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归无弹窗 第725章 大运河3
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周南站在船头,看着两岸越来越多的白色的盐碱地,还有一汪汪的水洼。他之前并没有到过这一带,没有想到,千年后一片繁茂的土地,现在竟然是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如果说还有些生气,那就是飞来的水鸟和不时跃出水面的鱼了。远处水边还能看到一片苇芽,露出淡红淡黄的芽尖儿,有的已经从芽尖儿变成修长肥嫩的绿苗,透出蓬勃的朝气。有的水边还有白色的小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一片连一片,娇小艳丽。
“菱角也开花了,这一春好快!”小九在周南身后感叹着说道。
“方才过去的乃是小龙湾河,再行十多里地,便是武清县了。”大概已经记完笔记的虞慎已经从船舱内出来,站在周南身后说道,“驸马,就连那些匠人,有的也只是听说过南朝的那些水排、水碓等物,还请驸马闲暇时为我等仔细讲解。”
“也好,等这些工匠造出来,安置到河中,也能为百姓所用。”周南对自己刚才的一番话也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一举几得就不用说了,这明显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啊!
“燕京西山中可是有石炭和冶铁?”周南向虞慎问道。
“有啊!穷苦人烧不起炭的,或是工匠冶铁、烧瓷器的,多是用石炭来烧制,一者火力大,二者价廉。因此西山附近也有铁冶。”虞慎回答道。
采煤、炼铁、打制铁器,利用从燕京西山河水冲击力,带动水能机械,可以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和产能,最重要的是,最终可以提高铁的质量,看是不是可以冶炼出自己需要的钢——可以承受火药爆破力的钢。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就不用依靠弓弩来发射火箭弹了,精密的枪械如果不行,小型便携式的火炮也就可以满足自己需要了。几百门小型火炮一起发射,几里地外的目标便顿时土崩瓦解,这样的军队,足可以领先大宋、金国百十年了。
还有,水能机械的应用,或者说,解放了人力的机械的应用,不止是冶铁行业的提高,其他像织造、生产,甚至运输,都可以应用,也同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周南越想越兴奋,甚至心里隐隐有一种担心,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飞速发展的手工业,会不会迎来资本主义的提前到来?
周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其实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北宋,农业、手工业极度发达,集市贸易规模庞大,也就是它的商业非常发达,而且有了纸币,从这些方面说,北宋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了。如果宋朝不发生靖康之乱,没有外族侵袭,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很大几率会发展到资本主义。
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北宋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央集权、封建土地所有制,天生与资本主义的个人至上的个人权利、社会化大生产、原始积累是相对的,矛盾的,所以即便北宋没有受到外敌入侵,也不会发展出资本主义。周南并不这样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的思想的觉悟,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制度,一定会被更先进的生产制度所取代,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当自己带领工匠将水力驱动的转轮,来带动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时,那自己将来所造出的这轮水力机械,会不会是向着资本主义开进的车轮呢?
周南虽然有些担心,可是却没有后悔,毕竟自己穿越而来,本身所依靠的就是后世的知识,如果放弃这些知识和这些知识对自己所带来的改变,那自己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猎户了。
周南一瞬间,有一些激动,扭头对虞慎说道:“也不必乘船入武清县城了,便从这里下船吧。步行入武清,一路之上,也好让众农师、工匠,还有你,都亲眼看看,商量一下,如何治水、治田、种稻。”
虞慎见周南发话,便向船夫下令靠岸,一行人上岸后,从田野中向东南方向的武清县走去。周南的亲军侍卫则在后面不远处跟随。
上了岸,走在地面上,脚下尽是泛着白的盐碱地。这个时代,海岸线侵入内陆更多,海水日复一日地漫灌侵袭,使得土地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潮水一退,再加上这里降雨少,再经风吹日晒,天然就是一大片盐场,想不是盐碱地都不行。
盐碱地的问题,在后世也是个麻烦。应对的办法,也只能是采用后世的办法,在河道入海口处修建河闸,不让海水倒灌进来。还有就是用圩田的办法,将这些田地分割成一块块儿的圩田,在田地四周修筑排水沟,同时利用河流的淡水对这些修筑起来的圩田进行冲刷,减轻土地中的盐分,达到庄稼生长的条件。
说实在的,这里湿地多,河流多,确实是种植水稻。只可惜就是这些盐碱地,就是能种水稻了,产量也肯定不高。
“你们都是种过水稻的,都说说看,这里能不能种水稻?怎么种才行?”周南向这些跟在自己身后的三十名农师问道。
这些农师有的三三两两说着话,有的蹲下来用手捻着从地上抓起的土块,还有的抓起土放到嘴里去尝的,听周南问话,都站了起来,其中一个黝黑精瘦的男子向周南说道:“小人看这里地性湿咸,若要种稻,则要去掉咸性才好种稻。”
“如何去掉咸性啊?”周南紧跟着问道。
“南人在界河南早就有放水冲洗田地的办法,总要冲洗几遍,才好种稻。”这个黝黑精瘦的男子答道。
“那就是说能种了?”周南见这个男子回答的肯确,高兴地追问道。
“小人哪里敢骗驸马?”这个男子连忙答道,“只是界河以南,南朝那里种稻,地势稍高,与这里地性不同,不像这里这般麻烦。”
“你们如何看?”周南又问其他的农师道。
约有七、八个农师点头说道:“李三说的对。”、“只有冲洗,才能耕种。还要时时排去海水。”
“这武清、宁河一带方圆几百里地,哪里有许多河水来洗地?!”一个男子忽然反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