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娘子万福无弹窗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这一次攻打仁多泉城,目的就是为了出其不意,先是路上伏击,断绝了运送进仁多泉城的军粮。等到了地方之后他们就采取了围攻的手段。
事先探的消息,此处军粮只供全城士兵不到十天的口粮了。
所以每日只围而不打,不出十日里头的将领,终于是坐不住,开战了。
不过他们兵少,再加上连日来的恐惧和被骚扰的疲倦,导致这一战,几乎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歼获敌军上千,投降者数千。
而我军只死二十七人,伤者上百人。
送到了军医这里,先是通过了大夫的包扎,再由于兰开始给他们服用灵泉水,一个个倒是复原不错。
即便如此,于兰心里也没有太好受。
战争终究是残酷的,这些士兵有的只是十几二十出头,他们亦有父母和亲人,都在等待着他们的回归。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不许退缩。
想要阻止战争的发生,只有彻底的胜利,才可以平息,否则一味的忍让和求和只会激发贪婪和无止境的骚扰。
这一场战役打的的西夏军措手不及,可是就战俘的处理问题上,有人主张杀降兵,以此来震慑西夏军。
但也有人认为,投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杀降会一来会导致接下来西夏军的愤怒,还有下一次面对这样的战役的话,对方可能就以死抵抗。
杀降和不杀降,其实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杀降兵,理由就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军粮和人手,用去看看这些俘虏。
而且这些西夏也不能够直接收为己用,杀了就可以一了百了不必妥善处置。
两边都争吵着厉害。
夜里头武松还没有下定决心,于兰看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也听说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你拿不定主意吗?”
“不是,来之前陛下特意嘱咐过,不能杀降,他说过,如果我们攻打仁多泉城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上一世就这一次战役的大捷,但是杀降引发的后果就是西夏军的报复,其实报复我们都有想过,这一次大家都做了十足的准备,要的就是他们前来。不过,我已经不打算杀降了,可关键这些人怎么安排还没有想过怎么处理。”
这可是数千的人马,一个不小心逃跑,或者作乱,造成的后果都不好担当。
“这样啊。”于兰想了想,“不如把他们收编了吧!”
“收编也不敢用。”
两国交战之际,这些西夏兵的家人还在西夏。
保不齐打着打着就在背后捅刀子了呢。
“谁说把他们收编了就拿来打战了?让他们去开垦荒地,城门外百姓不敢种植就让他们去。不然那么好的地可惜了。”
武松有些犹豫:“这样能行吗?还得派专门的人来看管他们。”
那么多士兵要都去做事,看管他们的士兵也不能少,不然万一发生哗变,那遭殃的可能是全城的百姓。
“这事我想你把它交给梁红玉。我猜她能够有办法。”
梁红玉本来留在这里没有打战,以为可以照顾好伤员。
结果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于兰照顾伤员的方式,倒是十分的简单粗暴,要么往伤口上洒水,要么直接让人喝水。
可能是这一次士兵伤的都不重,所以他们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因而,梁红玉也没有帮上什么忙。
于兰的这个提议让武松有些迟疑。
“她能行吗?”
“能,她在这方面有组织能力。再者你不是担心没有看管他们吗?城内的百姓,难道不能够派上用场吗?”
武松若有所思。
“那好!这件事交给你们。”
于兰点了点头。
第二天,梁红玉得到消息的时候,很是意外,但也十分的高兴。
后来得知是于兰举荐的自己,更是十分感激。
于兰考察过了一番。这边的土地十分肥沃,种植粮食是不成问题的。
在没有把他们训练好之前,依旧是把战俘关押着。
至于仁多泉城被宋军围攻战败的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西夏。
西夏国君明白这个节骨眼上,辽国和大金征战之际,别让无暇顾及他们西夏。
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求和。
可是宋朝却十分强硬的拒绝了和谈。
西夏国君乾顺不由得震怒了。
“大宋的小儿皇帝,当真以为,我西夏没有辽国,就怕了他们不成,既然宋朝要打,我们就奉陪到底。”
于是传令下去,大举进攻靖夏城。
这一次将领采取了当年元昊攻打牦牛城的战术,从城外开始挖了地道,想要将宋军一举屠杀。
让他们挖好的地道,却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宋兵,而且内外交接理应外合,西夏军却成了瓮中捉鳖的那个鳖,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送到了大宋的国都汴梁。
朝野十分的震惊,这两次都是大截。
宋军几乎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过来西夏却伤亡惨重。
以往两军交战,一向是有来有往的,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一面倒的战绩。
这武松莫非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
有人欣喜,像童贯,虽然震惊但更多的还是喜悦。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武松这几年的努力。
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军事,后来慢慢的去学习,如今也有了成效。
这两场战役之后,恐怕以后朝中就很少会有人质疑他了。
但也有人忧心,这两战之后西夏会不会和大宋死磕到底。
于是朝堂之中还有人劝说皇帝。干脆和谈。
得了好处就见好就收,免得到时候西夏和辽军勾结,如此会导致大宋腹背受敌。
对于这样的臣子,赵桓已经无话可说了。
和谈和谈…
和谈要是有用的话,他前世何至于饱受屈辱。
因而的大发雷霆发了一场脾气,说是让他们继续进攻西夏。
