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无弹窗 正文 第161章 托孤
有了殷得中的保证,刘氏心想,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01xs这就是命。
接着就是说彩礼,请媒婆,合八字,订日子。
因为一切来的仓促,又牵扯到姑娘家的名节名声,所以,繁事从快,却不从简。
许氏正惦记那皇帝赏给殷复声的百两银子,这回,倒有了正当理由。
殷复声只拿了二十两,十两留给杨氏,然后,付了彩礼钱,准备酒席,婚房,媒金什么的,剩下的就上交给老太太王氏。
这下可把老太太高兴坏了。
最后定了日子,最快也要到下月初。
殷复声皇命在身,是等不了那么久了。
虽然,对于刘氏和许氏来说,没有大官儿在场,少了许多风光,但是,有银子,排场大,才是更大的实惠。
~~~~~~
启程前,殷复声与夫子道别。
夫子今日,显得比平时略有精神,面色微微红润,但还是不便下地。
“复声啊,京城,你也算是几进几出了,这次再去,当一切小心。夫子怕是……,日后不能再给你提点了。”
病榻前,夫子说话不免忧伤。
“恩师说的哪里话?恩师今日气色很好,相信很快就能康健。到时,学生还要向恩师多多请教才是。”殷复声安慰道。
“呵呵……,复声如今已是五品朝廷命官,为师还有什么可以教你的。只是,……”
夫子说着,对李嫣儿和陈大牛道:“你们先出去,我有话对复声说。”
“爷爷,有什么话是不能叫嫣儿听的?究竟他是您孙儿,还是嫣儿是呀?”李嫣儿鼓着粉腮,吃味道。
“嫣儿,你听话,我与复声有正经话说。”夫子笑道。
“走吧,嫣儿~”陈大牛闷闷的说道。
李嫣儿瞪了一眼陈大牛,转身嘟嘟哝哝的出了房门。
“正经话?什么正经话还不让嫣儿知道的?……”
“这丫头,越来越骄横,都是我把她惯坏了。”夫子摇头笑道。
“嫣儿单纯直爽,倒也不失为是一种可爱。”
夫子点点头,迟疑片刻道:“复声啊,我知道你一直以来待嫣儿如同亲妹。可是,万一为师不在了……”
“恩师……”
夫子摆摆手,打断了殷复声的话,“为师的身子,为师最清楚,复声不必安慰我。只是,万一为师不在了,嫣儿这孩子,就无人照管了……”
“夫子放心,学生会一直照顾嫣儿的。”
夫子摇头,“女孩子家,终究是要嫁人的。复声又如何能照顾她一辈子?”
“呃……”殷复声迟疑。
“所以,为师想求你一件事。”
闻言,殷复声惶恐。“恩师教诲之恩,学生永世难忘。恩师有事尽管吩咐就是,岂敢蒙受一个.求.字?”
夫子失笑道:“唉~,这件事,为师却不知如何开口。”
“恩师但说无妨。”
“自先公去世后,张家子嗣多罹难。我离开江陵老家已久,张家怕是只剩了嫣儿这一点血脉。唯恐她将来有半点不顺心呀。”
夫子说着顿了顿,“若是将来,她有了中意之人,为师要请复声你代为相看。不求其人富贵荣华,但求能真心对待嫣儿,我也就安心于九泉之下了。”
“恩师……”
“复声听为师说完。若是,再过几年,嫣儿还是只愿在你身边……,为师希望你,娶嫣儿为妻。”
闻言,殷复声愣住了。
他从来只当嫣儿是妹妹,根本没有想过男女之事。
可如今,恩师分明是在托孤,他又岂能拒绝。
见殷复声错愕之态,夫子道:“为师知道,你一向只当嫣儿是妹妹。可这个世上,除了把她交给你,为师对谁,都没有把握呀。所以,为师求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她,一辈子……”
一辈子,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却承载着多大的责任。
自己对嫣儿分明是兄妹情,又怎么可能娶她呢?
可是……
殷复声陷入了沉思。
“复声,自古男子三妻四妾,你即便他日再娶妻房,只要让嫣儿平平安安,顺心如意的过日子,为师就满足啦。”
闻言,殷复声甚为惶恐,若非夫子不计报酬的收为门生,他又岂有今日。
夫子此番话,分明有委曲求全之意,若执意推诿,唯恐伤了恩师的心。
殷复声默然沉思了一会儿,含笑道:“恩师说的哪里话,若是数年之后,嫣儿不愿出嫁,学生定然全心照顾她一世。”
听到殷复声的答复,夫子松了口气。
“复声啊,还有一事,为师要叮嘱你。这件事,比嫣儿的事还要重。”
“恩师请讲。”
“复声之志不在先公之下。想必再入朝堂当有一番空前绝后之功。然纵观古今,商鞅,王安石之死,以及先公之事。复声可窥得端倪?”
端倪?
殷复声想了想,这仨人都变法,却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可恩师此时提此三人做什么?
难道要让我明哲保身,不要试图改变现状?
这倒不像他所认识的那个看破时局,不拘一格的夫子。
殷复声摇头,“请恩师明示。”
夫子叹了一声,面有迟疑,似乎要说出这番话,仍需考虑。
“自古勇于变法者,皆是救社稷于危亡之秋者。然其下场皆是功成得死,功败也得死。”
夫子说话间深深唤了口气道:“足见社稷如人,若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任你是华佗在世,恐怕也难以医治。”
殷复声沉思点头,“那~,恩师以为当如何救治?”
夫子深邃的目光,凝视爱徒,嘴角泛出一丝笑容,耐人寻味。
“人没得救,当然要死了……”
殷复声眉头一颤。
恩师之意,难道是要他……
夫子继续道:“古语云:民贵而君轻。若是社稷崩坏,民不聊生。届时,复声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行事不必拘泥于世俗。”
夫子自知,将至弥留之际。他不希望看到爱徒殷复声,他日重蹈先公张居正的覆辙,落个功成而身死的惨境。
于是,在此分别之际,做出最后的叮咛。
夫子话虽隐晦,殷复声却也清楚的知晓了其中令他震惊之意。
……
(第四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