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无弹窗 正文 第124章
宝玉殿试的前几日, 日日都被府中长辈们嘱咐觐见的礼节,如何走、如何躬身、如何退等等,恨不得叫宝玉练了一遍又一遍,生怕他最后上了金銮殿有个失仪之类,功亏一篑。到了昨个儿夜里,连送上来的晚饭都是最最温和滋补的食材,五月底的时节了,一点生冷的都不往桌子上端, 奶/子都是温热的, 担心宝玉吃着什么不得意的, 第二日会有不便。
而今早上, 寅时未过,院子里的下人悉悉索索地起身了,再不多时, 几个院子的主子也都醒来了——哦,大房贾赦院子除外,大老爷天天都是日上三竿才起来的, 昨个儿虽然心想着早点起身做做样子, 可是和丫鬟胡闹了半宿, 还是没能早起。
宝玉给老祖宗和老爷太太请了安, 被老祖宗和王氏检查了好几遍穿戴, 贾政也别别扭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贾珠冲着二弟温和笑笑:“别紧张,你行的, 和往常一样好。”
急匆匆从大房赶来的贾琏捶了捶宝玉的胸膛,咚咚作响:“好样儿的呀,我琏二也要有个状元弟弟了!”
贾母抚了抚额:“可别在外头说这么轻浮的话,叫人听见了,无事也要搅三分事。”
王氏则是心疼宝玉:这琏二,下手没轻没重的,也不知道宝玉疼不疼?
探春、惜春和黛玉都是住在贾母院子里的,自然也不会漏过今天这样重要的日子,早在五月初的时候,开始动针线,现在宝玉身上的腰带、鞋子都是两个妹妹做的。原本黛玉小时偶尔(极其偶尔)也会给宝玉做点荷包什么的,但是因为第一黛玉针线慢,第二宝玉从小有避嫌意识,第三如今两人定了亲事黛玉更加不好随便送针线给宝玉了……所以宝玉如今身上倒是没有未婚妻林妹妹的针线了,只腰上挂着的碧玉挂件是林家送来的礼。
说是林家送的礼,也只是林如海每逢年节打发船只来京送来的,到京城之后如何分派其实都是由黛玉操持,故而黛玉一眼认出了宝玉的碧玉绿竹节坠子,正是自己给宝玉挑的端午礼,于是悄悄咬了咬嘴唇:也许只是伺候宝玉穿戴的丫鬟瞧着这节节高升的好兆头才挑的吧……
再接着,宝玉也被只准喝了两口浓茶,吃了一块熬饥的红枣糯米糍,这是为了避免在殿试的时候想要去‘方便’。虽然先前宝玉见过陛下也有两三回了,但是今早上的和从前又是全然不同的场景,自然要小心谨慎。
带着阖府的殷切期盼,宝玉上了马车。
远远望去太和殿朱墙金瓦,迎着朝阳,流光溢彩、熠熠生辉;随着引路内侍官和禁卫一路走来,走过汉白玉台阶,走过雕刻图腾的柱子,清晰可见屋顶的仙人走兽,
这是皇宫,这里有……人人都至死追求的……权力!
一众武贡士都是崇敬、敬畏的神情。
本届恩科共有武贡士五十五人,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所以不出意外,武进士(加武同进士)是五十五人了。
朝会之后,在太和殿外等候多时的武贡士们终于被传召进殿了,此时殿内除陛下、太子殿下之外,另有两位阁老、六部尚书、翰林、御史(在此一提,原本肃亲王监国时候辞官回家的刺头李晏又官复原职了,今日赫然在列)和本届武科举的考官。以内阁、翰林、詹事各部院堂官四人为读卷官,兵部堂官为提调官,御史为监试官。
当然,禁卫军、弓箭手悄悄布满整个殿内是少不了的——不怕一万怕万一啊,这些武贡士都是可以以一敌十的好手,万一心怀不轨暴起行刺……简直可怕!
