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无弹窗 正文 第五卷 广明鼎革 第一章 还都长安
广明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攻克长安的第二天,李俨诏告天下,宣布还都长安。//.В . m\同时,李俨发布了“追贼诏”,号召天下藩镇追击逃出长安的黄巢贼寇,务必将其剿灭。
长安城不但是帝国的首都,是帝国的中心,同时也是天下人的一个心理风向标。只要长安不在朝廷手里,那么天下人对朝廷的信心,就会打很大的一个折扣。而只要长安还掌握在帝国手中,那么无论天下局势多么危急,天下百姓心中唯一的正朔、唯一名正言顺的朝廷,就还是大唐政府。
长安被攻克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人心,也让那些原本心存观望的人,从此不再处于观望之中,毅然的选择了投靠朝廷。
在以上两诏之外,李俨还发布了另外两大影响深远的重要诏书。一为罪己诏,一为招贤纳士诏。
这两大诏书,一为对过去所犯错误的总结和清算,一为对将来帝国发展的奠基。
招贤纳士诏到还罢了,罪己诏一出,可以说是天下轰动!
毕竟对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来说,他们犯的错误,是往往没有人敢,也没有人会指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像魏征这样的直臣之所以弥足珍贵的原因。而皇帝本人,长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往往以为自己无上正确。自然更不会主动承认自己地错误了。所以,对于帝王来说,什么诏书他们都发得不少,唯独罪己诏,虽然从古到今还是有几个人下,相比皇帝的数目和诏书的数目来,却少得可怜!
在罪己诏中。李俨写道:“朕冲龄即位,初陷于权阉之手。后又因黄巢谋反,不得已而出长安。以致苍生多苦,百姓不安,此皆朕之过也!朕失德如此,本当逊位以自罪。然方今天下不安,明君难觅,而大位不可虚悬。故权代帝位,励精图治,以候明君之出……”
随后他在诏书中言辞诚恳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励精图治,爱民勤政,兴农励商,复兴大唐,一定要再现贞观、开元之盛事云云。
老百姓其实不关心皇帝是谁。只要有人能够让他们生活得好,他们就会拥护那个人。李俨本来并没有这样高的威望让这些老百姓去相信他。但是李俨懂得利用舆论的力量,他大肆宣扬自己对那些违反军纪劫掠百姓的士兵地严厉处置,同时还将李俨爱民勤政的种种事迹传播出去,于是在民间中,李俨地声望陡然高涨起来。
这其中。真正让这些百姓相信李俨的,正是他对那些违反军纪的节度军士兵的处置。
这些士兵中,李俨在次日就开始准备审理处置。
这个时候,朝廷的绝大多数官员都还留在凤翔,并没有相关的审案人员。李俨于是在军中调集有相关才能的军法官等人,临时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用来审理这些士兵地罪过。
这一机构被称为“军法廷”,在事后也没有解散,成为隶属于军机省的常设机构,专门用于审理军中士兵犯罪的案件。从此以后。军中士兵的案件。一律归属于“军法廷”审理宣判。大理寺、刑部以及地方官府再也无权过问。
军法廷的首脑被称为“廷尉”。这是李俨引用的汉制官名。廷尉就是汉代最高的执掌刑法的官员,职权类似于大唐地大理卿。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法院院长。不过现在廷尉只是军事法庭的最高法院院长,在品轶上比大理卿低一级,为正四品上。
廷尉的人选,由宪兵部队统领张未阳的副手周玉翔担任。周玉翔原本就是赤卫军中的总军法官副官,专门负责审理违反军法地士兵。
除了军法廷外,李俨还派出了大批的人手查探相关资料。他身边的三大情报组织,有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除此之外,李俨还下诏要求受害百姓出来指证这些士兵。
开始的时候,出来作证的百姓不多,审理一度难以进行下去。百姓们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被打击报复。而儒家的传统观念是要“息讼”,也就是反对任何形式打官司的行径。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要告状,无论原告被告,首先都要不问青红皂白的打一顿板子后才开始审理案件的原因。这一点也对这些百姓产生了不利地影响。
但是李俨用自己皇帝地身份保证证人的安全。同时受害人还能获得从那些为恶士兵地财产作为自己遭遇的补偿。此外,如果为恶士兵的财产在赔偿受害人后有富余的话,还能拿出一部分来奖励证人。
