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宋之武将系统无弹窗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八章:好主意
张娘子笑了笑,道:“有你这样的吗?这是葛姐姐开的店铺,葛姐姐手艺这么好,总要起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要不均州裁缝店如何?”袁元想了片刻,实在没有那个缘分:“这名字一般人老子还不允许他用呢?要知道均州如今在朝廷,名声可不低,就算是鞑子听了,也要吓得半夜睡不着。”
张娘子懒得理会袁元,低头又跟葛娘子商量了一下,最后却决定用“葛氏裁缝店”。
“对了,大人,你到时帮葛姐姐写一面幌子。”张娘子最近没留意,她跟袁元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并不是请求而是吩咐,袁元听起来没觉得什么,但葛氏和高句已晕了头。
“啊!”袁元一声惨叫,差点摔倒地上,让他写毛笔字啊,还不如让他去跳汉水来得爽快一些:“我找老陆帮忙,老陆的字不错。”
“张娘子,奴家不敢。”葛氏连忙阻止。
“有什么不敢的。”张娘子拉了了葛氏,道:“你是咱们均州第一个女掌柜,官府一定会大力支持你的,你就别担心了。”
“我倒有一个主意。”袁元笑了笑,道:“不若找木匠,帮忙刻两个木头人,一男一女,然后再给木头人做一套合身的衣服,白天时就放在门口摆着。”
“这样既显示了葛娘子的手艺,又让均州百姓图一个新奇,人自然就更加多了。”
“葛姐姐,这个主意倒不错。”张娘子也欢喜起来。
“这里应该摆一张大桌子。”张娘子指手画脚的,仿佛这小店是她自己开的一般:“这里修些柜子,日后放些布,还有一些成衣也要放在这里。”
“这里应该隔开一个小间。”袁元指着角落道:“让人可以试穿衣服,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马上修改或更换。”
“若是有一个大镜子,那该多好啊。”袁元忍不住叹气。
“是铜镜吗?”张娘子好奇问道。
袁元摇头,却不说话,可恨自己为什么就不是选化学专业呢?
“十万。”卢方看着一脸得意的袁元,不敢相信的看着在座的人。
陆秀夫、刚从房州赶回来的房州新任知府赵咨、和袁元刚从葛氏裁缝店回来的张娘子,还有新任命的房州通判梁山、均州通判刘青山,窥私营老大杜浒、均州书院的方回,觉得自己的头脑已不够用了。
陆秀夫嗓子沙哑,这一个月来连续忙不停,他却觉得满身精力怎么也用不完。袁元的种种主意,陆秀夫觉得自己的大脑远远不够用了。
“三十万良田。”陆秀夫欣慰,道:“这十万银子,还除开了八万两修葺水利的银子,还有就是借给百姓的五万银子,最后就是收购粮食的五万银子,最后两万是各级官员务农的花销。”
“这还不算,”陆秀夫脸上的笑意跟浓了:“在可以预计到的秋粮,均州至少还可以收入五万两银子,还有就是三十万亩良田。”
刘青山到底是军转政,呆在均州军,他总会想起死去的弟兄,他刚从赵咨接手不久,目前一切还在学习,叹气道:“十万银子看起来虽多,但也仅是均州一个月的开销罢了。”
“那算下来不是白忙乎了一趟?”方回也算是官场之人,陆秀夫有意把他拉出来帮忙。
陆秀夫摇头,道:“数可不能这样算,万里知道这次招了多少百姓吗?”
“多少?”方回颇感兴趣。
陆秀夫伸出两个指头,感叹道:“两千户,约一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北归之士。”
“这么多啊。”方回不敢相信,百姓最难舍乡土,若不是生活不下去,也不会想着背井离乡。
“综合各方的消息得知,去年以来,北方大旱。”袁元心情有点低落:“再加上大元朝在襄樊之战中,造成了大量蒙古汉军的伤亡。”
“听说忽必烈要征召十万蒙古汉军,北方的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唯有逃亡。”袁元解释道:“在汉水北岸,杜老大放出了密探,动员北归的百姓投奔均州,要不然哪里会有这么多人跑均州来。”
方回恍然大悟,再看一眼沉默不言的杜浒,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十万两银子确实不多。”袁元苦笑,道:“所以,从今日开始,矮张带头减少饷银,从这个月开始,矮张只支五成饷银,一直到均州财政好转。”
其实他对银子没多少感觉,领到的饷银,一般都是第一时间让弟兄们分掉,要不然就是与身边的兄弟大吃大喝用完。
“当然,这全凭自愿。”袁元连忙道:“你们都不用着急表态,把这个消息发下去,也不用说什么,到发饷银时再让他们自己决定。”
陆秀夫点头,道:“这倒是好主意,即使是朝廷,也常有拖欠饷银之事,不过大人既然不许讨论,君实也不好说。”
“不过君实支持大人的决定。”陆秀夫连忙道。
“过税改成百分一,可否?”均州、房州毕竟是袁元的节度州,他嘴里说不管,其实还是惦记着。
商人携带货物经过某一税物关卡,要交过税,税率百分之二,即货价1000文,抽税20文。均州、房州既不是重要关口,又不是发达城市,过税多收少收一点其实影响不大。
陆秀夫点头表示同意,借着道:“但往税,老夫建议还是按照百分三。”
开设店铺的商人,或商人把货物停在市场上出售,要交住税。住税的税率为百分之三,即按货物的价值,每千钱抽税30文。
随着春耕完成,滩涂的开垦也走上了正路。往日清闲的均州城,突然热闹起来。手中揣着比往年都多的银子,满怀希望的从均州各地赶往均州城,还没来得及平整的官道上,偶尔有一辆马车慢悠悠的往房州方向去,那里有莽莽的原始森林,传说当年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神农架。
均州城直街,人头涌涌、接踵摩肩,酒馆里的香菜,街边的小吃,随处都可以看到高声呼喊的人群。往日恨不得把一文银子瓣开两半的庄稼汉,高兴的拉着自家的小孩,一文钱一块的糖果,三五文钱可以交易的面人,还有那红当当的糖红果,串成一串串插在用稻草做成竹把之上,小伙子卖力的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