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的良心无弹窗 正文 第四二四章 【第六日】
6年,3月。包十一最新的《第七日》连载更新,更新的很慢,但是友们并没有觉得很漫长,即便里面的每一日都像是一年,又或者像很多年。
因为在那故事背后是沉重的新闻随之而来。
农妇杀子、孩子自杀……就是那样的冰冷无情,看似故事里面发生的,却鲜血淋漓地在现实里面剥开。
每一层血肉都在撕裂,剧烈的疼痛。
友们都在为这件事感到愤怒,因为这起新闻压抑了太多的悲愤和痛苦,他们不知道下一次究竟会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被逼入绝境,最后被撕个粉碎。
在那粉碎背后是愤怒的鲜血,愤怒的眼泪。
“不知道该什么,看着十一连载的《第七日》,里面那些现实新闻真的让人心里发寒!”
“当初十一那篇《卖火柴的女孩》救了垃圾箱里那五个孩子,现在那四个兄妹却是死去,多希望有人能够救那几个孩子啊!”
“不要每次等到悲剧发生,再去悲伤愤怒,我们应该早就关注留守儿童!他们死于贫穷,同样死于冷漠的时代!”
“悲剧一直都在发生,我忽然明白十一他为什么会写《第七日》这部了。太多的现实哽咽在里一笔带过,很多年后这些被极力掩盖掉的事实会在这书里面像子孙后代呈现吧。人死后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安息,一个是……死无葬身之地。”
“包十一这一次的死亡写作,不去虚构,真真实实写,就都已经鲜血淋漓了。忽然之间,我恶心地发现,我似乎隐约知道了十一的想法,一个想法,不是主题。他想给人披一件衣服,无论寿衣还是殓衣,或者破布,甚至树叶。”
……
正如友们所,悲剧一直都在重演,现实这位悲剧大师要比任何作家,导演都要厉害,残忍,冰冷,不带一丝感情地将谎言撕开,露出里面丑陋的真相。
一如包十一在《第七日》撕开的,车祸、冤死、卖肾、瞒报、强拆、袭警、弃婴、上访、啃老、围观、蚁族、自杀、毒食品、性丑闻……这些看似都是荒诞的,其实不然,这些每天都会在友的新闻首页冒出来。
强制拆迁,导致悲剧不断;商场大火,死亡惨重,官在死亡人数上大作手脚;医院将死婴做医疗垃圾处理,引来舆论哗然;城市中有一个群体以租住地下室生活,被称为鼠族;一杀人犯已被枪毙,被杀者却忽然出现,冤假错案即使纠正也不能使人死而复生了;一青年有冤屈,问题不得解决,怒而杀警察泄愤;打工者为给女友买墓地,甘愿在黑市卖肾换钱,自己亦伤重死去……
如此这般,似曾相识,又或者熟悉之极,就像是某一天发生在友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的痛苦。
但是,就是再等了很久之后,包十一新写的这部《第七日》也有不少友表示很失望,因为在他们看来包十一这部华的新作《第七日》就是新闻的串烧,的确书中充斥着强拆、卖肾、袭警、弃婴这些新闻热点事件。
“大失所望,段子大,包十一这么久在家都是一边带娃,一边在刷微博、抄段子吗?”
“确实很一般,除了以死人为视角的讲述和创世纪的七天布局在天朝里不算常见之外,的情节是拿那些正在和已经发生的社会新闻串起来的。”
“‘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里是什么地?‘死无葬身之地。看这三句话就够了,前面几万字都是啰嗦。”
“倒是有些亮点,但陈词滥调的西过多,大大影响了阅读快感。”
……
可是,很显然,那些人不知道那些陈词滥调的,枯燥的新闻是真实,也并没有看见正是这些新闻热点,才是包十一写这书的原因所在。
社会荒诞和残酷,这是所有人都不应该,也无法回避的,因为这些都是光鲜的时代华丽长袍无法遮掩的污秽和疮痈。
究竟是故事,还是现实,故事和现实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在那模糊的迷雾里面,有人正在死去,有人在呼喊,同时也有人在哭泣……
……
“6年,3月4日,上午,对于司机林城一家来,是极其痛心的。因为在这天,家中的顶梁柱林城喝农药自杀身亡。林城在火车站附近拉客,被当地客运执法部门逮住,车子被扣,罚款三万。他难以接受,多次跑到客运执法部门进行协商,但都没有结果。这令他情绪很低落,神状态也很不好。4日一早,林城就出门了,上午十一点,有人给他家人打来电话,他人已经在医院了,喝下了大量敌敌畏。不到一时,医院宣布林城抢救无效死亡。”
……
“6年,3月日,西城救援支队队长性侵姐妹致一死一重伤,终审改判死缓!”
……
“6年,3月5日,肃城耗资15亿扶贫路偷工减料,整改就是刷遍涂料!交通厅回复:去找交警!”
……
“6年,4月1日,芜理大研究生不堪导师压迫,跳楼自杀!导师曾逼他喊爸爸!”
……
新闻报道,就这样一个个新闻现实出现,残忍地揭开着一幕,最残忍的是报道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掩盖,是否认,是卑劣的洗白,拼命掩盖下的真相究竟会是什么样,即便是用一个人的生命也无法打开,愤怒在不停地积攒,疯狂地压迫着,愤怒和眼泪在迷雾中呐喊。
被掩盖,删除的视频里面,那是一个母亲在自己儿子尸体上绝望地哭泣……
就是这样的视频被删除,上想要掩盖真相,所有的一切都将抹去,在这样的迷雾之下,似乎真的就像是有人曾经调侃的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真相是什么,在愤怒中变得那么脆弱。
一切都开始崩溃,又或者,早已经崩溃了。
因为,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跳下楼的悲剧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
这是第六日,又有人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