于是,不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前去作证的人获得了不少奖励。而受害人也得到了赔偿。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些受害百姓,只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公道就行了,却没想到居然还能获得赔偿,这更是让他们意外。
随着这样的人增多,审理也开始顺利起来。每一天都有被宣判为死罪的人在刑场被正法。
那些为恶士兵也心有不甘,只是李俨的军队看得他们很严,他们在百姓中又是被唾弃的,也曾经有人挑动他们闹事,但很快就被血腥的手段镇压下去。此后这些士兵见自己闹事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如果老实的话,只要自己为恶不多,或许还能逃脱性命。而那些知道自己罪不可赦的人也抱着多活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并不响应某些人的挑拨行为,一切也就安静下来了。
当然。在这样地行动中,李俨的情报部门也是很繁忙并且收获不少的。不少节度使暗自部下在长安的人手因此被暴露并被清剿,从此以后,李俨对长安的控制,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被称为“长安大审判”的审判,延续了将近一个月。到最后,一共有五千多人因为罪不可赦而被正法。百姓心中为之大快,连带地李俨这个皇帝在他们心中也亲切起来。人心。开始朝李俨倾斜。
当然,这一切也是少不了《大唐日报》的推波助澜地。或许是早有预谋,李俨启程后不久,《大唐日报》的编辑部也开始朝长安搬迁。而等他们到达长安后,李俨已经进入长安好几天了。他们到达后,马上就开始在《大唐日报》上出特刊,报道“长安大审判”的情况。这一举措。让《大唐日报》的销量大幅度增长起来,影响力也开始变大。
在这一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王重荣了。可以说,一共一万八千人被杀或者被抓的士兵,几乎有一万人是他的部下。这一来弄得他元气大伤。如果换了是他,他是绝对不敢如此对待自己地士兵的,否则必然引发兵变。然而李俨毕竟不是他,手上有强大势力的李俨。并不在乎任何兵变的威胁。
总之,在很多节度军士兵心中,李俨这个皇帝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恶魔类角色——但是那些还有良知的士兵心中却正好相反。这也让节度使们的士兵中开始出现了分裂,而李俨无孔不入的情报组织也在煽风点火,加剧这一趋势。这都是后话了。
王重荣并不是没有反击地打算,只是。他已经被派到外面去追杀黄巢,根本没有机会在长安煽动大的动乱。几次去调拨被抓士兵闹事,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关于追击黄巢军方面,李俨在进入长安第二天,就下诏令郑畋为诸道行营大都统,方彻为诸道行营副都统,负责剿灭黄巢残部的事情。郑畋远在凤翔,军务自然不可能让他来处理,所以实际上,方彻才是真正负责剿灭黄巢残部的最高指挥官。
这一次。白虎军团、朱雀军团基本上全部被派了出去——在轻而易举攻克长安的情况下。他们地实战经验并没有得到多大的磨练,自然还需要继续这一进程。
至于三卫军。除了一万近卫军被派出去之外,其他的五万五千人,都被用来保护长安。现在黄巢军已经被打残了,朝廷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了那些节度使,长安自然要有重兵防卫。
除了方彻所带领的李俨嫡系之外,其他节度使的军队不是被派出去追剿黄巢残部,就是各回驻地——李俨不是没有趁现在的机会把这些人的军权剥夺,只是现在还不是削藩的最好时机,所以也只好暂时隐忍了。
在方彻临走之前,李俨把他召来,宣布这一次围剿黄巢军的行动,其宗旨是:“追而不紧,攻而不灭。”
方彻疑道:“陛下,为何这样做?那不是给黄巢贼寇以喘息之机吗?”
李俨笑道:“方郎,你是一个优秀地将领。但你现在还不是帅才。你要记住了,一个将才,只需要拥有高明地军事才干就可以了。但是一个优秀的帅才,必须懂政治!朕希望你能做到这一点,以后才能胜任朕给你地大任啊!”
“懂政治?”
“是的!打仗并不仅仅是打仗。军事仅仅是打仗的一个方面。政治、经济、民生等等,都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方彻疑惑的摇摇头。
李俨耐心的解释道:“方郎,朕问你。一支军队,他的士兵、武器、粮草从何而来?”
方彻仔细的想了想:“民间。”
“不错。所以,打仗能不重视其他方面吗?不懂经济,就负担不起一支军队的开支。不懂政治,就不能够获得各方面的支持。那么原本可以轻松取得的胜利,将不得不要你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打仗,能够政治解决的,就尽量政治解决。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才需要真正地使用军事手段!”
