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无弹窗 第七一八章 外线
在崇祯十三年七月剩下的几天时间里,杨振在复州城外的永丰寺休整了两日,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往北,去了浮渡河观马山一带查看敌情。正如徐昌永、胡大宝等人所说的那样,位于浮渡河北岸的许官堡旧地,已经成了一个繁忙的工地。
远远望去,正有大批策马巡逻的两白旗巴牙喇骑士,看押着鞭策着大量青壮包衣们在那里挥汗如雨地劳作。
当年被炸塌了夯土的堡墙,最后还被烧成了一片白地的许官堡,如今正在被快速地恢复起来。
许官堡如此,那熊岳城自然就不必说了,想来必然是已经竣工了。
杨振亲临观马山实地探看了浮渡河对面的敌情之后,便把自己对接下来辽东战事走向的大体判断,说给了一路随行的吕品奇、徐昌永等人。
杨振告诉他们,迟则十月,早则九月,满鞑子的大军必然会再次南下。
但是满鞑子军队的这次南下,会与次有所不同,次是多尔衮等几路大军合兵于一处南下,而这一次很有可能会是兵分两路乃至三路,然后声东击西,以计取胜。
多尔衮两兄弟只是其中一路,而济尔哈朗与被征调出兵助战的朝人将是另一路。
至于黑水洋方向的海会不会有第三路敌人,杨振没有说出自己的全部判断。
杨振只告诉吕品奇他们,这一次金海东路方向将会成为重要的战场,而金海北路方向会成为满鞑子诱导自己集中兵力的地方。
杨振告诉他们,一旦自己以及金海镇的其他将领们,被满鞑子军队在熊岳城、石棚山以及许官堡等地筑城屯兵的动作所吸引所震慑,然后像次一样,将金海镇的主要兵力投放到北路方向,那么东路,包括南路大后方,就极有可能受到第二路敌人乃至第三路敌人的突然袭击。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吕品奇、徐昌永等北路将领才真正认识到杨振之前在永丰寺对他们所说的那些方略的深意所在。
黄台吉、多尔衮以及济尔哈朗他们这些人的确在下一盘大棋,他们想以阿济格多尔衮两白旗人马的步步为营、筑城南下来对金海镇的北方防线是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以便引蛇出洞,达成调动金海镇水陆兵力一起云集北线的目的。
一旦这个目的达成,而满鞑子又有济尔哈朗的兵力以及朝人的水师战船,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显而易见了。
吕品奇与徐昌永两个人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将,以往虽然胜少败多,可是战场经验,战场嗅觉还是很敏锐的。
以前是因为打惯了陆战,很少从海战的角度,从水师运用的角度看问题,但是经过了杨振的多次点拨与敲打之后,他们也渐渐认清了金海镇的特殊地形态势。
一想到满鞑子有可能从李朝那边征调到大批的粮草、大批的船只以及大批的李朝弓手和鸟枪兵从东面的海对金海镇的大后方发起进攻,他们两个人就不由得脊背发凉。
而与此相应的是,想到了这些很有可能出现的不利局势之后,他们对杨振的应对之法也就领会得更加深入了。
面对满鞑子征调朝人水师参战这样的不利局势,也唯有跳出这个战局,把战争打到外线去,打到满鞑子的后方去,他们北路各部人马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当年杨振非要出击敌后,就是为了跳出已经成了死局的辽西,而最后率领松山主力移防金海镇,同样是为了彻底跳出辽西,为了打开新的局面。
他们把追随杨振前前后后的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事情串联在一起,这么一想,很快就恍然大悟了。
却说杨振在北观马山实地查看了满鞑子军队筑城南下的进展之后,便转头南下,又到西屏山大营和骆驼山沿海新建的驼山码头走了一圈,召集接见了驻兵在这两地的老部下。
先是简要地转达了朝廷最新的旨意,然后将前番作战有功的人员现场进行了升赏委任。
其中就包括了赵长寿和孙二虎这两个当时投诚过来效力自己的前二鞑子。
他们两个虽然现在已经做着驼山巡防营下面的哨官和队官,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杨振签发的正牌子官凭告身。
没有杨振亲笔签发的这么一纸文书,他们的处境就比较尴尬,加他们曾经做过二鞑子的出身,他们在驼山巡防营里的地位就有些不稳。
