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审核已经通过fxl无弹窗 正文 在互联网里晃荡了10来年
其实,我这一次碰到了两回航班取消。一回就是上面说的,当天要飞,结果飞不了;另一回是在深圳落地之后,短信通知,回程航班也取消了。
两次航班取消,航空公司又是如何做的呢?
1、去程
南航表示,当天天气恶劣,已经不可能再有后续航班,所以,所有旅客将直接改签到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当晚会安排所有旅客入住附近酒店,第二天再把大家接回来,集中处理。
虽然酒店要求两人住一间我不愿意,自掏腰包订了大床房,虽然酒店的条件也不过如此,但没关系,不可抗力,大家都懂,能够接受就无妨。
2、返程
东航表示,可以直接改签当天还有座位的航班,但是,由于你刚落地,系统状态还没变更为已完成上一行程,所以,可以先帮旅客锁定指定航班的座位,后续行程状态变更后,会致电确认并立即改签。
由于我分享的时候拖了点堂,错过了来电(东航给我打了10个电话,都没接到),于是结束后一边赶往机场,一面回拨,接待我的是另一位坐席,告诉我,指定航班座位已无,只能安排次日的航班,确认后,95530又追了一个电话,是一开始接待我的坐席,告诉我看到系统里多了改签,特别致电和我确认此前锁定的座位是否保留,这简直让人大喜过望,我赶紧让她帮我重新改回此前指定的航班。
等我凌晨2点到家,发现保险生效,估计后面航空公司还要针对取消航班给予赔付。
顺便一提,返程依然晚点,飞机上不停广播致歉。
所以你看,航空公司并不是像很多人表达的那样,潜规则的高高在上,反而,返程的事件中,让我更加确定,没有选错常旅客计划,即便我飞的很少,但作为东航常旅客计划的普卡会员,依然认为获得了超值的服务。
在整个事件当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在于服务上的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整日在各种媒体和场合强调「用户体验」,但却在不可抗力的异常流程设计中毫不作为的互联网公司;
一个是从不说,只是做的航空公司。
在事件中,你完全能够感受到,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如何政治正确和事实正确。
两边的客服能力和素养,高下立判,顺便说一句,支付宝客服再也没有给予回访,要求我提供证据,或者对我在产品使用中的不满予以安抚。
我理解客服的KPI是ATT(平均通话时长)、客户满意度和电话接起量。
但是,客户并没有满意,你连OB(外呼回访)都没有,却把所有的处理方式都交给了公关。
当然,公关给予了承诺,表示会提交,要求整改,希望说到做到,让其他类似用户不再遭遇类似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发展
我希望每个产品经理,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用户这一端,将自己真的当做是一个用户,认真的考虑所有的正常流程和异常流程。
互联网产品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留下来的,通常不是核心功能,而是边缘功能。
而产品设计中也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觉得爽的,通常不是正常使用流程中的符合预期,而是异常使用流程中的超过预期。
我同样希望每个运营人员,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公司那一端,认真去思考公司在运营中能获得何种收益,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收益,并帮助公司完成相关规则的制定与设计,并确保这些规则生效。
在互联网里晃荡了10来年,真的见过了太多屁股坐错位置的产品与运营。
诚然,屁股做错位置,或许对这些人来说,不算个事儿,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事儿。
但是,请相信,一旦这种错误变成了习惯,总有一天,你会收到惩罚。
虽然我知道这些话说出来,可能并不能被很多人看到听到,但,只要能够因此影响1、2个产品或者运营,我认为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能够帮助这些人将这种判断教给更多的人,并且影响行业。
希望我的判断没有错。
写完文章,想起去点评一下,牛逼,截个图,立此存照,去啊的产品经理,你好自为之(你知道这个办法有多笨么?你完全可以通过但不予显示,呵呵哒):其实,我这一次碰到了两回航班取消。
一回就是上面说的,当天要飞,结果飞不了;另一回是在深圳落地之后,短信通知,回程航班也取消了。
两次航班取消,航空公司又是如何做的呢?
