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汉必须强无弹窗 第二十四章 攻人先攻心
中兴元年三月,诸侯王造反的风暴持续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捷报已经听的众人耳朵结茧。从大司马魏川出兵后,基上是十天一个捷报。所过之处,都是秋风扫落叶的姿态,诸侯王们视乎连反抗都来不及,就已经被攻破。
民间有传言,大司马是冠军侯转世,天生战神。
但今日刘据却高兴不起来,魏川传来消息,监视菑(zī)川顷王刘遗的几人叛变了!
菑川位于齐地,七国之乱时就有参与,刘据很想问他们一句,你们就这么喜欢造反吗?
这是最后一个还在反抗的诸侯王,众多诸侯国里面,刘据最头疼的就是菑川,可偏偏出问题的还是这边。
“你们认为该如何去对付刘遗?”早朝上,刘据问道。
如果所有事都让他去想,要这些大臣还有什么用?
“臣认为,大军直接强攻,诸侯皆已臣服,只剩下区区一个菑川,又怎么能挡住我大汉的铁骑?”一个武将道。
只是他的话刚出口,就遭到了反驳,一个臣道:“臣认为将军此言有误。”
“。”刘据笑着道。
“如果强攻,必会生灵涂炭,齐地大儒聚集,门生遍布天下,这些人到时候散布谣言,恐影响不好。”
这人的就是刘据头疼菑川的原因,真刀真枪的干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战,这些大儒就是这面的行家。
以笔为刀,往往比真刀更锋利。一刀下去能砍死一个人,一笔下去影响的却是千千万万。
“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刘据问道。
刘据这样一问,朝堂上满满的人可就是没有声音发出来,这让刘据更加坚信要改革选举制度,白养了这么多人,一点用都没有。
“回陛下,臣有一法。”
话的人是赵充国,刘据问道:“有何法?”
“围而不攻,耗尽他们的粮食,当百姓饿到一定程度时,菑川必回发生内乱,到时候百姓就是我们的先锋,替我们打开菑川的城门。”
刘据想了想赵充国的话,觉得他的有道理,可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齐地富庶,粮草充足,用这围城之计最少要半年才能起到效果,太耗时间。”
刘据又看向赵充国,赵充国好像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道:“我们可以从城外切断水源,城中没了水,他们会溃败的更快,两个月时间,菑川必能拿下。”
这回没人再提出质疑,水比粮食更重要,人能七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
菑川是个人数较多的诸侯国,切断水源后,仅凭现存的水肯定不够,到时候就会出现赵充国的情况。
“好,赵充国,朕也给你十万兵马,去支援大司马,两个半月之内破敌,能做到吗?”
赵充国没有话,刘据不解道:“难道是朕给你的人少了?还是时间短了?”
十万人加上魏川那边的人已经不少了,主要是刘据怕围城之计行不通,多拨些人给他们以防万一。
至于时间,赵充国自己承诺两个月,刘据在这个基础上还给他延长了半个月,没道理不够。
那为什么赵充国还没反应?
“臣还有一件事请陛下答应。”赵充国道。
“但无妨?”
“臣想借陛下一道圣旨。”
刘据好奇的问道:“何意?”
“臣打算等围城一个月后,在菑川城门外准备水和粮食,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陛下的旨意,凡是投诚之人皆可服用。”
攻人先攻心,刘据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这招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儿见过?
“准。”
赵充国也是个聪明人,知道以刘据的名义。其实这件事他完可以到战场上直接决定,但他也知道功高不是好事,当初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聚拢人心,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向前冲,人心归皇上就行,像他这样的,只负责疆场杀敌就好。
刘据一直想给赵充国封侯,没找到理由,这次刚好是个机会。
……
事情比刘据想的还顺利,没用到两个半月,只是一个半月,菑川的城门就被那些儒生打开,这倒是让刘据有些意外。
原来在围城一个月时,有一个大儒想让刘遗打开城门,放汉军进城,不要在这样下去。不然铁骑还没踏进这菑川,百姓就已经先饿死和渴死。
菑川确实存有很多粮草,不过在达官显贵家的仓库里面,平时都不会拿出来,更不要现在这种关头,先管好自己再。
民间的粮食来贵,甚至有时候用钱都卖不到。刚好这时候城门传来只要投诚就有粮的消息,引起来百姓的激动,纷纷要出城,可被官兵镇压。
过程中死了不少人,闹得人心惶惶。一个大儒看到这一幕,心有不忍,想让那些家中有粮的开仓放粮,却被扔了出来。
无奈,他只好找到刘遗,刘遗又怎会因为他得罪那些人?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大儒没办法,就联合众门生去刘遗那边,让刘遗打开城门。
刘遗一怒之下,直接将这大儒杀死,赶走他的门生。
因为这件事,刘遗惹了众怨,百姓们开始和他对着干。一开始,官兵还能压着他们,随着时间变长,参加的百姓来多。
在夜里,杀掉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
当尝到米饭的香味,受到水的滋润时,那些人一个个哭着朝天大呼:“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
……
这吃的,这喝的,都是皇上给他们的,皇上真是个好人啊!
那些儒生也饿,也渴,只是碍于身上的儒袍,比这些人要好很多,不急不慌。
“当今的皇上是仁君啊!”有一个儒生感叹道。
“皇上重视教育,爱民如子,值得我辈歌颂。”
有不少人点头,赞同他们的。
这场战役,不仅收回了菑川,还让刘据的形象在天下人的心中大大提高。
历时三个半月,这场诸侯王造反的闹剧终于落幕。刘据亲自在甘泉宫设宴,百官皆至,为将士们接风洗尘。
是个高兴的日子,但在甘泉宫的宴会上,有好几人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犯了个大错,只希望皇上并不知道,没有查到。
“诸侯王造反被镇压,大司马功不可没,但他居于三公,又是北魏侯,朕已经没什么好赏他的了,就赐黄金万两,可持剑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