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筑商无弹窗 第三百四十七章 偶遇
工程接下来后,杨建基看到图纸,才傻了眼。那是一栋两层的某进口品牌汽车的4店,整栋楼都是钢结构玻璃组合,在当时来是非常豪华的,结构也非常复杂。杨建基回去找那老板,跟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做不了。谁知那老板当场就翻脸,如果不做,就得赔钱,还叫他回去看合同。杨建基回去拿了合同一看,再次傻了眼,原来上面有一个条款写明,如果不能按时按质交工,必须赔偿甲损失三十万元。
当时的杨建基别三十万元,就算三万元都没有。而且,就算有三十万,也不能拿出来赔给人家啊!
于是,杨建基就发动所有资源,在南都地区寻找能够承接钢结构的施工人员,结果一点也不意外,没人肯接,主要原因是价格太低。
杨建基这时才醒悟过来,他是被那老板坑了。
当时那老板听他能做,就迫不及待的要跟他签合同。杨建基没看过图纸,没法报价。
不过,当时的钢结构行业流行一种快速报价法,就是把人工费、辅材和利润等各种费用平摊到钢材里面,也就是一吨钢材算多少钱那样,最后结算时按整个工程用了多少吨钢材,乘以单价就可以得出结算的总款。
他们当时签合同就是用了这种法,杨建基还特意问了一个做过钢结构的同行,知道那老板给的价格挺高的,然后就痛快的签了合同。
很显然,那老板自己也是找过人的,要是有人肯接,就不会把这个工程硬塞给杨建基了。
因为那种按钢材重量算价格的法,其实是普通钢结构厂房之类的工程才会用到。像4店那种工程,人家都是要按复杂程度算工程量的。
那老板给杨建基的价格,看起来挺高,但按那个4店的复杂程度却偏低了。别人一看图纸就把价格往高里报,杨建基不光没钱赚,还要倒贴二三十万进去,自然是谈不成了。
遍寻不获的情况下,杨建基一赌气,就回归到自己最初的想法上面。他在答应那老板的时候曾经过:“不就是几个焊工的事吗?”
杨建基就是建筑专业的高材生,对建筑图非常通。虽然钢结构的图纸跟普通建筑图不一样,但其实道理也是共通的,并不复杂。
他再次拿出图纸细细研究,不懂的就查资料,再不懂就打电话问别人。不眠不休的钻研了一天一夜,他终于把图纸往地上一扔,嘴里骂道:“艹尼玛的!可不就是几个焊工的事吗!”
于是他就马上去找了那个曾经做过钢结构的同行过来帮忙,又招了十几个熟手电焊工,租了十几台电焊机,然后买钢材回来,在某一天放过鞭炮拜了神就开工了。
整个施工过程中虽然也有不少磕磕绊绊,但紧赶慢赶,加班加点,左右逢源,终于在交工日期到来之前把工程做出来了。
最后一结算,竟然还赚钱了。虽然赚得不是很多,但也证明了一件事:就算困难再多,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担子压到肩膀上了,刚开始弯着腰拼了命也要撑住,一步一步往前走,走着走着腰就慢慢挺直了,然后就会觉得也不过就是这样而已。
那老板给杨建基付钱的时候,拍着他肩膀道:“杨,你这伙子可以,以后我的活都交给你来做!”
杨建基也不计前嫌,跟着那个老板做了两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不断开疆拓土,创立了建基集团。最终,让建基集团成为了现在南都地区,乃至国都赫赫有名的地产集团。
杨建基教育自己儿女的时候,不断的把这种不服输的理念,灌输给他们。杨建基曾笑言:那时的我,自信心爆棚,哪怕是别人问我飞机坦克能不能造,我也会能造!
林秋和杨凌闲聊的时候,谈到如何解决项目中所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杨凌把这个励志的故事当作笑话讲给了林秋听。
林秋现在也把这个故事讲给梁柱听,梁柱听完不禁双眼放光,“林总,我一定不会认输的,现在你把再大的担子给我,我也一定会撑着走下去。”
林秋笑道:“道理是这样,不过,我不会把一个能够直接把你压垮的担子给你的!我们做事不能随便认输,却也要晓得变通,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你先去人力资源部,把需要的人员给我招来,然后才能谈去鹿城的事。去了鹿城,你才能当大头,当了大头,你才能涨工资。”
梁柱满怀激动的去人力资源部报到了。
林秋却在想,让现实中的人当大头,到底是对还是错?雇佣绿林好汉,不管当普通工人还是头,或者大头甚至巨头,都是一刀切,五百块钱一天。
但如果让梁柱这样现实中的人当了大头,月薪起码也要三万块钱以上才能让他安安心心的干,平均每天就是一千块钱,相当于两个绿林好汉的身价。却还没有一个绿林好汉好使呢,真是亏了。
半年多了,林秋也不知道绿林好汉们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要在系统下单,好汉们就会在一个时内出现,每一个人都有身份证,至于是不是真的他就不知道了,显示的地址都是来自很偏僻的地。
不过,林秋总觉得这些绿林好汉不是现实中的人,一个个都不怎么话,只会干活,感觉他们没有多少人的情感。绿林建设发展起来以后,必定树大招风,若想万无一失,还是要尽量少用绿林好汉为好。
接下来,兴地科技大厦的报建手续终于办好了。
兴地科技大厦是一栋有三十层的高层楼宇,也是国内应用新型装配式建筑式所建的第一栋高层楼宇。当初报建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被卡住过,却不是因为有人搞鬼,而是因为审批的领导真的有顾虑。
那么高的一栋楼,一块一块的把构件吊上去安装,到底安不安,国内也没有先例。
后来还是林秋找了林院长想办法,林院长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提交了论证结果,证明按绿林建设所拥有的技术进行建造这栋楼,不会存在安隐患。甚至比传统建筑技术所建的楼宇更加安。
诚然,专家们只能论证出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楼房不会存在安隐患。而比传统建筑技术所建的楼宇更加安这一点,却是林秋自己要求加上去的。
过程中花了一些钱,又给专家们送了些礼物,都算在成里了。在国内,这也是常态,林秋虽然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但是能用更加便捷的式解决问题,又何必舍近求远?
