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一儒生无弹窗 正文 第九十四章 许权
感谢乾郁、铁猪、玉面狼君c、1599l、黑山有老妖几位同学的打赏。*****
萧公敬那边当然是不知道他的诡计已经被秦风识破,还在紧锣密鼓的布置着子时的埋伏。
想来想去,萧公敬便把设伏的任务交给了许权,原因是这许权虽是靠裙带关系做上统军副使的,但其智计与胆识却非同一般,这可从他在甘州“煽风火”时能够临危应变可以看得出来。
另一方面,这设伏表面看起来虽是简单,其不过就是带上一批人埋伏在两侧的民房上下罢了,一声令下就乱刀杀出,任是那几个归义军有三头六臂也要被砍成肉酱。
但这其中的关键却是……此次设伏必须心狠手辣不能放走一个活口,否则,这活口就很有可能会暴露萧公敬的整个“栽脏陷害”的计划。
而在黑夜中要不留一个活口却是相当困难的,这还非得像许权这样心思慎密且有作战经验的人不可。
于是还不待暮鼓敲响许权便带上一指挥赶往杨桥街尾设下埋伏。
(注:暮鼓……古时有宵禁的惯例,通常作奸犯科之徒譬如偷、赌徒都是借着夜色行事,寻常百姓在夜里一般不会活动,于是为了更好维护治安,官府通常会规定百姓除非是疾病、生育、死丧外不得上街,否则轻则笞打重则就地处斩。宵禁时段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一般是从夜晚一更三至次日五更。当然,宵禁只是针对百姓而言,官兵等还是可以自由出行。)
之所以要这么早便设下埋伏,却是因为许权极为心,他很清楚若是再迟些上街,负责夜禁的巡逻队便会设下栅栏封街,至时少不了会对他们有所盘问以致把杨桥街有官兵埋伏的风声放了出去。
从这一来看许权还真有若萧公敬所想的那样心思慎密,因为在街上巡夜的绝大多数都是敦煌军的人,归义军只在其把守的北门方向有些巡夜军士。
不过这还真不是因为许权心思慎密,而是许权比萧公敬更清楚敦煌军是支什么样的军队……流氓、痞子、罪犯之类的便不多了,里头还潜伏着李易松的势力,另外还有许多心里不服萧公敬任人唯亲的将领,就想着抓住许权这些靠“关系”上位之人的一些把柄,所以许权这是不得不防着,否则一旦事情败露那便非同可。
许权当然不知道,其实这时事情早就败露给秦风知道了。
仔细观察了下地形,许权便指挥着各将士在杨桥桥头各处把守……此处距离皇宫不过一里,且不远处的杨桥便是这一带通往皇宫的唯一一座拱桥,任那归义军怎么走也得走进自己的埋伏。
一番埋伏后,许权又做了一遍细致的检查后,许权才松了一口气坐在草垛中望着不远处的杨桥发愣。
此时的杨桥正是杨柳轻拂凉风习习,一轮明月倒影在清澈的河水里自是一番美景。
但许权心里却不似这般平静,他其实对舅舅近来千方百计要置秦风于死地的所作所为颇不认同,要知道敦煌军这十余年来却是受够了回鹘的欺凌……敦煌军之所以会如今日一般士气不振武备松驰,除了萧公敬等人一力主张议和之外还有一部份原因是上下官员不了解的,那便是敦煌军自以为无力战胜回鹘骑军。
简单的,就是敦煌军上上下下都没有人觉得有能力打败回鹘军……这是从张承奉那留下的祸害,那时敦煌军与回鹘有过几仗,被打怕了觉得回鹘骑军是不可战胜的这种思想一直遗留至今。
既然回鹘军是不可战胜的,那么敦煌军又操练来做什么呢?
于是敦煌军很快便自暴自弃,便是少数有雄心壮志的将领很快也被磨去了锐气。
但是现在,敦煌军又看到了希望,这希望便是秦风,及秦风所带领的归义军……归义军屡次以步军在野外击败回鹘军,这便打破了回鹘骑军不败的神话,亦即给病入膏盲的敦煌军下了一剂猛药使敦煌军也有所转变。
这倒是十分正常的,虽敦煌军与归义军本质上还是“对手”,但同时汉人也同属敦煌国的归义军打败回鹘骑军……敦煌军自是与有荣焉,心下便会暗想,归义军能打败回鹘骑军,敦煌军为何不能?
于是敦煌军自然而然的就会恢复一些雄心壮志。
对于这一许权是深有体会,因为这段时间他便惊奇的发现身边的军士磨刀练箭的多了,操演也更齐更有精神了。
所以许权就有些不明白,这样继续下去有甚不是?敦煌军因为归义军的刺激也在提升战力,有朝一日不定也会像归义军一样打败回鹘军……这对敦煌国、对萧公敬难道不是好事?难不成还要像以前一样在回鹘面前卑躬屈膝称回鹘可汗为“父大王”才甘心?!
但是许权又有自己的难处,他怎么想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萧公敬怎么想,他只不过是个被捆绑在萧家势力中的一份子而已。便如现在,萧公敬让他杀尽进入包围圈的归义军并是归义军意图谋反……他许权又如何能不从?!
“唉!”想到这里许权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今夜之后,秦风及归义军若是被扣上“意图谋反”的罪名,只怕归义军便难以在敦煌国立足了。
这归义军一除,敦煌军又该何去何从呢?
要知道此时许多敦煌军军士已拿归义军为榜样,而这榜样转眼便成了叛军,之后还有可能亲手拿起刀枪将这些叛军铲除……
这又会对敦煌军造成怎样的打击?
是否会刚刚建立起的信心便再次崩溃?甚至还大不如前?
且铲除之后呢?敦煌军可有勇气、有能力面对回鹘?!
所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便如萧公敬与许权两人虽是同为敦煌军且属同一势力,但看法还是能差之千里。
不过这似乎也是常理之中,若是人人都能看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话,那历史上又哪里会有那么多祸国殃民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