朝堂之上,大家都知道皇上心意已决,就不再劝说了。
当然也有不少想要主战的臣子,心里头十分的欣慰。
陛下虽然十分年少,但是有着难得的血性。
大宋男儿本该如此。
这一场战役之后,也给很多地方的百姓带来的鼓舞。
只有赵桓心里头心里头明白。
本来是一战一败,胜败原因他都告诉了武松。
而他身边又有那么多良将跟随。如果这他都能够打输的话,那就是真的一头猪了。
然而这两场战役,才是刚刚开始。
赵桓需要的是更多的胜利,彻底收复西夏的国土。
另一边乾顺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进军宋军居然会失败的这么彻底。
于是不得不派人去向辽国求援。
大辽那边,和金军虽然打的水深火热,但还是派了时臣来到了大宋斥责赵桓。
赵桓直接让人把使臣打了一通赶了回去。
因为他连应付都懒得应付耶律延禧。
都什么时候了还以为自己是当初的大辽皇帝。
这铁桶江山都被败的一塌糊涂了。
赵桓的举动让有一些保守的臣子十分的害怕,纷纷开始上疏奏折。
毕竟有一些人对于辽国依旧有一些阴影。
总觉得小皇帝这个举动会招来很大的报复。
更害怕的是大辽极有可能放弃进攻大金,开始对宋发动战争。
以一般都能脑回路当然不会这么干。
可是耶律延禧当真这么做了,使臣回来之后哭诉大宋无礼至极。
于是耶律延禧一拍板要御驾亲征大宋。
还开始修书一封寄给了西夏国君。
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应该御驾亲征去攻打大金的。
结果没想到他一拍板,就拍了几十万大军来攻打大宋。
消息传到京都的时候,好多文臣都开始坐不住。更有甚者正在密谋着复辟太上皇。
因为当今皇上的举措真的是太吓人了。
当然赵桓也震惊了。
他想过了耶律延禧脑回路不正常,但没有想到他竟然不正常到了这个地步。
难怪大辽一手好牌被他打成那个样子。
虽然群臣都很慌乱,但是他自己倒并不是很慌乱。
并不是因为他十分相信大宋的军力,而是他相信完颜阿骨打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偷袭大辽。
而且耶律延禧的堂叔耶律章奴也一定会坐不住的。
赵桓胸有成竹一边冷眼旁观的看着朝廷之中群臣的动作。
想来有必要对这些文臣做一番的清理了。
自从太祖皇帝的政令之后,宋朝文臣的地位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不杀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这帮人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文臣治理天下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犯上作乱,但是不好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一般只会动嘴吵吵,不喜欢干架,导致一遇到战争求和的反而是大多数。
有血性的文臣也不是没有,但是太少。
再有他们当中有不乏图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的人。
可是文官管理武将,不是说书看得多,就能够指挥战场。
因而弊端也多。
其实钦宗赵桓早就有意改变一下祖宗的规矩。
奈何上一次的变法,导致的内乱依旧历历在目。
原本赵桓打算忍让一波。
但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们竟然如此过,那他就不得不做出一些决定了。
再说皇上的旨意以下,让全力进攻西夏,粮草和援兵都到。
战士们也都斗志昂扬。
且不说武松他们这边如何商量着攻打西夏。
这边梁红玉带着武松的命令。
还真的征收到了一群女兵。
每日打发她们训练。
至于西夏军的俘虏这边,她没打算用宋兵去管他们,而是在他们当中挑选出管理者来管理。
当然管理的好有赏,不好就罚。
当然除此之外,于兰也给他们构造了一个蓝图。
告诉他们未来的世界是和平的不需要打打杀杀,大家做事都是为了生活。以后要是归为大宋公民,就可以分到土地。
于兰说的口干舌燥,眉飞色舞,其实就连梁红玉听了都觉得她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好像有一些格外的精彩。
其实按照后世所说的方法就是洗脑。
不管她能不能实现,可是有了这么一个目标的存在,大家都是有生存欲的。
何况在这边的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宋军优待俘虏,就算回去的话也不会得到善待。
相反在这边的话,好好做事不仅有的吃有的喝,还有工钱可以领。
所以除了几个刺头之外,其他的人竟然真的开始做事情了。
当然一开始他们做事的话,还有人不大相信。
等到他们开垦出了土地,一些难民看到了自愿加入到了监督的队伍当中,土地倒是开垦的很多。
这边无论种家军还是武松带领的军队都军纪严明,所以种植的种植,并没有受到损坏。
因为快到冬天。所以种植的都是冬季的。
于兰为了提高这些人积极性也承诺了到时候若是卖掉的那一部分就给他们三成的抽成。
如此还有难民加入了其中。
原本的荒地竟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土地。
其实宋兵不缺粮食。
因为朝廷有送了粮草,难民也不缺粮食,因为西夏军被赶跑了,他们可以重返家园。
还有留在本地的,于兰也手把手教了他们的生存的技能。
开放了一些培训班,务必使他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难民有了工作,也就不必接受救治。
其他的房屋问题。
都是大家众志陈诚一起建造的。
几个月下来,边陲之地倒也没有原来的荒芜。
还有一些商贾加入了其中。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战争却开始接连爆发了。
宋朝的军队开始分批进攻,每一次带队的人都不同。
但结果却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的胜利。
捷报频传。
原本边关百姓担心打不过,他们又要逃跑的,后来也全都镇定了下来。
武松下达的命令,所到之处,但凡降者秋毫无犯。
西夏有些地方,本来就是大宋的领土。
那里的居民本来就是大宋的子民。
战争连年带来的痛楚其实只有百姓最苦。
所以当他们听说,宋朝那边的居民都过得很好的时候,有的城不战而降。
消息传到京都。
京都已经有些麻木了。
倒不是不高兴,而是皇帝趁着这个机会收拾了一大批想要让太上皇复辟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