郑智入京之时,手段实在太过狠辣,这些人便是来报仇的,血海深仇。
至于组织这些人报仇的幕后之人,也不需多猜想。便是那真正把郑智的话语听进去了的皇帝赵佶。郑智当面与赵佶说过,所谓文人成不了事,要死士方有可能,或者赵佶自己勤练武艺。赵佶当真是一字不差听进去了。
门下侍郎朱勔不断引人去见赵佶,其中主要就是今日这件事情。
在场众人此时全都站起身来,低头解着自己手中兵刃的包裹之物,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紧张得手都在发抖。有人一脸义愤填膺,也有人面色惨白。
却是领头那个年轻人,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问道:“国贼身边带了多少人?”
却是这领头年轻人,此时才想起这个问题,问话之间,面色也有担忧,便是怕那郑智身边人数太多。
那盯梢的农汉连忙开口道:“只有百来人。”
“好,好,好,天赐良机,上苍有眼。”年轻人一脸激动说得几语。拔出长刀,双手在空中劈砍几下,似乎单手握不住一般。劈砍几下之后,便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回头看了看,喊得一句:“随我诛杀国贼!”
说完话语,年轻人一手拖着沉重的长刀,手脚并用,往那小山岗爬去。三四百人,尽皆随行而去。
林中的兵刃明晃晃,反射着初升的烈日,每一柄兵刃皆是打磨得锋利非常。。
a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