“所以呀。”李俨语重心长的总结:“战争,是政治争端的极端恶化结果。只要能够在政治方面做好,完全可以将战争消弭于无形。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正是如此!”
方彻似乎有些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说,打仗需要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胜利,并不仅仅是真刀真枪的战斗才叫做打仗。”
李俨暗中叹息。不过方彻能够有这样的认识,也还不错了。日后再慢慢的培养他吧。况且。说政治也是一种战争、商业也是一种战争。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后世才有商场如战场地说法。总之无论他怎么认识,只要能够有效就行了。
“那么陛下这样的旨意究竟有什么目地?”
“方郎。大唐现在的局势你应该清楚,你认为,现在大唐朝廷和朕最大的敌人是谁?”
“最大的敌人?”方彻皱紧眉头,良久后才道:“藩镇?”
李俨摇头:“方郎,大唐最大的敌人,不是那些藩镇。那些藩镇的力量,如果单个计算的话。现在其实已经比不上朝廷了。而他们要想联合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所以,朝廷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藩镇。”
“那陛下的意思是……”
“大唐朝廷最大的敌人,就是朝廷本身!”李俨语出惊人:“或者更确切的说,使那些构成大唐朝廷的官员以及官员身后的那些世家、勋贵。”
看方彻还是有些不明白,李俨解释道:“当今的天下为什么会闹到这个地步?黄巢贼寇起兵地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快就酿成大祸?那都是因为大唐的根子已经烂了!所以先帝的时候才会有庞勋的兵变,现在又有黄巢的叛乱。而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
“是大唐地官员、世家、勋贵!所以黄巢贼寇才会那么痛恨达官贵人,才会对他们进行疯狂的杀戮!”
“大唐的局面要想改变。大唐要想复兴,就必须变法!就如同战国时候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一样。只有变法,才能改革大唐的基石,将大唐从覆亡的命运中挽救出来。”
看着方彻那一年茫然的模样,李俨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这个杰出的将领来说。还显得太复杂了点。但方彻是他下决心要大力培养的人才,他必须懂得这些东西。因为日后方彻很可能会攻略域外,如果不懂这些,那么无论多辉煌的胜利,最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李俨于是接着说道:“方郎,你应该多读点历史。如果你好好地阅读了战国时候地历史,你就会发现,无论商鞅变法还是吴起变法,这些变法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旧贵族旧官僚。这和当前地大唐局势是很相似的!”
“所以。大唐要想变革,那些世家、勋贵。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们就是最大的阻碍,因为他们将会因为变革而损失大量的利益!”
“方郎,你要知道,别看朕是大唐的皇帝,但是朕的话,未必在大唐能有多大的效果。朕刚登基的时候,曾经下诏要求官员减少百姓的负担。然而地方官员们没有几个听从的。由于从前的宦官专权,很多官员都是通过贿赂宦官而上任的,他们当然要在百姓身上捞够本钱才能罢休,所以,朕的改革,只要又不利于他们的,他们都不会执行。而真的想变法,又岂会有利于他们?所以这些人不踢开,变法就不能成功!”
“但是这些人要怎样才能踢开?朕不能直接罢免所有的官员,这样影响太大,而且官员都被罢免了,谁来为朕办事?所以朕只能选择通过种种手段,潜移默化的消除掉这些官员的存在!”
“而方郎你,就是朕的手段之一!”
“陛下的意思是……”
“你对黄巢,要剿而不灭!你必须将黄巢逼得处处流窜,让黄巢作为自己的手,去对付那些将会阻碍到变法的官员和世家、勋贵。即使黄巢不对付他们,你也可以以抗寇不力的名义,撤点他们的官位,削弱他们的力量!”
“而对黄巢,你也不能太放松,不能让他有发展的机会。你必须逼得他们不断的流窜,无法安定下来,更无法获得补充!至于其他节度使,如果他们能够听你的号令可以暂且不论,如果有不听号令者,可以乘机诛杀。当然,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
“这些,对你的各方面才干要求都很高!朕对你期望很大,所以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一定不要辜负朕的希望!”
方彻大声回答:“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全力协助陛下,开创新的大唐盛世!”
秘密会见之后,方彻就出发了。一同出发的,还有唐弘夫程宗楚二人本部兵马、拓跋思恭本部兵马、王重荣本部兵马、王处存本部兵马。其他小节度使的兵马,要么因为军纪的原因被杀被抓,要么就回到了自己的驻地,所以基本上没有参与这次的行动。
天下的局势,在方彻出发后不久,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