1、去程
南航表示,当天天气恶劣,已经不可能再有后续航班,所以,所有旅客将直接改签到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当晚会安排所有旅客入住附近酒店,第二天再把大家接回来,集中处理。
虽然酒店要求两人住一间我不愿意,自掏腰包订了大床房,虽然酒店的条件也不过如此,但没关系,不可抗力,大家都懂,能够接受就无妨。
2、返程
东航表示,可以直接改签当天还有座位的航班,但是,由于你刚落地,系统状态还没变更为已完成上一行程,所以,可以先帮旅客锁定指定航班的座位,后续行程状态变更后,会致电确认并立即改签。
由于我分享的时候拖了点堂,错过了来电(东航给我打了10个电话,都没接到),于是结束后一边赶往机场,一面回拨,接待我的是另一位坐席,告诉我,指定航班座位已无,只能安排次日的航班,确认后,95530又追了一个电话,是一开始接待我的坐席,告诉我看到系统里多了改签,特别致电和我确认此前锁定的座位是否保留,这简直让人大喜过望,我赶紧让她帮我重新改回此前指定的航班。
等我凌晨2点到家,发现保险生效,估计后面航空公司还要针对取消航班给予赔付。
顺便一提,返程依然晚点,飞机上不停广播致歉。
所以你看,航空公司并不是像很多人表达的那样,潜规则的高高在上,反而,返程的事件中,让我更加确定,没有选错常旅客计划,即便我飞的很少,但作为东航常旅客计划的普卡会员,依然认为获得了超值的服务。
在整个事件当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在于服务上的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整日在各种媒体和场合强调「用户体验」,但却在不可抗力的异常流程设计中毫不作为的互联网公司;
一个是从不说,只是做的航空公司。
在事件中,你完全能够感受到,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如何政治正确和事实正确。
两边的客服能力和素养,高下立判,顺便说一句,支付宝客服再也没有给予回访,要求我提供证据,或者对我在产品使用中的不满予以安抚。
我理解客服的KPI是ATT(平均通话时长)、客户满意度和电话接起量。
但是,客户并没有满意,你连OB(外呼回访)都没有,却把所有的处理方式都交给了公关。
当然,公关给予了承诺,表示会提交,要求整改,希望说到做到,让其他类似用户不再遭遇类似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发展
我希望每个产品经理,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用户这一端,将自己真的当做是一个用户,认真的考虑所有的正常流程和异常流程。
互联网产品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留下来的,通常不是核心功能,而是边缘功能。
而产品设计中也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觉得爽的,通常不是正常使用流程中的符合预期,而是异常使用流程中的超过预期。
我同样希望每个运营人员,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公司那一端,认真去思考公司在运营中能获得何种收益,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收益,并帮助公司完成相关规则的制定与设计,并确保这些规则生效。
在互联网里晃荡了10来年,真的见过了太多屁股坐错位置的产品与运营。
诚然,屁股做错位置,或许对这些人来说,不算个事儿,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事儿。
但是,请相信,一旦这种错误变成了习惯,总有一天,你会收到惩罚。
虽然我知道这些话说出来,可能并不能被很多人看到听到,但,只要能够因此影响1、2个产品或者运营,我认为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能够帮助这些人将这种判断教给更多的人,并且影响行业。
希望我的判断没有错。
写完文章,想起去点评一下,牛逼,截个图,立此存照,去啊的产品经理,你好自为之(你知道这个办法有多笨么?你完全可以通过但不予显示,呵呵哒):其实,我这一次碰到了两回航班取消。
一回就是上面说的,当天要飞,结果飞不了;另一回是在深圳落地之后,短信通知,回程航班也取消了。
两次航班取消,航空公司又是如何做的呢?
1、去程
南航表示,当天天气恶劣,已经不可能再有后续航班,所以,所有旅客将直接改签到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当晚会安排所有旅客入住附近酒店,第二天再把大家接回来,集中处理。
虽然酒店要求两人住一间我不愿意,自掏腰包订了大床房,虽然酒店的条件也不过如此,但没关系,不可抗力,大家都懂,能够接受就无妨。
2、返程
东航表示,可以直接改签当天还有座位的航班,但是,由于你刚落地,系统状态还没变更为已完成上一行程,所以,可以先帮旅客锁定指定航班的座位,后续行程状态变更后,会致电确认并立即改签。
由于我分享的时候拖了点堂,错过了来电(东航给我打了10个电话,都没接到),于是结束后一边赶往机场,一面回拨,接待我的是另一位坐席,告诉我,指定航班座位已无,只能安排次日的航班,确认后,95530又追了一个电话,是一开始接待我的坐席,告诉我看到系统里多了改签,特别致电和我确认此前锁定的座位是否保留,这简直让人大喜过望,我赶紧让她帮我重新改回此前指定的航班。
等我凌晨2点到家,发现保险生效,估计后面航空公司还要针对取消航班给予赔付。
顺便一提,返程依然晚点,飞机上不停广播致歉。
所以你看,航空公司并不是像很多人表达的那样,潜规则的高高在上,反而,返程的事件中,让我更加确定,没有选错常旅客计划,即便我飞的很少,但作为东航常旅客计划的普卡会员,依然认为获得了超值的服务。
在整个事件当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在于服务上的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整日在各种媒体和场合强调「用户体验」,但却在不可抗力的异常流程设计中毫不作为的互联网公司;
一个是从不说,只是做的航空公司。
在事件中,你完全能够感受到,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如何政治正确和事实正确。
两边的客服能力和素养,高下立判,顺便说一句,支付宝客服再也没有给予回访,要求我提供证据,或者对我在产品使用中的不满予以安抚。
我理解客服的KPI是ATT(平均通话时长)、客户满意度和电话接起量。
但是,客户并没有满意,你连OB(外呼回访)都没有,却把所有的处理方式都交给了公关。
当然,公关给予了承诺,表示会提交,要求整改,希望说到做到,让其他类似用户不再遭遇类似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发展
我希望每个产品经理,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用户这一端,将自己真的当做是一个用户,认真的考虑所有的正常流程和异常流程。
互联网产品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留下来的,通常不是核心功能,而是边缘功能。
而产品设计中也有一个悖论:
让用户觉得爽的,通常不是正常使用流程中的符合预期,而是异常使用流程中的超过预期。
我同样希望每个运营人员,都认真的把屁股坐在公司那一端,认真去思考公司在运营中能获得何种收益,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收益,并帮助公司完成相关规则的制定与设计,并确保这些规则生效。
在互联网里晃荡了10来年,真的见过了太多屁股坐错位置的产品与运营。
诚然,屁股做错位置,或许对这些人来说,不算个事儿,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事儿。
但是,请相信,一旦这种错误变成了习惯,总有一天,你会收到惩罚。
虽然我知道这些话说出来,可能并不能被很多人看到听到,但,只要能够因此影响1、2个产品或者运营,我认为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能够帮助这些人将这种判断教给更多的人,并且影响行业。
希望我的判断没有错。
写完文章,想起去点评一下,牛逼,截个图,立此存照,去啊的产品经理,你好自为之(你知道这个办法有多笨么?你完全可以通过但不予显示,呵呵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