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无弹窗 正文 第1111章 真相大白(上)
陆瑾渐渐听明白了过来,皱眉问道:“如此说来,李庭烨乃是利用我逼死崔挹,从而巩固了自己在七宗堂的地位?”“不错。”崔若颜点点头,轻叹言道,“待到我调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后,当真不敢相信所知道的一切,而陆郎君你的兵变计划之所以会被泄漏,相信也是出自李庭烨的笔。”
陆瑾不解的问道:“但是李庭烨作为七宗堂宗主,不是应该支持我们讨伐武后么?为何会出卖我们?”
崔若颜尚未回答,一旁的王长老已是叹息言道:“此人居心叵测,乃是利用武后对付七宗五姓,从而打击名门世家,让自己更能够掌握七宗堂的权力,从而彻底架空七宗五姓。”
陆瑾知道七宗堂乃是七宗五姓的重要支撑产业,若王长老与崔若颜说得为真,这李庭烨胃口着实不小,心也是尤为深沉。
崔若颜继续言道:“另外,我也查明了李庭烨的身份并不简单,陆郎君,我觉得你应该跟随我们到长安一趟,共同拆穿此人的真正面目。”
陆瑾想了想,总觉得崔若颜此话有些含含糊糊。
若是七宗堂处理叛徒,他陆瑾自然没有前去的必要,但崔若颜作此邀请,相信也不会无的放矢。
斟酌了一番,陆瑾点头道:“那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
顶着凌冽的寒风,陆瑾与崔若颜以及王长老乘坐马车在积雪皑皑的道路上艰难行进着,足足花了十来天的功夫,才抵达了长安城。
得知陆瑾前来长安,长安留守苏良嗣自然亲自前来迎接。
说起来上次陆瑾来到长安的时候,虽也是宰相,但身为秉笔宰相裴居道之下的二号宰相,苏良嗣却不怎么待见陆瑾,毕竟在他的眼中,陆瑾始终是太过年轻了。
然而这次前来却不相同,盖因陆瑾现在已是成为了当朝第一人,还未待陆瑾抵达长安城城门,便有一队金吾卫士前来迎接,而苏良嗣则在十里郊亭在备下了酒宴,亲自前来接风洗尘。
此乃官面上的应酬,陆瑾自然不好拒绝,在吩咐崔若颜与王长老当先进城之后,他则留在郊亭赴宴。
作为长安留守,苏良嗣现在多多少少有些尴尬。
特别是他远离了皇权中枢孤身坐镇长安,在新君亲政的事件当中毫无寸功可言,使得苏良嗣更是感受到了一股危感,生怕会因此罢相。
几杯接风酒饮罢,苏良嗣旁敲侧影的询问起了陆瑾朝廷动向,并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陆瑾何等聪明之人,自然懂得了苏良嗣的意思。
他好生安慰了这个老臣子一番,打消了他的顾虑,并道开春之后圣人将率领朝臣返回长安,并会在长安长期居住,着令苏良嗣准备好帝驾返回前的一应事务,迎接天子归来。
苏良嗣闻言大喜,算上去自从先帝于永淳元年带领群臣前去洛阳就食之后,已经有四五年的光景没有返回长安,作为大唐的京师,这些年长安城可谓少了些生气。
如今帝驾将于开春之后返回,如何不令诉苏良嗣为之惊喜,这也意味着他能很快脱离长安留守这个尴尬位置,再次进入中枢。
来到长安,陆瑾稍作歇息,就前去了崔若颜住处。
见到陆瑾,崔若颜的神情有着几分紧张,她好似缓解压力般长长的吐了一口粗气,这才绷着脸言道:“陆郎君,我已经令人去将姐夫请来,待会有劳你躲在屏风后倾听,待我拆穿李庭烨的面目。”
陆瑾点点头,言道:“这是你们七宗堂内部之事,我自然不宜身在当场,就在屏风后也可。”
“另外……若颜还有一事。”
“啊?十七娘但说无妨。”
崔若颜轻轻颔首,却又几番欲言又止,言道:“陆郎君,待会不管是发生了什么,还请你能够冷静为上,并非若颜不肯如实相告,只是我也没有几分肯定的把握。”
陆瑾听崔若颜说得不明不白,不禁有着几分奇怪,颔首道:“好,我会理解娘子的。”
崔若颜这才点点头,将陆瑾待到正堂靠近走廊的一面屏风后落座,这才与王长老一道,静静的等待着李庭烨的到来。
过了小半个时辰,李庭烨脚步舒缓而至。
李庭烨依旧是一身月白色澜袍,外罩着一领风雪披风,虽已是四十来岁的年纪,但依旧说不出的儒雅风流。
见到王长老也在堂内,李庭烨顿时有些惊讶,连忙拱作礼道:“见过大长老,不知大长老前来长安,庭烨多有怠慢,还望恕罪。”
“老朽前来自然是有所正事,虚礼可免。”王长老老脸上的神情有着几分肃穆,沉声问道,“前段时间七宗堂负责相助诸王匡复起义,谁料却惨遭失败,不知对于此,庭烨你有何解释?”
李庭烨眉头微微一皱,抱拳言道:“大长老,吾等虽然相助于李氏诸王,但一直是为他们提供钱粮支撑,而不能与闻军事,李贞自持了得,与官军决战失败,在下也尤为痛心,还望大长老明鉴。”
“哼!少在这里花言巧语!”王长老怒斥了一句,忽地爆发出了滔天怒火,“李庭烨,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这些年你为了和崔挹对抗,没少暗中陷害于他,甚至他的死也与你的推波助澜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这次匡复之战中,你身为七宗堂宗主,却暗地里吃里扒外,将匡复军的情报泄漏给了官军知晓,原本老夫就对你身为外族执掌七宗堂甚为忧虑,没想到你果真借此会利用朝廷打击七宗五姓,从而获得七宗堂的绝对权势,你这么做,对得起博陵崔氏对你的信任么?”
一席咆哮声落点,李庭烨浑身一震,立即便是脸色铁青。
半响之后,他目光死死的盯住王长老,嗓音有着几分僵硬冷然:“大长老,我你不知道你再说什么?在下自问一直对七宗五姓忠心耿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