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面当衙内无弹窗 正文 第九十八章 占领扬州
“主帅,先锋大营被袭。”一名斥候连忙跑进来叫醒高世德道。“看来机会来了,传我军令,全军集结。加倍警戒,让军师到营帐来见我。”刚睡下还没多久的高世德着一双黑眼圈,一脸没睡醒的下了几道军令。
换上铠甲,还没顾得上洗把脸,就打开酒壶,喝了一口烈酒提神。
抓着自己营帐之内那特制的信号箭镞,递给铁剑。
“一切按照原计划执行。”
铁剑了头,拿着弓箭朝着西北方向的上空张弓搭箭一气呵成射了出去。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而潜伏在扬州城水门两侧的卢俊义这边看到了信号箭,连忙集结兵力,按照原定路线出发。
陈益此次出动三万人马,这些可都是扬州城内方腊所部的精锐,更是投入了他们父子三人几乎全部的心血。其战斗力当然也是杠杠的,只不过遇上了这不要命出身的梁山好汉。却是陷入了苦战,原本人数的优势也被这一股不要命的架势逐渐被抹平。
这不战不知道,一战吓一跳。梁山好汉一个个身不畏死,几乎一个都等抵上两个扬州精兵。更有甚至大杀四方,可以那些叫的上号的梁山头目,几乎有碾压陈益这边的将领的趋势。还有一些比如九纹龙史进,武松,花荣等人则是几乎如入无人之境。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那敌方帅旗了吗?大家伙随我杀过去。”在这九纹龙史进的带领下,他们看准目标一路横推。
吓得那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陈益惊慌失措,连忙转身驾马而逃。这将为兵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主将一逃剩下的将士们士气一下子就奔溃。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原本必胜之战,却是被陈益这无能的主将害得功败垂成。
而扬州城内大半精锐被陈益拉走,陈观却是毫不知情。至于唯一发现蹊跷的陈泰却是被陈益找了一个借口暂时调开,现在城内还有两万老弱病残。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水门被早有准备的卢俊义攻破。城内喊杀声不断,而高世德则是慢悠悠的带着一万人马连夜对正面发起强攻。同样的操作,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扬州城,在内外夹击。城内空虚之际被一举攻破,高世德率领一万人马长驱直入。
原本稳如泰山的扬州城却是被这个坑爹的儿子,原本雄踞一方的陈观锒铛入狱成了阶下之囚。
高世德没有把他直接问斩,而是连夜让人押送这陈观北上东京。一来是请功问赏,二来也是让自己这边增加声望筹码。在这古代,特别是北宋期间,此时虽然已经没有士大夫制度,但其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声望值却是必须的,一个人有了声望,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为什么宋江能够一呼百应,占据水泊梁山呼风唤雨,那就是声望的作用。
一旦高世德的战功战绩被宣传开来,至少民心可得。而在军队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现在人家只看在他是高俅的儿子给一面子。可有了声望,那就不一样了。人家不仅不会再用有色眼镜看他,反而日后行事也会有很多的便利。
宋江这一次战斗虽然胜利了,但也是残胜。八千老家底,阵亡了一半以上,现在只剩下三千多人。而血战之后,才知道自己等人是被高世德当做炮灰诱饵。此时的内心,那是一个拔凉拔凉的。
不过高世德在此战之中抓了不少俘虏,分配了五千补充先锋营,也算是给了宋江吴用等人一个交代。
不过俘虏乃是败兵,其中很多都是原本的摩尼教徒,要么则是陈观父子手下的私盐贩子。想要把他们驯化成官兵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按照大宋律令,这些俘虏都是得处死,高世德不想再造杀孽给他们一个活下来的机会。虽然让他们从军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高世德把他们之中的首领头目都挑选走。剩下的这些基本都是最底层的大头兵,没有什么文化理念,知道朝廷宽恕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戴罪立功活命的机会。他们立马就会感恩戴德,再分散编入部队,再加强训练,一只合格的军队就此诞生了。
等到庞万春的两万援军抵达,这次发现扬州城已经易主。再看到高世德在城外摆出的战阵,人数布下四五万人。最终果断选择了退却,其实这也是高世德的计策之一,让对方知难而退。
五六万人,其中占据一半以上都是刚新编的俘虏。若是真的开战胜负难料,更何况还要提防着士兵哗变。毕竟在行军打仗的战争中俘虏乃是最大不稳定因素,要不杀神白起也不亏坑杀四十五万人。
不过高世德乃是现代人穿越而来,可不懂这些。这一次算是歪打正着,狐假虎威。有空城计的味道,不战而屈人之兵。
就在高世德在扬州大练兵的时候,扬州光复的消息传到了东京。而且还有扬州匪首陈观陈泰父子二人押解回京为证,瞬间高世德的名气声望瞬间达到了风。
年轻一代风头可以是一时无两,宋微宗当即加赏高世德官进两阶,三品参将。可以直接把高世德这个游击将军给转正了,若不是高世德年龄太,估计一个二品副督统都有可能。
而且还有军械粮草等物资补充,高世德现在可以一心在扬州练兵。而练兵的地则是选择在城门之外,这样也算是北宋的一大奇葩。
有了高世德这边胜利的鼓舞,关胜和呼延灼这边合兵一处之后也打得有声有色。到底还是方腊发展扩展太快,根基底蕴不够,以至于攻破之后无法持久占据。再加上为了扩展兵力,那些补充的兵员都缺乏训练。以至于战斗力越来越差,从而被逐一收复。
两个多月的按兵不动,高世德这是把整个部队休整了一遍,以扬州为跳板南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