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教父无弹窗 第874章 不是没有机会
在杜克-罗森伯格提出了新的方案之后,乐队很快通过【量子娱乐】的股权,侧面影响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决策。后者与漫威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掌握着《X战警》和《神奇四侠》的几乎全部收益,而漫威却什么都得不到。
在《复仇者联盟》大获成功之后,漫威便是一心一意开始想要收回在“历史”因为各种原因而丢掉的大量版权。
其中,被二十世纪福克斯所掌握的《X战警》和《神奇四侠》,在漫威的回收名单中排在前列。
这是纯粹的利益之争。
在乐队的插手之下,二十世纪福克斯付出了少量的代价,与漫威达成和解,并加乐队,达成了三方协议。
按照这份协议,三方各自负责自己的项目,但需要在影片中插入适当的暗示性镜头,暗示几大宇宙存在交集。
——举个栗子,就像是《超人》电影里,被战斗破坏的建筑中有维恩集团(蝙蝠侠开的公司)的总部,尽管蝙蝠侠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场过,但通过这个镜头,熟悉这些系列的粉丝一眼就能看出来,在未来的续集当中,超人和蝙蝠侠将会同时出现在大银幕。
漫威继续拍自己的《复仇者联盟》,而包括绿巨人、蜘蛛侠等少量流落在外的版权,由漫威自行想办法收回或者达成合作。
二十世纪福克斯则设法重新剧情构架,建立起“X战警”宇宙、“神奇四侠”宇宙。
至于乐队,自然是以神奇博士这个角色为核心,打造一个“光照会”宇宙。
同时,在一份补充协议当中,乐队还和漫威达成了一系列交换条件,用自己手中少量的复仇者联盟角色版权,与漫威手中的光照会角色版权达成交换。
至于未来是否要将几大宇宙融合,启动《正义联盟》的计划,就要看市场的发展了。
若是这么做能够给大家都带来利益,没有人会拒绝。
协议签署之后,杜克-罗森伯格便是在罗杰的授意下,召集起了一支团队,其中还包含了漫威派来的几名“创意官”,为“光照会宇宙”的剧情线规划提供建议。
最了解漫威漫画的,毕竟还是漫威自己。
“光照会宇宙”的项目挂靠在二十世纪福克斯名下,但主要还是由乐队请来的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和制片人马克-戈登作为主导,二十世纪福克斯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工具人”。
这算是光明正大地拿公司的资源为自己谋私利,不过在一系列台面下的利益交换之后,【量子娱乐】的其它股东表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按照杜克-罗森伯格和几名漫威的创意官的规划,“光照会”宇宙以“神奇博士”这个角色为切入点来展开。
就像是钢铁侠在复仇者联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先拍一部《神奇博士》来试试水,若是市场反响良好,再顺势推出新的超级英雄电影,通过三到四部影片,完善光照会宇宙的初步构架,而后再让这些超级英雄们并肩作战,推出《光照会》电影。
这个计划的预期不比漫威的《复仇者联盟》要小多少,不过作为首部的试水项目,《神奇博士》的预算并没有高到离谱的程度,只是标准的好莱坞大片的水平,制片预算为一亿两千万美元到一亿六千万美元之间。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浮动,是因为在角色片酬的浮动很大。
若是大部分主演都是新人演员,自然可以将这部分开支压得很低,而若是聘请大牌巨星,可能一个大牌明星就要拿走数千万美元的片酬。
一般情况下,在制订预算的时候,都是取一个固定的数值。
若是演员片酬等等浮动性质的成本太高,那么就在后期特效等方面尽力省钱,确保在预算之内完成制作。
不过,采取浮动式预算的情况也很常见,确保特效等等的硬开支在一个固定的数字,然后演员片酬则根据情况浮动。
《神奇博士》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案。
经过了漫长的谈判、项目评估、前期筹备之后,这部电影终于立项。
杜克-罗森伯格的导演事业也向前迈了一大步,片酬直接从数百万美元直接飙升到两千万,除此之外,还包含根据票房成绩浮动的额外奖金。
不过后者更多的是象征的意义,数额并不高,最低一档是全球票房达到制片成本,杜克可以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而若是全球票房达到制片成本的五倍以,导演奖金的数字能够直接飙升到一千万美元。
这也是封顶的奖金数额了。
若是《神奇博士》的票房成绩出色,作为影片的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将能够从这部影片中获得超过三千万美元的巨款。
对于一名“年轻导演”来说,在三十岁出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堪称是史无前例。
《神奇博士》从谈判到正式立项,总共花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尽管乐队并没有实际插手太多的工作,但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了专辑的录制。
一直到2015年的一月份,最后三张专辑才录制完毕。
后期制作还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过对于乐队来说,至此,《摇滚圣经》系列的最后三张专辑,就算是结束了。
另类摇滚的《地下丝绒与妮可》、原型摇滚的《脂粉猫王》,以及力量金属的《七把钥匙的主人》,三张专辑将在夏天开始发行,为整个《摇滚圣经》系列画一个句号。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咪咪阅读 mimiread。
从录音室里出来,乐队本想趁着最后三张专辑正式发行之前,去度假一段时间,但却正好遇了刚刚赶回洛杉矶的汉克-H-汉克斯。
得到汉克返回洛杉矶的消息,罗杰立刻意识到,自己期待已久的“超大型巡演”,终于有眉目了。
“我做了一份初步的计划。”
汉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厚厚的资料,说道:“过去两年多里,我带着手下的团队,几乎跑遍了全世界,才弄出来这份资料。”
看着罗杰四人期待的眼神,汉克顿了顿,沉声道:“你们计划中的‘超级巡演’,可行性超过百分之九十!”
