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我是专业的无弹窗 第九十一章:兵临盛京,闻风而逃
只是话虽如此,但清朝八旗之间的关系,终究还是有了裂痕。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日后各自率领的军队,恐怕再也不可能如同皇太极在位时那样亲密无间的合作了。
因为谁也不敢完全相信谁。
暂时握手言和是没错,可是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暗地里下暗手,所以当然还得小心谨慎的提防些。
这样一来,清军的实力自然要打个折扣。
不说清庭如何,毕禾和容和两人却都在积极的准备着,力求尽快拿下辽北。
根据他们计划,他们要么在十月份之前拿下辽北,要么就得稍微缓一缓,先猫个冬,第二年气温稍微上升些之后再继续打。
没办法,辽北那边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十月份往后气温就开始急剧下降。
等到真正入冬的时候,在外面稍微呆一会儿都受不了,更何况拿着武器去打仗。
身上衣服穿少了,随随便便就能被冻伤,身上衣服穿多了,那行动也不便利。
毕禾他们带的人,可没有那些在本地生活的人耐寒能力好。
所以自然得注意些。
也正是因为毕禾他们对时间方面稍微有些要求,所以行军速度推进的也蛮快的。
大概在七月底,不到八月初的时候,就已经打到了鞍山附近。
能够这么迅速,除了行军速度快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原山海关总兵杨麒在中间说和,他们才能够几乎没费多少兵戈,就顺利拿下了宁远和锦州这两个原明朝与清廷的最后关卡,直接攻打清朝。
不过这也正常,但凡宁远和锦州的总兵脑子没问题,都不会不同意讲和。
毕竟,这两个地方地盘本来就不大,又夹在清朝和华夏国之间。
在京城被攻破之后没多久,他们粮食就已经发生过短缺问题了。
只是那时候,姜浩那边不是忙着过年吗,又想着人家好歹还在帮着守卫边界呢。
所以,就没有切断他们的粮草运输路线,甚至还让人偷偷多送了点给他们。
不过,那是过年前的事了。
过了年之后,得腾出手来把他们收为己有,并且对清作战。
那么,他们的粮草运输路线自然就被截断了。
等到毕禾他们达到宁远和锦州那边的时候,宁远和锦州当中的兵将都已经反过来去清朝那边打草谷去了。
可见情况窘迫,生活艰辛。
在如此窘迫,并且也看不到救援希望的情况下,宁远和锦州的总兵自然只能投降。
投降华夏国,总比投降清朝来的好,毕竟再怎么说,华夏国这边好歹都是自家人。
况且,杨麒既然能够在华夏国的军队当中混的好好的,那他们当然也没理由混不好。
跟谁干不是干呢?
原来跟着的主子死了,总得重新找个吧。
南明实在是太远了,他们也没什么机会过去,就近的华夏国自然就成了唯一选择。
不然怎么办,难不成还指望他们跟崇祯一起殉国吗?
等到毕禾和容和两个人收编了宁远以及锦州两地的士兵之后,他们俩各自率领的大军数量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这个数量真的是很多了。
因为这个时候,就算满族所有男丁都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数,得把男女老少、老弱病残都加起来才能超过。
别看八旗军数量好像不少的样子,可是实际八旗军当中只有一部分是满族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蒙古人和汉人。
再加上满族前期全民皆兵的习惯,稍微核算一下,便能清楚认知到满族总人口的稀少程度。
毕禾他们带着不少远比明朝火器先进的火器,以及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去攻打清朝,那速度能不快吗?
在炮火连天之下,别说区区一个皇太极了,就是努尔哈赤复活也没用。
该跪的还得跪。
没过多长时间,也就是皇太极刚死没多久,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好不容易才握手言和的时候。
毕禾他们就已经到了盛京的边上,架好了当下他们带过来的所有火炮,准备要攻城了。
这一次,他们可就不跟攻打京城那样需要顾忌什么了,一个盛京而已,就算把整个城池都炸平了也无所谓。
在毕禾他们兵临清朝国都城下的时候,刘希等人率领的那几支大军也顺利的攻破了金陵城。
正式灭了明朝新旧两大国都。
不过,因为有了京城当中的教训,金陵城里的皇族权贵都提高了警惕,胆子也小了许多。
有不少在刘希他们大军还没把金陵城围住的时候就已经逃了,剩下在金陵城被包围之后没几天也逃了大半。
所以,大军这一次就没能顺利把金陵城当中的皇族都逮住,大臣也没抓住多少,大多数都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给跑了。
安国帝倒是被人无意在角门人群中抓到了,但是他那个儿子,也就是太子朱由榔顺利逃走了。
不过这也无所谓,逃就逃呗。
无论逃到哪边去,总归回头还是要打下来的。
除非他哪天南下出海,去东南亚那边,否则再逃也没用。
刘希他们打下金陵城之后并不是结束,他们在把相关喜讯通过电报传到京城之后,便立刻再次分兵攻打江南其他地方。
一时之间,江南地区的豪门世家闻风而逃,土地什么的更是都直接抛荒扔了。
相比较于土地而言,当然还是自家性命更重要。
要是真的继续贪图土地,不愿意离开,回头等到华夏国的军队打过来,他们担心自己恐怕不但保不住土地,甚至于家产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所以,当然得赶紧把土地给扔了,带着家产往西南方向逃。
有些家族做海商生意的,更是被一些消息吓的直接出海去了。
这也没办法,那些豪门世家基本被北方逃出来的同族,或者熟悉的家族人员述说的经历给吓惨了。
那个华夏国不但把他们的土地全部收走分给平民,还把他们的家产全部都给抄走了,甚至于还要批斗他们。
但凡坊间名声不好的,基本都是被批斗致死,名声凑合的也没什么好下场,反正家产之类的肯定是保不住的。
这样的消息在江南地域到处流传着,那些个世家权贵哪还敢继续在原地待着?
当然是忙不迭的闻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