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大游戏无弹窗 第175章 狄瓦古代史
既然了要看,关理就真的去找了1的书准备看看。开始阅读之前顺便再瞄一眼数据,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
不定1真的有写作天赋?
那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
明重构异闻录讲述一场发生在现代都市的缓慢变化。
当男主翻开那陈旧的“王朝编年史”,一个古老蛮荒的明逐渐在世上显现出踪迹。
,狄瓦明。
他们从被毁灭的异世界逃脱,不得不凭依于一书上的字来延续自己的存在。
当书中的历史被续写,现实里便出现了对应的遗痕。
当男主意识到书能改变现实时,他产生了某种想法。
通过书写特定内容来控制书中的明?
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可以续写这书,但续写出来的内容完不受自己控制。
就像是有什么力量约束着他,让他必须写下那些字。
那些关于祭祀、巫术、厮杀的内容。
每写一段,狄瓦明血腥残暴的历史就在世界上延续一点。
终有一天,它会顺着时间的流向来到现在,成为真实存在的国度。
难以想象历史会被改写成什么样子。
多半不会是好的结果。
所以对这书的最好处理式就是封存起来,让它成为任何人都不能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然后继续过平凡无奇的都市日常?
如果是这样的走向,男主也不会成为男主了。
在安宁与动荡中,他选择遵从自我的n。
纵然是续写魔鬼的历史又如何?
书无法摧毁,一直存在。
总会有人发现它,因为各种理由将狄瓦带来现世。
既然是注定发生的未来,那不如把握在自己手里。
他不能控制狄瓦明的行为,却能够根据书中的描述,去寻找狄瓦人超自然的力量之源。
于是,故事开始了。
1花了整整十章来铺垫这些抉择与纠葛,也成功拉起了读者的期待度。
而后的内容交叉着架空历史与真实历史,将狄瓦明对世界缓慢而坚定的入侵娓娓道来。
男主追随者书中的记载,发现那些被时光掩埋的遗址。
来多地出现了。
人们也逐渐发现这个前所未见的明,术界对此的研究同步展开,但研究者们的想法不尽相同。
不得不1写书真的很认真,恐怕查了不少资料,从书里那些对古明遗址的描写就能看出来。
不仅是“字改变现实”的点子,这种对古老明心翼翼的探求,或许才是明重构异闻录真正吸引人的地。
三十万字看不了两个时,当关理翻到末页,才发现自己差点沉浸在故事中。
是的,只差一点,如果不是因为他对书中所用基金会设定过于熟悉的话。
轻舒一口气,退出阅读界面,他翻了翻下面的评论。
这些读者大多没有接触过s基金会,反倒能给出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养了这么久,可以宰了。”
“我求求作者你悠着点吧!活祭就活祭,一笔带过就行了,我们可以自己脑补,为什么非要描写得那么详细啊!要是这书被封了我去哪里看啊!”
“果然,考古者里面也有人发现不对了。狄瓦明的出现过于突兀,不怀疑才是不正常的。”
“卧槽这主角胆子也太大了!单n匹马深入地下死城,万一那里还留有什么邪术力量那不就了?”
“有读过s的人在吗?求解奇术到底是什么西?”
“那个狄瓦明到底是真的假的”
可以,很成功。
虽然也有部分提缺点出建议的发言,不过大多评论都是持肯定态度,对书中内容进行探讨。
关理甚至看到有人就此被激起了对s基金会的兴趣,表演了一出现场真香。
“看之前:s什么?什么基金会?嘛玩意儿看之后:14太强了!基金会万岁!”
按照这个趋势,1只要继续写下去,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和之前的想法一样,关理并不打算更正他的写法。
毕竟他不是作者,也不知道怎样写才更适合。
读者的视角跟作者的视角终究是不同的。
但关理可以做到另外一件事。
他回到基金会站,看到1显示在线,便立刻发了条信息过去:“书看完了,没有建议,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写下去就好。不过你似乎想要在世界观里逐步插入其它基金会背景?”
1几乎是秒回:“写得还行么?那我继续写了!最后的问题是的!我想把14和狄瓦明作为切入点,揭开与之相关的更多基金会同行组织和世界设定。”
“我看站上一些设定身就是多元宇宙级的,这样写应该没有问题吧?”停顿了两三秒,他发来下一段话。
“当然没问题,但我想,你或许需要更多的资料。”
“那个管理员,你的意思难道是”
“欲肉教中心页、破碎之神教会中心页,及其相关项目档,现在对你开放了。去那里找更多信息吧。”
“未公开项目,只对我一个人开放?!”
“对啊,感动吗?”
“不敢呸!感动感动!感动哭了!”1心潮澎湃,觉得自己能一口气写十万字,“这书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只有系统知道,关理根就没对他抱任何期望。
选择1,仅仅是因为这子死盯着档案投稿,让关理觉得有些烦,才打发他去写。
没想到他还真是个码字的料。
歪打正着,可喜可贺。
系统心情愉快地看着关理把1扔进欲肉教中心页,偷偷登上“51”的账号,给作者发过去一个“加油”以示鼓励。
蚊子再也是肉,宣传多少也能带来一些流量,反正基金会不会吃亏。
而秉持着“看一眼赚一点,看完中心页基金会亏死了”想法的任际原,内心毫无b数地点进链接。
接着便被各种设定糊了一脸。
他对欲肉教的认知,就这样完颠覆,差点当场入教。
“n是万物的尺度,勿为道德缰绳所缚。行汝所愿为,对汝所愿之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