“Yes!”
“我就知道!”
几人兴奋地叫出声来,纷纷击掌庆祝。
激动了好一会,罗杰才冷静下来,对汉克问道:“计划是怎么样的?”
虽然汉克已经做出了计划书,但罗杰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没有个三五天的时间,连看都看不完。
先听汉克简单地描述一下,心里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也算是能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按照我们的调查和估算,如果选取摇滚氛围浓厚的大城市进行演出,辅以较低的票价,最高可以做到场均八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票价低的话,成本方面的压力会比较大,按八万人来计算,票价每降低十美元,我们就要少掉八十万美元的收入,而这个规模的演出,单场成本预计要在三百万到五百万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场馆费用和现场布置的开销。第二是场馆问题,很多城市并没有能容纳这么多人,而且又适合大型演唱会的场馆,比如洛杉矶最大的场馆就是玫瑰碗体育场,只能容纳六万多人。再大的场馆倒是有,但是不适合作为演唱会使用,声学结构太差了……”
汉克解说了一阵,又继续说道:“如果将单场规模减小到六万人至七万人之间,成本压力和场地选择会更加游刃有余,更容易产生盈利,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个方案。”
汉克提出了两个方案。
一种是以“大型单场”为主,即每一场演出的规模尽可能地往大的做。
不过这种方案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若是一场演出能够容纳的歌迷人数太多,歌迷的购票**就会降低,必须要适当地降低票价,来吸引歌迷前往现场观看。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演唱会规模都不会超过三万人。
哪怕是再大牌的超级巨星,也不能保证,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有数万人愿意前往现场去观看自己的演出。
一般来说,别说十几万人了,就算是六七万人的规模,往往在一场巡演当中,也只有部分比较重要的场次才会达到这种程度,而更多的,却是中等规模的场馆。
其次,就是场地的问题了。
如果以“平均八万人”这个规模作为基础来考虑,那么在场地选择,可以选择的范围就会大幅度的缩水。
八万人是什么概念?
如说洛杉矶,在整个洛杉矶内,根本找不出一家适合作为演唱会现场、容量超过八万人的场馆来。
最大的玫瑰碗体育场,最极限的情况下,也只能容纳不到七万名歌迷。
若是按照这个规模来选择,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多少合适的场馆来,巡演的场次必然要大幅度的减少。
所以,汉克又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将单场演出的规模减小一些,降低到六万左右。
——以巡回演唱会的标准来说,这仍然算得“超大规模”。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将票价卖得略微贵一些,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歌迷到场,同时还能适当降低成本。
——演出规模小了一大截,无论是场地成本,还是现场布置的花费,都会大幅度的下降。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一线城市”都具备承办这个规模演出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一次巡演当中,演出的次数可以大幅度增加。
不说每个符合条件的城市都要去,但也要比“场均八万”能举办的场次多出不少来。
罗杰又仔细询问了一番,按照“场均八万”这个标准的话,再考虑到当地的摇滚乐氛围、乐队的粉丝基础,以及公众的消费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适合举办演出的城市,在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只有五十个左右。
只举办五十场演出?
这肯定不符合罗杰对《摇滚圣经》完结巡演的期待。
胖子也立刻提出异议,开口道:“五十个城市太少了,最少也得有一百场演出,最好再多一点。时间跨度可以久一些,比如说两年,但巡演的场次一定要够多,规模也要够大。”
“不管怎么说,如果不过分考虑盈利的话,总观众人次创下历史记录的问题不大,具体能超出多少,就看你们准备办多少场演出了。”
汉克想了一会,又说道:“我个人提议,单场规模可以暂时不去管,演出次数一定要够多。反正是要创造历史,为什么不尽可能把这个数字往高的来,让后人难以超越?比如说……八位数?!”
汉克说出口的数字将罗杰给吓了一跳。
罗杰本来的计划,只是差不多超过“前辈”们就可以了。
这个世界又没有U2这个“体育馆之王”,巡演的规模记录不过是总计六百多万人次。
这次的巡演,将这个数字推高到七百万左右,就已经算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记录了。
却没想到,汉克直接提出了“观众人数千万”这一目标。
不过,仔细想了想,这似乎并非是完全不可能。
虽然说泰勒-斯威夫特、阿黛尔-阿德金斯等等的“后起之秀”已经渐渐站稳脚跟,但并没有能够得到普遍的公认,成为真正的“超A巨星”。
在这个时代,罗杰几人的【Darkness】乐队,就是唯一的超级巨星。
再加乐队出道以来,数十张专辑的积累,拥有足够的粉丝基础。
尤其是《摇滚圣经》系列,为乐队奠定了“摇滚之王”的地位,在摇滚乐这个领域当中,根本没有人能够与之一战。
以“《摇滚圣经》系列终结”作为一个宣传点,或者说“催化剂”,激发歌迷们的热情并不难。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乐队可以接受少赚钱、甚至是亏钱的巡演,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明星们都做不到的。
依靠本人的人气,加适当的催化,以及低票价的吸引,汉克的提议,似乎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好像……”
罗杰犹豫着说道:“不是没有机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