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先生传奇无弹窗 第七百一十章 赐死
都到了大魏生死存亡的时候,只要有机会肃清吃里扒外的东西稳定朝政,朝中大臣何乐而不为?更何况韩家只是小小的一介商贾,姜御史皇上万万不会动的,让一个韩家顶罪以平民愤绰绰有余。
皇上谢博翰没想到大魏朝内已经被南疆势力渗透得如此之深,一桩一件都冲着大魏的根来。
韩家的的确确是一介商贾,但谢家那些私粮都是韩家替梅家周转,要不然韩家之女怎么能嫁入梅家?就算梅家再落魄也不可能。
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人也想不明白,朝中都是些不动脑子的蠢货。
谢博翰有些焦躁,但这样的焦躁他无法对别人诉说,连谢家人内部也是提也不能提。
难道说当年太祖爷觉得周氏会杀回来,所以安排了自己的宠臣种了私粮贩卖,得到的利钱再分账?
天下人怎么看谢家?说谢家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
坐了天下还不够,还要多占一份饭钱!
谢家人的威严何在?
谢博翰本打算借两年前河道总督李立宽的案子把梅家这个祸患除掉,可是因为梅栎清,因为梅栎清这个女人!他一时心软放过了梅栎清,放过了梅家。
呵呵,可是梅栎清是怎么对他的?
梅栎清最后成了谢博宇的女人,他碰也没碰到梅栎清一根手指,梅栎清就没了。
他要了谢博宇有名无实的紫侧妃有何用?
十个紫儿也比不过一个梅栎清,别的不说,单他曾触摸过梅栎清的肌肤,白皙滑嫩…他再也没摸到过第二个人有那样细腻的肌肤。
谢博翰想着想着又想到了梅栎清,心情更加焦躁了。
可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要保姜御史,还要把私粮的事情从这件事情中抹掉。
谢博翰突然想到那个“梅家三小姐是韩家大老爷的亲生女儿”的传言,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南疆人会放谣言,他也会啊!
第二天一早,新鲜出炉的韩家传闻又更新了,这一次把肃云伯府世子妃、原来的梅家三小姐梅栎静踢了出来。京城里面都传言,韩家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韩家大夫人和韩家二老爷苟且,韩家大老爷也不遑多让啊!
韩家大老爷多年前和自己的亲妹妹一哄二哄哄上了床榻,把跟了汝南公主跑了的梅家二老爷给绿了,生下了如今梅家二房唯一的女儿,梅家三小姐梅栎静。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很多人一天都没有心思做事,都在仔细琢磨梅家、韩家和汝南公主之间混乱的关系。
身处漩涡中心的梅栎静干脆闭门不出,在肃云伯府里面专心哄孩子。
肃云伯郭振东最为高兴,连夜拟了折子准备上书费了梅栎静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世子妃,肃云伯府世子之位又成了香饽饽可以引着自己那一大堆儿子争相孝敬自己,自己也不会因为离了汝南公主生活渐渐困顿。
肃云伯郭振东打得好算盘,但他完全没想到这是皇上一手示意的。
谢博翰令人放出这条传言就是想逼韩家大老爷韩祖春自尽。
皇上身边的赵德海公公站在京兆府里关着韩家大老爷韩祖春的牢房外,如此说道:“韩家大老爷,你这些年来为主子也算鞠躬尽瘁了,本来主子打算这些事情过了,就给你封个小官做做,让你脱离商贾的身份。只可惜…”
“只可惜时运不济。”韩祖春哈哈大笑道:“当阿姝是小的女儿的话传到大牢里面的时候,小的就明白主子的意思了。”
“韩大老爷选白的还是红的?”赵德海公公倒有些对韩祖春刮目相看了,对韩祖春说话也多了几分敬意。
“白的太苦,况且用了白的到下面样子也不好看,转世投胎也会生得丑的。当初内人就是嫌弃小的长得太难看了,如果换做二弟,估计她也是愿意的吧。”韩祖春也不知在感叹什么:“用红的好,用红的快,也没什么痛苦。劳烦赵公公把红的给小的吧。”
“韩大老爷您请。”赵德海看惯了这样的场面,也少看见韩祖春如此磊落的:“韩大老爷下辈子投胎可要小心了,莫沾帝王家。”
“赵公公您错了,不沾帝王家更苦,小的就是这样爬上来的。”韩祖春感叹道:“跟着帝王家好歹能混口饭吃,您看,小的到死也没饿过几顿嘛。赵公公您不知道,饿饭前心贴后背的感觉太痛苦了,小的不愿意再受了。”
赵德海听到这里,也呵呵笑起来:“韩大老爷说的是。韩大老爷临走之前有什么要交代的?”
“之前小的交给治粟内史潘大人粮食的凭证在家妹庄子里面地窖里面压着呢,只要毁了那个,御史姜大人定会无虞。”韩祖春笑道:“本来这是保命的东西,可是现在…没什么用了。”
“韩大老爷走好,愿来生如你所愿。”
赵德海话音刚落,韩祖春靠着牢房的湿冷的墙壁慢慢滑下,留下赵德海一声叹息。
这条路上还要死多少人?
东明以南的百姓?
渤海王家的家主?
如今韩家主事的人也去了。
主子啊主子,当初就是因为你下手慢了,这么多人因为你的软弱惨死。如果你早一点下决定,他们也不会死了。
主子啊主子,这是你要背负的债,你要背负的命债、孽债!
这每一桩、每一件都要受着!
只有你背负了这些才能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帝王。
当初先帝爷没亲自教您这些,就由老奴替您来吧!
一将功成万骨枯!
韩家大老爷韩祖春不堪受辱、于京兆府大牢之中自尽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传遍了大街小巷。
没了韩祖春,也不会牵连到姜御史,也就不会扯出梅家贩卖私粮的事情来。
姜御史一派还有梅家因为韩祖春之死暂时得以保全。
可是南疆拈花教教主周阿琳依旧不会放过他们的。
周阿琳猜到了谢博翰可能会用人死债消这一招,于是也准备了后招。
大街小巷这一次传着另一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