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交给路上无弹窗 正文 古镇悠悠(二)
据《黑井盐志》记载,黑井有盐的记载,最早属于唐代。据说一位叫李阿牛的在山里放牛,一只特别肥硕的黑牛不见了,李阿牛一路追踪到一口水井边,见黑牛在那儿舔着地面,李阿牛上前一看,被这只黑牛舔过的地面显现出一片白色的盐田来。为了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人们称之为“黑牛盐井”。也就简称为“黑井”。午后暖阳,我漫步在细长而幽静的巷子,发现这里依然还保留着一种叫“铺台”的东西。就是在每一户窗台临街面上,用青石板砌成一个平台。如今,这种铺台大部分已经废弃,少数还在使用。
想当年,马帮们牵着马匹,这铺台便是他们的小憩之地,也是买卖生活必需品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小型杂货铺。
或许,买卖物品只是其次,这铺台,能让日夜兼程赶路的马帮们歇个脚,与四面汇聚而来的同行们侃上几句,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能驱赶一身的疲累。
铺台老板也会在台面上放置一瓢水,为那些赶路的马帮们解渴。红色的铺台,也就成了那时,走南闯北运送盐田的途中一个心灵驿站。
古镇上的武家大院,曾显赫一时,是黑井镇上富甲一方的盐商。武家的起源,如今已经无法可考了,可武家在当地的势力可以从武家大院窥见一斑。
依山而建的武家大院,有着108道门,99间房间,房屋装饰极尽奢华,还建有隐蔽的防御,逃逸设施。整座建筑呈“王字形结构”,寓意着六味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九,王隐其中的寓意。
走进武家大院的古戏台,斑驳的身影,依稀能听到明清时期伶人在台上一招一式,一颦一笑。
门板的咯吱声,木窗依然沿用着木支架撑起的原理。我坐在园中的摇椅上,闭上双眼,独享着午后宁静的一刻。在这里,不妨穿越一回,做一回武家大院的千金小姐,嬉笑在冬日暖阳的宅院里。
黑井古镇的地下之所以有那么多盐,是因为古代时期,云贵高原是一片汪洋,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原本海底上升为高山,而海水里的盐分也就沉积在了山底。从明朝到民国的500年里,黑井制盐业也几起几落,每隔一些年,地壳运动一次,这些盐分便沉积一层。
黑井地下200米到3400米之间存在着3个岩层,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将岩层溶解于其中,便成为了造福黑井的宝藏----卤水,也就是盐水。这种卤水并不能直接煎制成盐,而是需要经过四次过滤,并用石膏,木炭等吸收分解毒物才可放进锅里煎煮。
由于海盐的入侵,黑井古镇失去了它的支柱而日渐落寞。寒来暑往,岁月无情将这座小镇抛弃在了大山深处,连同它昔日的荣耀。
古巷子里,依稀传来了马蹄声,我寻声而去,巷陌无人,唯有清风闯堂而过,似乎在述说着这里不平凡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