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无弹窗 第一百一十四章 锦州之战(6)
“杀!”清兵迅速杀入了河道。凌河河道要比石河略宽,约有两百多米,但真正有水流的部分也只有一百来米,涉水通过这一百来米河水,前就是明军的阵地。只要他们杀到明军近前,后的清兵骑兵就会乘势发起第二拨冲锋,吸引开明军的注意力,保护他们杀入明军阵地。代善的战术很简单,几乎完复制了鳌拜在石河之战中的成功战例。
正如周元贞所预料,代善首先的主攻向,的确是吴家湾南面阵地。因为这边的河岸地势比较平缓,有利于进攻,不像西面阵地,有些陡峭。
吴家湾西面阵地,虽然代善也派出了一千多人的进攻队伍,但那只是为了起牵制作用,防止明军把兵力集中到他的主攻向上来。
当清兵冲进河道之中时,清军的炮火停歇了下来,预计之中的明军的炮火没有响起,这让代善十分惊讶。
“难道这一部明军居然会没有火炮?”代善有些惊喜地想道。
他很清楚火炮给士兵带来的恐惧有多么的大,即便火炮未必真的会给士兵重大的打击。女真人当初真的被五行卫的几次炮火打击给打怕了,口口相传中无形中夸大了炮火的威力。
在广宁城下,代善有过惨痛的教训。他自己也差点丧生于炮火只下。
当初石河之战,两千清兵的进攻兵马,在明军开炮后差点溃散,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代善感到惊喜,进攻的清兵士兵也感到无比侥幸。这里的明军没有火炮,那意味着他们活着回去的机会大大的增加。
既然这里没有火炮阻截,那明这里也不可能有那令人闻之胆颤的五行卫部队,谁都知道,五行卫的火炮已经装备到了连一级。那这里的防守兵马不过是明国的那些地兵马。
石河之战,他们中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明军那些地兵马崩溃的过程。即使没有亲眼看到,也听过。近一万明军在两千步兵,两千骑兵的进攻下,连一柱香的时间都没坚持住,就崩溃了。
今天清军进攻的人马可不止当初石河之战的四千人,也许明军会崩溃得更快。只要他们冲上明军的阵地,也许连骑兵都来不及冲上阵地,明军也许就扔掉兵器,转身逃跑了,连肉搏战也不敢打了。
清军士气大增。
冲在最前的第一批清军已经冲进了凌河河水中。这个季节的河水并不寒冷,虽有些冰凉,但正好可以驱赶一下一路赶来的身体的燥热。
“快开枪啊!”一些清军士兵心中暗自叫道。
石河之战,明军就是在这个距离开的枪,结果“乒乒乓乓”打得很热闹,但实际上并没有伤到几名清军,这么远的距离实在没有什么准头可言。当时清军正是利用随后的一段空档期,向前前进了好大一断距离。
可是对面的阵地上静悄悄,好像一个人也没有,更没有枪声响起。
可是是这样,清军士兵是发毛。明军这时候没有开枪,就表示,他们必定会在距离明军更近的距离上迎接明军的子弹。傻瓜也知道,无论是步枪,火铳还是弓弩,距离近,容易被射中。
现在他们处在毫无遮掩的河水中,移动速度也不快,简直就是最好的活靶子。
虽然明军的枪法并不像五行卫那么准,可是谁知道哪颗子弹不长眼睛,钻进了自己的身体那可就遭了。
前排的清兵愈发心,河水中前进的速度就快不起来,现在就更慢了。
这也使得不知不觉中,河中清军的阵型来密集。
一百米,九十米,八十米,七十米,六十米……
周元贞盯着来近的清兵,猛地喝道:“开炮!”
“轰”的一声巨响,早已经装备好的一门青铜大炮吐出一道火蛇,一片铁砂呈扇面朝前六十米处密集的清兵扫去。
清兵立刻被这片铁砂扫倒了一大片,倒下了十多人。
随着这声炮响,只听“轰”“轰”“轰”……二十多声炮声响过,河面上的清兵根来不及散开,立时被放倒了近两百人。
接着“砰砰砰”一阵爆豆般的枪声响过,雨点般的子弹和夹杂其中的箭矢射来,清兵顿时又被放倒了数百人。
汲取了石河之战的教训,这次五行卫的教员一遍一遍嘱咐,一定要等到炮响后按照鼓点、口令开枪,要瞄准了再开枪,再加上把清军几乎放到了五十来米的距离,这次齐射,效果出奇的好。而且经过十天强化训练的明军也没有出现石河之战中所有人一下子把枪膛中子弹打光的情况。
“快冲啊!明军放空了枪膛!快趁机冲过河去!”清军人群中的女真将官大声呼喝道。
清兵们鼓起勇气,一齐向前猛冲了过去。
“砰砰砰……”
与他们料想的不太一样,没等他们冲出几步,又一轮枪声响起,数十名冲在最前面的清兵,打着旋,仆倒在河水中。
“砰砰砰……”
还没缓过神来的清兵又迎来了第三轮枪声。
“砰砰砰……”
“砰砰砰……”
……
一轮轮枪声来又规律,河中的清兵一个接一个地被击中,倒在河水中。嫣红的血水把河水染红了一大片。
“轰”“轰”“轰”……
当对岸的火炮再次响起时,河水中的清兵再也承受不住这么沉重的打击。
“啊!”一名清兵扔掉手中鸟铳,转身就逃。却被一名女真人将领拦住,一刀被砍翻在水中,那名女真人正要割下那士兵的脑袋,威吓其他士兵时,一颗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子弹准确地击中了他的头颅,头颅像是西瓜一般的炸开。
“啊,明军厉害,快逃啊!”见此情况,其他的亲兵纷纷转身逃跑,那些女真将官根拦不住他们,也被裹挟着向后逃去。
“周教官,好枪法,百步穿杨,该有七十米吧!”
火炮掩体中,周元贞放下手中的步枪,周围的明军纷纷翘起拇指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