兴地科技大厦应用了很多最新科技,是第一栋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高层楼宇也是第一栋应用国际上最新科技进行节能减排的楼房。
林秋准备自己亲自监督这栋楼的建造过程,并且给这栋楼定了三十天的工期,相当于是平均每天一层的速度。
这个速度就很惊人了,林秋的目的是想用这栋楼给绿林建筑打响真正的第一炮,让所有人见识一下绿林建设的技术实力。
为此,他让穆珍珍找人每天来给兴地科技大厦拍照,然后上传到上,让所有人见证绿林建筑的施工技术,见识一下什么叫一天一层楼的建筑速度。
林秋早就叫赵兴发找人选定了适合开工的吉日。虽然林秋知道所谓的吉日开工其实并没什么卵用,但是一些传统的仪式保留了下来,一定有它的道理,他也会尽量去遵守。
到了这一天,林秋带领着新成立的兴地科技大厦项目部体人员,在兴地建筑旧址摆了香案,当空拜了各路神仙,然后宣布正式开工。
开工第一件事,就是拆除地块上的原有建筑物。
林秋找杨凌介绍了一家专门拆楼的公司,对兴地建筑遗留下来的这栋办公楼进行爆破拆除。
随着几声巨响,办公楼徐徐在原地倒塌,预示着兴地建筑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即将在这块地拔地而起的新大厦,则预示着绿林建设时代的到来。
接下来就是挖地基了。林秋设计了地下二十米的一个地下智能停车场,设计容量是最多能同时停两千辆汽车。
而这个停车场比现有的所有智能停车场优胜的地不在于停车进去的速度,而在于取车的速度。
汽车开进去停好,司机下车后用手机扫码完成存车手续,整个流程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当然,现有的智能停车场也有能够做到的。
然而,取车时,用手机扫码后,也是最多不超过一分钟就能把车开走,却没有任何一家现有的智能停车场能够办到。
两百个绿林好汉在工地里面忙碌,干得热火朝天。
没错,林秋这次没有用任何一个现实中的工人,除了项目部那些做样子的人,其余所有都是绿林好汉,林秋要保证这第一栋高层楼宇不会出一点差错。
接下来就是见证垒积木的时候了。
因为挖地基和安装停车场用了五天,所以剩下的时间只有二十五天了,一天一层肯定是慢了,所以应该是每天一点二层。
然而,实际上绿林好汉们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只要构件能够供应得上,他们可以每天两层的速度垒上去。
三家工厂的产能也足够强大,构件源源不断的供给工地。工地几乎一天到晚随时都有车辆在卸货。
实际上还是林秋特意要求系统放慢一点速度,以免过于惊世骇俗,好汉们才以每天一点二层的速度进行着。
从建到地上部分开始,每天就开始有人在工地外面驻足观看。
主要是人们没有见过这种建楼的式:大楼中间一个五米见的一个大钢架,顶上四架吊臂。
形钢架的每个角都对着一栋成形立柱的建筑。总共有四栋,每架吊臂负责一栋形立柱建筑,在不停往上运送建筑构件。而工人们则像蚂蚁造窝一样把构件在合适的位置安装起来。
新奇的事物通常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那些路过的人无不好奇的停下脚步观看,领略最新建筑科技的魅力。
有些人则是在上看到发出来的宣传照片,照片里面那栋楼每天一个样。好多人都不相信,于是特意跑到工地附近观看,当他们看到那栋楼真的是每天都在快速长高,不禁连连惊叹。
才过了十来天,工地附近一块空地上每天站满了人,拍照的拍照,拍摄的拍摄。甚至于有些人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很多情侣在这里一边欣赏那栋楼不断长高,一边互喂狗粮。
人群里,有一位纤瘦高挑的年轻女人,长得很美,旁边有几个来在看楼房施工的男人转而看起她来。一对情侣中的男生看得入了神,被女友揪着耳朵拉走。
年轻女人也在看着不远处的那栋楼,嘴里喃喃自语道:“这就是阿秋公司建的楼?怎么能建得这么快?”
来人正是陆芊芊,她早就在上看过那栋楼。今天正好来岗西区跟人家谈一个合同,经过这里,就走下车来,仔细看看。
正看着的时候,却见到前面有一个女孩身影很熟悉,她正在定睛细看的时候,那女孩转过身来,冲着她笑,原来是蔡蓓蓓。
蔡蓓蓓高兴的向陆芊芊走来,“芊芊姐,你也在这里!”
话间,蔡蓓蓓已经走到陆芊芊身边,勾着陆芊芊的手臂,一脸笑意的看着她。
陆芊芊有点不自然,“刚好路过,见这么多人在看,我也看看!”
蔡蓓蓓快乐的问道:“你知道这栋楼是谁建的吗?”还没等陆芊芊回答,蔡蓓蓓就自己出答案,“这是阿秋的公司建的,业主也是他的公司呢!”
陆芊芊微笑道:“是吗?是他告诉你的?”
蔡蓓蓓有点不好意思道:“没有,是我自己上查到的。”她刚才有打电话给林秋,但没有到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