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无弹窗 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降(2)
江通却没有犹豫,叩头应道:“臣,义不容辞!”皇太极微微点了点头,道:“那好吧,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不过,你记住几件事,此次议降,朕可以去帝号,甚至也可以不要明国封王,但是建州女真人,必须以朕为首。朝廷必须封朕为建州宣慰使。
还有,朕不要去北京,朕要回建州。朝廷需要答应以前的事一律既往不咎。
作为回报,朕可以解散手下的汉兵,但朝廷也要答应朕,归还被俘的女真人,保证女真人的安。
而且,建州事苦寒之地,这几天天灾严重,难以自给,朝廷每年需接济五十万担……不,二十万担粮草。
还有,这次我军所有缴获、战利品,也有权保留。”
江通面露难色,道:“陛下也知,董宣武一身铜臭,陛下要保留缴获这一条,恐怕董宣武很难答应!”
皇太极看了看江通,叹了口气,道:“也罢,金银财宝、字画古董,那些都是身外之物,董宣武想要,就让他拿去吧!不过,火枪、火炮以及粮草、弹药、盔甲需要给朕留下。
这些西,对董宣武来,算不得什么,他总该不会不答应吧!
作为回报,朕可以答应,除了留下三千匹战马,以驼运物资,其他的战马,都可以交给董宣武。那些缴获和战马,这可是一笔不的财富,该可以喂饱他了吧!
如果这些要求,明国不肯答应,那朕宁可拼死一博,杀个鱼死破。朕可以保证,大战之后,宁远、山海关这一带,千里再无人烟。”
江通叩首道:“臣尽力而为!”
“先生注意了,此事在没有头绪之前,只可秘密为之,不能让将士们知道,以免动摇军心。”皇太极交代道。
“臣明白!”
当日夜里,江通手持皇太极所发的令牌,悄悄离开了山海关城。
“皇太极乞降?”董宣武惊讶万分,这跟他印象中的皇太极可不太一样。
怎么皇太极也是一代枭雄,应该是宁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但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轻言失败,这才符合枭雄的光辉形象。现在还没怎么打,只不过把他围住了,他就哭着喊着要投降。
皇太极应该明白,董宣武不是袁崇焕,不会给他那么多优的条件,更不可能让他有机会山再起的呀!
“山君,这是怎么回事?”董宣武问道。
在此之前,江通已经向董宣武表明了他倭国人的身份,实名山十二。董宣武猜测,这个山十二应该就是当年丰臣秀吉派到大明潜伏下来的奸细之一。
野猪皮努尔哈赤叛明,屡败明军后,江通认为女真人有可能入主中原,于是提前一步赶到辽投靠了女真人,并逐渐取得了皇太极的信任。
江通道:“服皇太极向将军请降,可费了在下不少口舌。”
董宣武哈哈大笑:“山君,你放心,帅绝不会忘了你的功劳的,先前你服皇太极留守山海关,帅已经给你记下一大功。此次,若是皇太极诚心投降,又是大功一件!
不过,皇太极他就没有什么条件么?”
“当然有!”江通将皇太极的条件仔细了一遍,“董大人,实话,皇太极的要求并不算过分。历朝历代,贵国对来降的蛮夷,条件可比这要丰厚多了!跟女真人上次请降的条件相比,更是天渊之别。”
董宣武的脸已经冷下来了,冷笑一声,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更不必拿袁崇焕那卖国贼跟帅相提并论!
你回去告诉皇太极,这场仗帅还没打够,还想继续玩玩!
这是投降吗?这简直就是拿帅开涮。”
董宣武顿了顿,气呼呼地又道:“他皇太极以为他是谁?现在是什么时候?
要是他打到北京城,即将攻破城池,北京城外无援兵,无兵可守。他提这些条件还情有可原。莫这些条件,就算再苛刻十倍百倍,帅还能理解。当然,大明也绝不会答应。
可是现在他可是在帅的重重包围之下,他居然也敢对大明提出这样的条件,真当我大明是傻子,是凯子吗?
还想朝廷封他为建州宣慰使,朝廷任命谁做宣慰使,设不设建州宣慰使,岂能容他一个叛逆做主?
不想去北京,要留在建州做土皇帝,以前的事一笔勾消?他想得倒是很美,敢情他想造反就造反,造反成功了可以继续当名正言顺的皇帝,不成功还能逃回老家关起门来继续做他的土皇帝?
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做?帅要是答应了,岂不是鼓励天下有野心的人造反?反正有收益,没风险。那帅就是大明的罪人,华夏的罪人?
还要大明每年给建州二十万担粮食,好让他修养生息,集聚力量再造反么?大明百姓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就算真有这粮食,也不会给他。他要是觉着女真人人多养活不了,帅可以同意他们归化为汉人。朝廷自然会赈济他们粮食,并会拨给他们土地,教他们如何种植庄稼。
至于女真人以前犯下的种种罪孽,他一笔勾消就一笔勾消?大明是有律法的,任何人都不能逃出律法的惩治。这些年来,女真人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一定要一条一条的清算,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必须得到应有的惩处。
放心,大明公正得很,不会冤枉他们,也不会放过他们。
至于皇太极,北京城他是一定要去的。
如果皇上有兴致在重大节日看他扭着那肥得流油的屁股跳舞,给予他特赦,那他还能活下去,但这一辈子不要指望还能回到辽了。如果陛下没这个兴致,那以他犯下的叛国罪行,和对大明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也难免要去菜市口走一趟。
哼,还想保留武器和武装,他究竟知不知道什么叫投降?投降就是放下武器,身清洁溜溜,呆在俘虏营听候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