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无弹窗 第855章 不尽人意
2013年1月末。《寂静岭》专辑正式发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由于风格方面的限制,以及实体唱片市场整体大环境的低迷,这张专辑的销量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
整整三个月过去,根据【量子音乐】从各地分销商那里拿到的数据,《寂静岭》实体专辑的零售端销量,总共也不过是四百多万张左右。
出货量倒是勉强看得过去,全球所有市场相加,大约有一千一百万的出货量。
不过,自从数字音乐迅速占领了实体专辑市场以后,大部分分销商在进货的时候,都不会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款项。
而是和超市类似,按照一定的比例,预付一部分货款,剩下的,要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和【量子音乐】进行结算。
这还是因为【Darkness】乐队和《摇滚圣经》系列的名气和口碑摆在这里,分销商们对乐队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
若是换成一些实体专辑销量不甚理想的歌手、乐队,分销商甚至连预付的货款都不愿意出,每卖掉一张CD,才会向唱片公司支付一笔费用。
这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销售模式。
数字音乐暂且不提,单说实体唱片这一块。
零售端的分销商们,承担的经营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他们从一张唱片中获取的利润却是要少得多。
举个栗子,一张标价二十美元的CD唱片,零售端的分销商平均可以从中获得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六美元的收入。
而唱片公司、歌手、词曲创作者以及制作人加起来,则可以拿走接近百分之七十。
除此之外,还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零头”,会支付给唱片业协会、出版物管理机构等等的组织,具体的比例,根据各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例如在岛国,就没有类似于RIAA的机构来伸手要钱,但他们的“出版物管理机构”会从每张唱片的零售收入中抽取千分之四。
而在北美,若是一张专辑被确定为“工会认证项目”,那么就每卖出一张唱片,就要向北美唱片业协会,也就是RIAA支付一笔钱,具体的数字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五之间。
不过,无论在哪一个市场,这部分“浮动成本”的总数,通常都在一两个百分点,最高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当然,这是不计算税款的。
这是每一个环节的“渠道方”需要自行承担的部分,不会计入一张专辑的总成本当中。
从这个分配模式就可以看出来,零售端的分销商,在一张专辑当中所取得的收入比例并不高。
百分之三十看起来不低,但要知道,开设一家唱片店,经营成本可不低。
单单只靠卖唱片的钱,在一些实体专辑市场低迷的国家,说不定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若是以前实体唱片市场火热的时候倒也还罢了,只要能卖出足够多的唱片,成本就会被分摊到足够低的水平上去。
分摊到每一张唱片上,可能平均成本还不到一美元,这样算起来,五六美元的“分成”,就显得颇为丰厚了。
为了尽可能地多“抢”到一些货源,尤其是在专辑刚刚发行的时候抢到第一批货,分销商们不介意全额支付货款,甚至有时面对一些比较火爆的专辑时,还会主动加价,以求能够在竞争对手的前边拿到货。
但现在……
实体唱片店都已经倒闭得差不多了,诸如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全城加起来,可能都找不出二十家唱片店来。
而且这二十家唱片店,生意也未必好到哪去,很多一部分都只是勉强维特罢了。
这种情况下,分销商们自然不愿意像过去那样,去承担高昂的风险。
因此,先铺货,卖到消费者手中之后再结算,也就成为了主流。
唱片公司不愿意?
当大部分分销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唱片公司也没有多少议价的资本。
除非你能自己去将零售网络搭建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但这根本不可能。
没有哪一家唱片公司能够做到这样的规模。
事实上,唱片公司也不会花费巨大的资源和代价,去和分销商们“抢饭吃”。
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比例。
既然自己不想花费巨额的成本去将销售网络搭建到零售端,那么做出让步,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那些小明星的专辑而言,这种延期结算的销售模式早已施行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不过,一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向顶级明星的圈子“蔓延”。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如今实体唱片的市场环境差到了什么地步。
《寂静岭》是【Darkness】乐队第一张签订了延期结算合约的专辑。
而从前三个月的表现来看,这张专辑的销量,也确实是不尽如人意。
零售端四百多万,不足五百万张的销量,若是仅仅只在北美市场,倒也还说得过去。
但若是放到全球,对于《摇滚圣经》这个系列来说,就显得有些“丢人”了。
至于数字端,销量也说不上有多高。
毕竟,Spotify的会员点播付费模式成为了如今的主流。
对于歌迷们来说,如果每个月只需要十几美元,就可以随意畅听几乎所有的歌曲,为什么要每首歌花几美元去“永久买断”呢?