这事儿前朝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儿,还有文科举的探花行刺前朝末帝呢,虽然也没成是了,不然也没今上啥事儿了。
鉴于此,算参加殿试的贡士们祖宗八辈儿都被查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反正宝玉是听到殿内的呼吸声、心跳声不下二三百人。只是不知其余贡士们察觉没有。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第一日考策论三道,第二日考马步箭弓刀石。
众贡士参见陛下之后被引到一旁的空位上依次坐下了,只待发卷子和笔墨。
武科的策论自然不是从儒家典籍里找到,而是从前头提过的《武经七书》中捻题,由兵部选题,然后皇帝钦定三条。
本朝吸取前朝经验,将武科举授权与兵部而非礼部,改变了从前武科举“以策对为去留”的畸形选才方式,并且放低了对策论的要求,譬如说只要言之有物,卷面整洁,那么书什么字体、如何遣词造句都可以放宽要求。
总的来说,如今的规矩是武殿试虽先试策论,后试技勇,但是录取名次先后,却以技勇为主要,策论为辅。
当然,能走到这一步,留下的自然也不是不通文墨的莽夫,毕竟武童试得默写《武经》呢。
宝玉是会试第一名,座位被安排在最前头,顶着满朝文武的打量,他淡定自若地磨墨,只等发卷。
在场的人几乎都见过贾瑛,远的譬如从前献抽水机那一次不说,说上元节前乾清宫的变故里头,二位阁老之一的蔡阁老还被贾瑛救了一回呢。
等到因为东宫属官未明的时候,有许多人觉得贾瑛碍事,纷纷攻讦,也没见贾瑛挟恩图报的要求自己开口替他说话,倒是叫蔡阁老高看一眼。
众目睽睽之下,十六也不好与宝玉打招呼,只是时不时有个眼神飞过去,看到宝玉在最前头的考位上,淡定自若地坐着,十六觉得自己真实xx不急太监急,白替宝玉瞎担心。
三尺木案、坐蒲团,
一角冰盆、冒寒烟,
一方砚台、两条墨,
一翁清水、三杆笔,
一腔热血、欲报国。
若得金榜题名,且看金/鳞/化/龙。
发卷的时候,只听闻纸张的刷刷声。
策论三题,分别是关于其水师兵法、防守要义、倘周边诸国来犯的用兵之策略。
宝玉打好腹稿提笔:
“臣贾瑛,年十七岁,系京城人士。由太初四十二年乡试中举,应太初四十二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这一段回头会被糊名的,只有在定下名次之后才揭开)……”
又写:“臣对:臣闻,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敕宁武功者保邦之大……臣谨对。”
每题也写了三到五百字,文不在多,精辟行,又因为宝玉有从前看电视的经验、射阳县民夫搞自卫队的经验、以及在江南水师呆了几个月,写出的内容要比一般考生言之有物多了。
写完之后,宝玉又细细读了一遍,修改了几处应该避讳的字,这便到了吃饭时间,干巴巴嚼了一个肉饼子,又着几口温水漱了口,不说多难吃,但是也没啥滋味。
然后要开始誊抄。
尽管将下笔的速度控制得慢而又慢,宝玉还是比其余武贡士要完成得快多了,在一众埋头奋笔疾书的考生里头,分外显眼。
有看不惯他的譬如礼部尚书便在心里嗤之以鼻:如此飞速完成了策论,莫不是随意涂写的?
也有天然对宝玉有好感的兵部尚书,暗自点头觉得贾瑛真是一栋梁之才。
待到沙漏滴尽,便是交卷之时,监考官来一一收卷,收到最末的时候,突然一考生呼号大叫,几欲发狂,又伸手阻拦考官收卷。很快便有一队禁卫冒出来将这失态的考生拖走了。
可以预料,明日来考弓马的又要少一人,便成了五十四人。
出了太和殿,各家的车马都在宫墙外候着。
宝玉正要上马车,被一人喊住了:“贾兄……”
回首,是吴钰。
“吴兄有何指教?”宝玉拱手。
“你很强!”吴钰伸出了大拇指。
“吴兄过誉了。”
“不,见贾兄之后,方知人外有人,明日,我也会尽全力的。”吴钰龇牙一笑,却是和初见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意义了。
这日回去,无论贾母王氏还是贾政,都先觑了宝玉脸色,见他一切如常,倒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也没问宝玉考的如何,毕竟明天还有一场呢,现在问了,徒给孩子增压力。
第二日一早,照例是浓茶配糯米糍。
钱嬷嬷的男人赵大亲自驾车,一更二更三更四更随行,送至点录处,宝玉下马车,嘱咐几人去阴凉处等着自己便是。
赵大几人哪里肯在这时候偷懒,嘴上是应了,实则心里还是打算在老地方候着,这样宝二爷一出宫能上马车歇息了。
今日果然只有五十四人,也不知昨日太和殿失仪的武贡士回头清醒之后会如何悔恨。
皇帝带着太子以及昨日的一干臣子,亲御西苑门外中南海紫光阁阅试武科举贾瑛等五十四名外场试,抱括马术、步箭、开弓、舞刀、掇石等。
御试前,先由皇子骑马射箭作示范,从前肃亲王做过的事儿,如今轮到了十六来做,所幸十六虽然是被散养的,但是从小好武不好文,故而骑射英姿勃发,惹得朝臣纷纷拍马。
皇子示范之后,便是考生应试,十六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多想把手里的弓箭递给宝玉,以资鼓励啊。但是众目睽睽,这样做了,反而叫宝玉被人诟病,十六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觉得做了太子之后,自己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喜好了,也开始变得不像自己了。
宝玉在考官六双眼睛的注视下,挑选了开国以来,从未有人选的三石弓、五百斤石蒂。
装?为什么要装?
藏巧?为什么要藏?
想必歃血那日,老皇帝的人都已经把贾宝玉的生平全部查了一遍,也把他的假宝玉琢磨了个透,假的终究是假的,什么通灵也没有。
【既然老皇帝不知道我知道他调查并刺探我,我又何必再为难自己?再藏下去,要变成乌龟王八蛋了!暗卫的试炼我未拼尽全力,因为再优秀也是一个暗卫。可是如今,千百双眼睛,也是陛下‘您’给我歃血之后的胡萝卜,不好好把握天赐的机会,恐怕日后籍籍无名更加成为刀下鱼肉!从前藏巧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年纪尚小、又无地位,而今,是一飞冲天最好的机会!】
七尺骏马,跨岭越壑,一骑绝尘破千难;
三石强弓,箭无虚发,百步穿杨未断枝;
百斤大刀,势如闪电,四面八方不透风;
五百石蒂,举重若轻,万夫莫敌一人勇!
作者有话要说: 有没有人水肿体质,我每天到了下午鞋子挤脚,还有一种内衣也要把我勒死的感觉。明明上午起床都是刚好的,心累(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