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的逆袭无弹窗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浅水源战报
待送走了孙思邈,杨广又带着众将,巡视了一番伤兵营,说了些勉励的话,做了几场秀后,正准备离开,忽然见文一刀快步赶来,递上一份情报,道:“圣上,关中天狼传来消息,薛举于浅水源大败李世民,随后薛举暴病而亡,其子薛仁杲率部退回兰州,继位称帝!”“什么!?”杨广被这一突然的消息给震得一惊。
“哈哈,唐军败了!好消息啊!”
“占据了关中的唐军居然被薛举的拢右骑兵打败了,真是不可思议!”
“这唐军在扶风大败薛举后,居然不乘胜进攻,反而来图我东都,致有此败,真是咎由自取啊!”
“这薛举居然能在大败后重振士气,继续进击,致有大胜,真是难得的将才啊!”
“秦军大胜后,薛举突然暴病而亡,这是不是有所蹊跷!?”
听到这一消息,杨广底下的众将皆炸开了,纷纷议论道。
杨广定了定神,熟知史书的他知道,这是浅水源的第一次战役,确实是以李唐的大败告终,不过史书记载,其中或有隐情,于是,杨广乃问道:“一刀,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文一刀冲着众人一拱手,介绍道:“薛举自扶风大败后,派人去五原郡北,连接在哪设立牙帐的突厥始毕可汗的三弟、现任莫贺咄设的阿史那咄苾,并亲自率部北上,其大将宗罗睺攻陷了平凉郡,进军泾州,并用计俘虏陇州守将常达,击败并俘虏来援的骠骑将军刘感,然后包围了泾州李叔良所部。”
“与此相对,李渊派用其世子李建成之计,遣其光禄卿宇文歆以财物贿赂阿史那咄苾,废除丰州,并割让榆中之地给突厥。使突厥和薛举绝交,将五原郡归还李唐,并派遣军队助李渊抗击薛举。”
“为了解救泾州,李渊派其次子李世民为元帅,以其纳言刘文静为行军长史,吏部侍郎殷开山为行军司马,将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窦轨、蔺兴粲、唐俭八总管之兵驰援泾州,双方于宁州南部的高墌城相遇,在浅水源互相对峙,可不久,就因为唐军的贸然出击,而大败归输,阵亡者达一半以上,其余大多被俘,包括刘弘基、慕容宗睺和李安远三位行军总管也一并被俘!”
麦孟才激动地搓着手,道:“哈哈,这次李唐兵败,对于我大隋,真可谓是大喜啊!”
来护儿高兴地道:“是啊,李唐这次失败,真是我大隋之幸啊!这次他们折损了八万多精锐,元气打伤,肯定要龟缩防御薛举的进攻了,如此就为我们扫平李密争取了时间,不用担心唐军出来搅屎了!”
杨广喃喃道:“到现在我还是有点没回过神来,李世民这回是怎么搞的,怎么就会输给薛举了呢?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文一刀正色道:“这两天各个后续的情报源纷纷来了,这一战的情况也变得渐渐地清晰。一开始李世民是率了八总管的兵力出击,刘文静为长史,殷开山为司马,率军前出到扶风郡以西的高墌城一带,在城边的浅水原扎营,与来犯的薛举十万大军相对峙,这一对峙就是三个多月。”
“李世民的本意大概是想耗尽薛举的军粮,等其军心生变,或者是退兵时再全力追击,这一招几乎要成功了,薛举军远道而来,粮食确实成了大问题。但偏偏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得了疟疾,病倒了,指挥权就落到了刘文静和殷开山的手中。”
“李世民在病倒之前,几次三番地嘱咐刘,殷二人,让他们千万不要出战,再坚持十天半个月,等他病好后自然可以带领大家击破薛举。”
“可是殷开山却觉得战机已到。因为薛举那边久久无法挑战成功,又断不了唐军的粮道,也很着急,于是就到处散布消息说是要准备撤军回兰州,还作了移营的准备,殷开山怕失了战机,于是就找到刘文静,想要领兵追击。”
“此事给其他的八位总管都知道了,各将都想要争功,谁都不愿意让殷开山一军出击,于是刘文静干脆就让全军出营作战,这正中了薛举的下怀,他的骑兵机动性很强,先是佯作逃跑,撤离了战场,只留下四万步兵在浅水原列阵作战。”
“唐军一开始还有些防备,但是这时候却真的以为薛举的步骑分离,骑兵扔下步军逃跑了,于是挥军猛攻,薛举的步兵抵挡不住,退入大营,唐军四下分兵合围,准备强攻薛举的营寨,可这时候,薛举早早放出去的五万余骑兵却突然出现在了唐军的身后,全力突击!”
“唐军为了围攻薛举大营,八总管的兵力分散,四下合围,形不成合力,给这样铁骑冲杀,全线崩溃,大将慕容罗喉和李安远都当场被俘,而刘弘基军为了掩护其他众军的撤离,独自断后,最后箭矢用尽,被敌军骑兵来回驰突,全军覆没,刘弘基也是重伤被俘!”
杨广回忆了一下第一次浅水原之战,笑道:“朕知道这个西秦霸王薛举,他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其子薛仁杲皆号称‘万人敌,’但他是个粗人,这样的妙计他是想不出来的,多半是他的首席智囊郝瑗出的主意吧。不过唐军如此惨败,应该是李渊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八总管的兵力不下八万,这一战损失了五万多人,李渊的机动兵力损失了一半多啊!”
文一刀点了点头:“不错,李世民带着不到三万的残军退回了关中,薛举这一战俘虏了二万多唐军将士,只留下少数大将不杀,而其他的军士们,则全部被酷刑虐杀而死。有被绑在箭靶上乱箭射死的,有被半截埋在土里,以利锥穿脑而死的,也有被扔进大锅里活活煮死的,其惨状不可胜数。而且,薛举还把这五万多将士的尸首堆砌成了京观,以炫耀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