当然,从收入的角度来讲,这种模式倒也不会让乐队少赚多少钱。
Spotify正在和乐队的经纪人接触,希望能够买断乐队的所有作品在数字音乐平台的独家授权。
不过双方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分歧。
Spotify只愿意开出每年三千万美元,外加按照“付费用户点播次数”支付的费用。
而以西奥多为首的经纪人团队,则报出了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天价”。
如此大的差距,想要成功达成协议,双方都要做出不小的妥协。
至少在几个月之内,估计是得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但若是这份协议成功签下,乐队在版权方面的收入又能有一个不小的上涨。
虽然说,乐队现在已经不怎么在乎赚钱多少的问题了,反正赚多少都是没地方花。
但总是没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的。
事实上,在现在,数字音乐平台所支付的版权费用,还不是音乐版权收入的“大头”。
至少对【Darkness】乐队来说不是。
毕竟,摇滚音乐,是非常适合用在电影配乐之类的地方。
那些暑期档大片的剧组,往往也舍得在这方面投入。
一首歌的一次性授权,就收入上百万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仅仅是电影,许多的体育赛事、商业广告等等,也都喜欢购买现成的版权来使用。
比如说,那首本该属于红军利物浦的《你永远不会独行》,就被NFL买了下来,每个赛季就要向乐队支付五百万美元的授权费用。
一次两次的授权,收入看上去不多。
但数量累加起来,就相当可观了。
这些授权,才是乐队在版权收入方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数字音乐平台的收入,虽然说没有少到可以随便无视的地步,但至少在现在,确实算不上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量子音乐】调查到的情况来看,想要让Spotify同意在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版权协议上签字,也几乎不可能。
事实上,每年三千万美元,已经是当今乐坛最顶级的“待遇”了。
(注:版权方参考的是Drake,2016年Drake自曝从流媒体平台获得的版权费用大约在两千三百万美元一年,差不多算是当时的最高水准了,就算有比他高的,也不会高太多。)
咳咳,扯远了。
回到《寂静岭》这张专辑。
无论是实体唱片,还是数字端的表现,《寂静岭》的表现都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
甚至于,【量子音乐】还传来了一个让罗杰感到颇为郁闷的消息。
按照惯例,【量子音乐】为《寂静岭》专辑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限量版”黑胶唱片,其中包含了《天使的房间》这首“额外附赠单曲”,以及印有乐队四人漫画头像的徽章,有四人签名的纪念卡等等“附赠品”。
——当然,签名是复印的。
和《摇滚圣经》系列过去的作品一样,这套限量版黑胶唱片定价设置在一千二百九十九美元,比普通的黑胶唱片足足贵了二十倍。
不过发行量却减少了许多,“仅仅”只发行了十万套。
然而,就这十万套限量版,三个月过去了,都还没有卖完。
根据【量子音乐】统计到的数据,截止到目前为止,限量版的黑胶唱片,还有差不多两万多套没有卖掉。
这两万多套限量版黑胶唱片,意味着两千多万美元。
然而,对乐队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丢脸。
并不是每一位明星,都会为自己的专辑推出特别的限量版、典藏版等等。
但通常情况下,但凡是推出了这种所谓的“限量版”,必然是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限量版”的发行量都不会太高,一经发售,就会被歌迷们抢购一空。
若是发行的多了,卖不完,“限量版”就会失去它本来应该有的“附加价值”。
这对任何一位明星的“脸面”,都是很大的打击。
“要不然……”
胖子纠结了半天,犹豫着开口道:“我们自己掏钱买下来?”
胖子所说的,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
与其将这些限量版的唱片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一直卖不出去,让乐队丢脸,还不如自己掏上一笔钱把它们买回来。
乐队几人都有把握,只要自己开口,【量子音乐】那边,肯定是会放弃这些“回购唱片”的分成的。
但是,分销商、RIAA、出版管理部门等等,这些钱可是省不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纳税的问题。
无论是谁掏的钱买下了这批专辑,按照IRS的逻辑,这笔收入都会算在【量子音乐】和乐队的头上。
既然有了收入,就得缴税。
杂七杂八的算下来,两万多套唱片,乐队差不多得付出一千多万美元的“成本”。
这笔钱倒是小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若是这么做了,无异于是承认了这一次的“失败”。
圈外倒也还罢了。
在唱片业内的同行们,肯定是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还没到那时候。”
罗杰摇了摇头,否决了胖子的提议,开口道:“说实话,我倒是宁可专辑卖不动,摆在货架上,也不想弄虚作假。”
“不过这事可太丢脸了。”
胖子还是显得有些郁闷:“我觉得我们还是把价钱订的太高了。一千三百美元,现在哪还有这么贵的专辑?”
胖子的话说的倒是没错。
在过去,实体唱片比较辉煌的日子里,一千多美元的限量版专辑,不说比比皆是吧,但也不算罕见。
但如今,整个实体唱片产业都已经日暮西山,主流歌迷们甚至不愿意去收藏一张唱片。
这种市场环境下,一千多美元的专辑,哪怕是赠送了不少的“附赠品”,再冠以“限量版”的名义,还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若是重金属、布鲁斯摇滚等等,受到主流市场偏爱,容易大卖的类型也就算了。
哥特金属这种小众类型,还定个如此高的价格,确实是有几分草率得意味。
“定价这块确实是有点草率了。”
安妮也附和了几句,而后话题一转,又说道:“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意义,重要的是得想个办法尽快把这些唱片卖出去,或者干脆回收掉。”
安妮的意思不难理解。
若是能卖掉,自然是最好不过。
若是卖不掉,干脆也别搞什么自掏腰包回购的事了,直接将这些专辑“撤回来”,无论是销毁也好,还是怎么样处理都行,总比一直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要强。
<aonclick>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aonclick></di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