同样是哨官、队官,别人有千总、把总的官衔,地位就比他们高出一头。
尤其是由杨振这个金海伯左都督亲自签发委任的千总、把总,以及守备以职级官衔的官告,眼下含金量自然最高,比其他各部人马原有的千把总都更有地位。
这是杨振之前没有想到的。
但是仔细想想,杨振却也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变化。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在金海镇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兵部也好,吏部也罢,都说不话,一切都由杨振说了算。
就算兵部吏部派来了将领,或者给谁发了什么委任状,如果杨振这边不认可,那也跟废纸一样,不过一纸空文而已。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杨振签发的官凭告身委任状,自然水涨船高了。
崇祯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午,杨振在西屏山大营大发了一批千把总等低阶武职的委任状之后,告别了北路诸将,领着随行人马去了驼山码头,并从这处新建的码头登了奉命前来接应他们的仇震海船队,一路南下,返回旅顺口去了。
仇震海原本正在旅顺口经办南路水师营征兵扩军的事务,一听闻杨振命他尽快推荐人选北金州船接收新船,当时就将征兵扩军编哨整训的事情交给了手下人,然后亲自带着定下来的人选北了。
仇震海推荐出来的人选,也不是外人,而是与他同宗的族弟仇广义。
仇广义跟着仇震海从田庄台投降了杨振之后,被杨振提拔做了仇震海船队的千总官。
年初移防到金海镇这边以后,杨振设立了南路水师营,这个仇广义又做了南路水师营的都司。
先前在松山城的时候,杨振叫仇震海派出人马沿着海岸南下,寻找勘察可以驻军的岛屿,仇震海当时就派出了海经验丰富的仇广义。
什么小笔架山岛了,打渔山岛了,酒篓山岛了,包括后来被杨振直接命名为葫芦岛的那个小半岛,也都是仇广义带着船队前去勘察开发的。
从发现岛屿,到修建码头,再到搭建营房,最后修筑炮台,一整套流程,都是这个仇广义具体负责。
所以这一次,仇震海接到了杨振的命令之后,立刻就推荐了他。
而当杨振登了返回旅顺口的大船,见到了仇震海的面之后,一听说他推荐了仇广义这个人选,当即点头同意。
“仇广义可以,老成持重,去瀛洲岛的新船队交给他管带,很是稳妥。但是只他一人率队前往,恐怕也不行。得有人带着咱们跟李朝君臣达成的密约,前去与瀛洲岛的朝人办理交接。”
杨振在仇震海的战座船,听了仇震海对南路水师营扩军以及新船队组建情况的汇报之后,一边想着一边对仇震海这么说道。
“这样吧,叫郭小武也去。郭小武也该放出去好生历练一番了。新船队就以仇广义这个都司为主,以郭小武这个千总为副。”
“卑职遵命!”
“另外叫忠义归明军的那个安益信也去,带一个指挥去。要对付瀛洲岛的朝人,还要多用忠义归明军的人马!”
“安益信?”
“对,安益信。就是忠义归明军都指挥使安应昌的那个儿子安益信。”
“卑职明白了!”
忠义归明军跟着杨振回到大明朝金海镇这边以后,除了光海君李珲、前江华留守洪命一这些人质,被带回到了旅顺口关押之外,其他所有人马都被安置到了金海东路的军前。
杨振希望在金海镇接下来的战事之中能够发挥他们这些朝人的独特作用,但是他也不可能就这么白白养着这些人。
眼下,派人前往瀛洲岛接管这个大岛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而接管瀛洲岛的事务,显然又离不开朝人的从中协助。
杨振想来想去,也只有跟随自己来到金海镇的忠义归明军最合适了。
而在忠义归明军几个将领之中,也只有安应昌的儿子带一个指挥的归明军前往瀛洲岛最为合适。
其父安应昌留在金海镇这边,既能够继续统带指挥整个忠义归明军,同时又可以令安益信不能生出二心。
相应的是,将安益信派到瀛洲岛去,让他跟仇广义、郭小武的队伍在一起,其父安应昌就不能不服从指挥。
这其中的道理,根本不需要杨振明说,仇震海一听就全都明白了。
至于将深得杨振信任的总镇府侍从副官郭小武,派到了南路水师营新组建的这个瀛洲岛船队里担任副职意味着什么,那就更不是仇震海愿意深究的了。
所以,面对杨振的这些安排,他也没有提出自己的任何异议,当下全部接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