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甜妻萌宝宝无弹窗 第1302章 跟着徐老师干就对了!
徐随珠:“你要是信我,只管放心去买。峡湾的房子,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绝版。”田蓉蓉以为她指的是景区、学区这俩升值优势。
徐随珠弯弯笑眉,没多做解释。
海底城啊,这个能激起千层浪的世界级大项目一旦公开,势必引起全球轰动。
届时,世界各地会有多少人潮水般涌到这个地方来?人多地有限,现有的房子可不就成绝版了么?
田蓉蓉被徐随珠灌输了一脑袋的“购房新思想”,晕晕乎乎地回了家。
“老公,你说我们要不要去峡湾新区买套房?”她试探性地问男人,“买了房,把户口迁过去,囡囡就能上峡湾小学了。峡湾教育集团的师资有多雄厚,你也是知道的。全余浦没有哪所学校竞争得过它,连省城一高都派老师过来取经呢……”
“买房?我们存的钱够吗?现在房价这么高,据说快到顶了,马上就会回跌,要不再等等?”
“要不……还是别等了,咱按揭买一套吧!”田蓉蓉把徐随珠灌输的那套理论转述给男人听。
“你说谁劝你买房的?”她老公掏掏耳朵,以为听错了。
“徐随珠啊,我上午不是去她家了么,聊到现在的房价,她说还不到最贵的时候,要买就趁早,以后只会更贵……”
“买!借钱都买!你算算咱家的存款,我去找爹妈借点!还不够就按揭。争取下午就买下来!”
她老公一跃而起,激动地搓了搓手,满地找他的拖鞋,找到后趿拉着跑出卧室,敲响他爹妈的房门:“爸、妈!借我点钱,我们去买套大房子!到时候你们爱住哪套住哪套,等过几年这套拆迁了咱还能分好几套……”
田蓉蓉:“……”
忽然发现,“徐随珠”这三个字比什么都管用!
费了那么多口舌,还不如把徐随珠的名字搬出来亮个相爽快。
田蓉蓉的公婆起初不肯,甭管什么原因,就看现在的房价这么贵,这时候买岂不是中了杀猪盘他们就是那头带宰的猪。
陈雷军找出前几个月的余浦日报,找到上头刊登的一则关于空中无轨列车进展的新闻,拍了拍报纸说:“就前阵子上过电视的峡湾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徐随珠,她和蓉蓉是高中同学,刚刚蓉蓉去她家做客,她建议蓉蓉买房。你们不是羡慕她家财大气粗吗?她一个女大学生毕业没多久就包岛屿、办学校、开药厂……还有她男人开的聚安集团,据说每年光上交的税都是以亿为单位!人家夫妻这么会赚钱靠的是什么?精准的投资眼光啊!她说房价还会再涨,涨上去了不会再跌,让我们放手买。你们上次看了电视不还在羡慕吗?那现在听不听她的建议?想不想住大房子?想不想住上花园一样的景区房、让囡囡读上咱市最好的学校,将来考上最好的大学?想就听我的,借我点钱咱去买房!”
“……”
陈母不舍地拿出老俩口攒了几十年的棺材本:“阿军啊,你真的确定现在买房不会亏?”
“不会!你不相信你儿子的判断,还能不相信人家大老板?人家里有城堡一样的大房子了,还在买房呢。”
“真的?”陈家二老异口同声。
田蓉蓉也狐疑地看向男人:“徐随珠家买房,你怎么知道?”
“无意中听说的。上个礼拜我们部门经理不是在城西农庄请客户吃饭嘛,因为要喝酒,就把我喊去开车。饭桌上听了那么一耳朵。那客户和徐随珠的婆家认识,听他说城西农庄也是徐随珠的产业,那一片发展起来以后,农庄北面的空地都被房地产公司拍走了,据说要建别墅群,还说徐随珠一口气订了十套。要说不是投资我都不信!”
“别墅一口气买十套?”陈父陈母和田蓉蓉听了都倒抽一口气。
“真有钱啊!”
“所以我那时候就在想,要不要跟着买。人家有的是房子住,还一出手十套,这说明啥?房子有投资价值啊!”
田蓉蓉恍悟道:“难怪我一说是徐随珠提议的,你就跳起来说买买买。敢情你早就在考虑买房了?”
“那可不!你老公我虽然胆魄不够,脑子还是有的。”
田蓉蓉:“……”你可拉倒吧!真有脑子就不会混了十多年仍是个后勤小干事。
但不管怎么说,买房计划总算通过了全家人的票决,下午就启动了。
房源也是徐随珠点拨的半山脚下新开盘的花园公寓三期。这是迄今为止均价最高、户型最俏、容积率最低的高层住宅。
“徐随珠还说,这个小区以后会由峡湾教育集团旗下的物业公司管理。物业费是贵了点,但胜在靠谱,进出小区都有保安站岗,安全有保障。”
一家人到三期售楼处看了房,最后选了套离小区中心的喷泉广场较近的八栋十二层东边套,三室两厅两卫,卧室朝南、房间全明,连陈老太太如此挑剔的人都满意地咧嘴笑。
“这房子除了贵,没毛病!”
陈雷军跟着田蓉蓉去付款时,听到另外几个来看房的人在聊外围临街的商铺,心里一动,扯了扯老婆的袖子,压低声音说:“要不,我们少付点现金,多按揭。余下的钱买套商铺怎么样?以后搬到了这边,爹妈没事做,开个小卖部挺好。你看这里的房子,栋数是没咱住的老小区多,但楼层高啊,一栋都能顶一个老破小了,开个小店卖卖烟酒零食,生意差不了。爹妈有了进账,心情一好,还有工夫来嫌东嫌西吗?一举两得啊!”
“……”
田蓉蓉有点对男人刮目相看了:“你咋和徐随珠想的一样?”
“是吗?她也这么说?”陈雷军一听乐了,信心也更足了几分,“那更要买了!你那同学我估摸着有小道消息,你看她投资的项目哪个是亏的?咱们跟着她干就对了!”
就这样,夫妻俩先斩后奏地把付房款的钱,“省”了点出来,购了一间临街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