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男神与你同在无弹窗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梦三千
凌恒并不是胡搅蛮缠的要更换路线,而是在当天早晨醒来之后,突然就恢复了记忆。他猜测是傅宁玥来到了这个世界,才会导致了他的记忆恢复。毕竟之前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上一世的功德一点都不小,天道给出这样的奖励好像也合乎理,云泽便没有多想。
只是看了眼自己的小板,没想到这次会这么早。
在思考了一番自己目前的处境之后,再结合自己脑中的一些信息,他立刻判断出了目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换路线一是为了混淆视线,给自己片刻喘息的时机。二来,是他凭借自己的第六感,感觉出傅宁玥应该会在那个方位。
那个方位正对着青阳县,而青阳县的百花镇,有父亲的一位堂兄在此处,投奔也有了由头。
他不能让徐氏看出什么端倪,把他当做鬼魂附什么的。祖母此人是个特别睿智的人,如果表现的太异常,很容易就被察觉出什么来。所以他只好采取了别的方式,来达成这一目的。
恢复了记忆之后,哪怕他表现的再跟往常毫无异样,眼神多多少少也还是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在分析了徐氏和郑氏的格,还有目前的现状之后,他很果断的就选择了跟她们摊牌。不过在解释的时候,特意换了一个说法,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大梦三千,突然就领悟到了很多这个年纪不可能领悟到的道理,就连学识也增加了不少。
为了让徐氏相信他的说辞,他还特意叫徐氏把他考校了一番。徐氏是最清楚他的学习进度的,请的老师也只教完了《论语》,他却已经熟读四书五经,甚至更生僻更晦涩难懂的书籍也有读到,几个题目答得头头是道,叫徐氏在惊诧之余,都不得不相信孙儿可能是真的有了奇遇。
徐氏叫他把这些藏在心里,除了她和他的生母,再也别叫任何一个人知道。
凌恒的生母郑氏是个大家闺秀,有着所有大家闺秀所具备的秀丽端庄,温婉动人,但是头脑略微简单了些。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有了这样的一段经历,最先表现出来的是惊疑,等到同徐氏一起考校完儿子的功课之后,她就表现出来了一种极大的狂喜,甚至喜极而泣。
夫君的死是她心里的一根刺,这么久以来,她努力说服自己去接受现实,但是效果甚微。
夫君去世之后,她前去娘家求助,但是这件事牵连甚大,注定求助无望。母亲给了她一些体己银子,就把她打发了。她不怪他们,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也已经尽力了。
幸好婆婆是那种格特别坚韧的女子,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凌家,在夫君去世族人再三欺凌之时,毅然决然的决定离开京城,前往它地投奔族亲。
凌恒是徐氏和郑氏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希望,所以对他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光耀门楣,甚至有机会的话,能替他死去的父亲做主。
在这样的期望下,凌恒的压力并不小。但是先前在族学里各种受排挤,他也就越发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徐氏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想要给他换个环境,看能不能有所转变。
只是惊喜来得太突然,徐氏和郑氏二人都快要晕厥了。
不过两个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很快就淡定了下来。徐氏再三嘱咐郑氏,别叫她表现出异常,跟往无二便好。婆媳俩很快达成一致,按照凌恒所说的更换了意见,投奔到了凌老爷家里。
其实按照凌恒原本的想法,他是不太想叫他娘知道的,因为他娘的子比起祖母来还是太软和了,知道这事对她不一定是好的。
但是作为跟他最亲近的亲人,他以后不管是科举还是要做其他的事,都不可能完全避开他娘,哪怕祖母会帮着他打掩护,万一有一天露陷了,他娘肯定会伤心,甚至可能会没办法接受。
与其这样,倒不如早早地就把事摊开来说,那么以后不论做什么,都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徐氏在路上又对凌恒进行了一番考校,发现他不但书读的很优秀,在天文地理等各方面都有不一般的见解。徐氏在知道这一点后,更高兴了,还真是大梦三千啊,什么都会。
她觉得以她孙儿现在的能力,考个状元回来都没什么问题。只可惜年龄太小,她们不能表现的太急切了,免得被有心人盯上,乱做什么文章就不好了。
好在凌恒本人也不是太着急,他决定按部就班的来,可以稍稍表现的天才一些,但也不要太妖孽了,把握住那个度就好。
到了凌家之后,先是一番整顿。带来的行李之类的东西太多,光是书就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凌老爷把他们分在了凌宅隔壁的院子里。这个院落原本是给凌老爷家的大公子准备的宅院,用来成家用的。但是大公子学问还好,考去了府学,而且年纪尚轻,也不着急这么快成婚,这宅子就一直空着。
徐氏把况跟凌老爷说了,凌老爷也是个厚道的,就直接叫她们住了隔壁的宅子。去世的是他亲堂哥,两人以前关系特别好,上学那会儿几乎一起吃一起住的,但是他估计就是脑子不够聪明,没能考出去,又在做生意方面有些天赋,所以两个人走了不同的两条路。
他先前就听闻了堂哥的事,还派人专门去了族里慰问,那个时候徐氏还没有投奔的想法。可惜后来凌恒在族学里被欺负狠了,而且凌家的很多庄子和产业都先后被人觊觎,闹出了不少麻烦。徐氏就索把庄子和田产卖了,然后离开了京城,准备在投奔的地儿在慢慢的置办产业。
这会儿凌老爷见到老夫人居然带着堂嫂和侄儿来投奔自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他的小儿子正好跟凌恒年纪差不多大小,两个人还能做玩伴,如果能多受到一些熏陶,在读书上能有所成,那就更好了。
想当年他也是这么大小的时候,就跟堂哥混在一起,看着这俩孩子,就像看到了当年的他和堂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