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设计师无弹窗 正文 第437章:童话世界里的男人
谁没有读过童话呢?谁没有童年呢?
有有有,不管是美好的,还是平淡的,抑或不堪回首的……那都是童年……
灰姑娘的传……
丑鸭的童话……
卖女孩的火柴,啊不,卖火柴的女孩……
这些,不都是叶超那一代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吗?
很好笑,叶超这样一个大魔头,先到丹麦的第一个地方,竟然是
安徒生博物馆!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X.更新最快安徒生的代表作有《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女孩》、《丑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年出版长篇《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未结婚。
他将自己毕生的时间都耗费在了童话上,他不愿意去接触外人,他十分自卑,认为自己不仅相貌丑,还穷。
在爱情方面,他是一个悲情人物。
他笔下的丑鸭,很可能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的,童话里,丑鸭最终变成了天鹅……
但是,现实中的作者安徒生,他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变成天鹅。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死后,他的童话故事,可以传遍整个世界……
在临终前不久,安徒生曾对一位年轻作家:“我为自己的童话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是无可估量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错过了这样的一段时间,那时,尽管想象是怎样有力、如何光辉,它还是应该让位给现实的。”
安徒生自己认为,他之所以屡次恋爱而不成功,一是因为相貌丑,二是因为穷。
他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过“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等意思相同的话。
有些安徒生研究者认为,除以上两个原因之外,“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使他不可能与异性建立起恋爱关系,无论合法还是非法的”。
安徒生的自传写于7岁,书中提到的“对超过0岁的女孩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和她们在一起,我真的会发抖”应该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事。
可是成年以后,他潜意识里那个“一切成年女人的**的替代物可怕的**疯女人”的记忆仍然存在,并且成为他惧怕和任何女人进行**接触的强大的无意识力量。
这才是安徒生恋爱总也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在追求女人的同时,他又总是下意识地躲避女人。
叶超觉得,安徒生在心理上,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所以,现实的世界不适合他,他,是一个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代表作有《打火匣》、《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鸭》《皇帝的新衣》。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女孩》、《丑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
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打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
《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
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将童话当作严肃文学进行创作的作家。他凭着对西方传统的深刻了解,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大量圣经原型与隐喻游刃有余地运用于作品中,使得作品比传统的童话更为厚重。
另一方面,安徒生有着丰富的创造力,没有进行僵硬的教,也没有照搬《圣经》的情节与逻辑关系,因此没有成为教理的图解,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品。
这就使安徒生童话调和了文学中可能存在的“审美”与“道德”之间“非此即彼”的矛盾。
安徒生是柔弱而善良的。
他相信的是一位全然的“爱的上帝”。
安徒生童话中更多的是来自《新约》而非《旧约》的原型。在作品中,一如在生活中,面对世间的苦难与不幸,安徒生没有选择仇恨、暴力和反抗,只是从他的情仰中汲取受与盼望。
如同他的一首诗中所,“你不懂世界上最激烈的斗争而只认识爱”。
安徒生的童话中从无绝望的气息;虽然常常是感伤的,却是充满盼望的感伤。
这种盼望赋予他的作品超乎时空的慰藉力量。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所,“无论对上帝还是对所有的人,我都充满爱意!”并且他认为,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有一个可亲可爱的上帝把切引导得尽善尽美”。
这委实在他的童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童话故事《最后的一天》中,灵魂向人们出了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和邪恶的天性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的东西存在的”。
这个不好的东西就是“原罪”。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天生就有罪,是因为人性中有着一些永远无法克服的弱和毛病,罪与生命同时诞生。
如果人类忽视了人生来就有罪的事实,而放纵自己追求各种**,他们必将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而会受到更大的惩罚。
如同《梦神》中,许多人因为自己丑恶的行为而不能入睡;《白雪皇后》中,魔鬼把制造的镜子掉成无数的碎片落人到人的心里和眼里,人们从此变得不善良也不愉快了。
因此,人类需要救赎。
由于原罪不等于具体的罪恶,它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而需要信仰上帝来拯救。
所以,当安徒生把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奉献”等思想融入到童话世界中的时候,并没忘记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与灵魂的救赎思想传达给孩子们。
《红鞋》中,那个可爱美丽的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红鞋子的**,忘记了唱圣诗和念祷告;《一个故事》中所有房子的墙上都燃着火焰写着的几件大罪的名称。
《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白天是美女而内心却非常残暴,夜晚是青蛙却又温柔慈善;《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喜爱战争;《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因为怕弄脏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
《安妮?莉斯贝》中的母亲贪获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自己的亲生孩子等。
通过这些人物,安徒生给孩子们讲述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自私、虚荣、骄若、贪婪、邪恶、残酷等。
这就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原罪,只有得到灵魂的救赎才能够拥有孩子般的纯洁,从而接近上帝而入天堂。
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违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诲而受到了惩罚,正如《圣经》中上帝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一样:《恶毒的王子》中,王子被钻进耳朵里的蚊虫弄得最后发了疯。
踩着面包走的英格儿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虚荣而陷入沼泽,与冰冷丑陋的瘌蛤蟆、火蛇、苍蝇为伍;连《红鞋》中的姑娘也未能逃脱严厉的惩罚,那双红舞鞋钳着她的腿,因而不停地跳舞,没有办法停下来,只好让刽子手把穿着红鞋的脚砍掉。
安徒生之所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出如此严厉的责难,就是要让孩子们正视人性中罪恶的意念和丑恶的行径,自省自戒,远离邪恶,实现灵魂的救赎。
这个“永远长不大”的,自愿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男人,用心是如此地真挚。
叶超童年的悲苦,使他喜欢上了童话世界里的故事……
现在,他来了,虽然见不到这个写出了童话故事的男人了,但是,缅怀一下他总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