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全本小说网 全本玄幻 全本武侠 全本都市 全本历史 全本侦探 全本网游 全本科幻 全本恐怖 全本散文 其它小说 全部小说
小说排行榜 > 全本历史军事 > 风流唐帝国全文阅读
风流唐帝国TXT全集下载 加入书签

风流唐帝国无弹窗 正文 第六卷 鼎盛大唐 第二章 纷乱局势

    接到李俨“伤重不治”,李杰即位的消息后,整个天下实际上分成了三个泾渭分明的阵营。\  、 b五。0 /

    一个阵营就是强烈反对李杰即位,同时认为李俨的驾崩与李杰有关,李杰乃是弑君窃取皇位的,得位不正,不配做皇帝。应该首先确定李俨的安危是否属实,然后再在李俨的妃子中寻找是否有遗腹子,如果实在没有,再才在皇室中寻找适合的贤能王子。但无论如何,弑君得位的李杰不能坐这个皇帝。

    这个阵营里面的人实际上大多不是节度使,而是出征在外的李俨亲信和其他一些正统观念十分强烈的人。在淮南的方彻为其中的代表。这个阵营人不多,但是一方面拥有重兵。方彻的几十万大军天下无人胆敢忽视。另一方面,士林中有很多德高望重的人在舆论上的支持。已经拥有很高影响力的《大唐国闻》更是大力的支持。

    李杰并没有把《大唐国闻》放在眼里,首先看重的是朝廷的各大衙门机构,虽然也不是没有对付《大唐国闻》的计划,优先级却靠得很后。

    没想到等到事变发生的时候,《大唐国闻》编辑部竟然在李杰下手之前就已经逃出长安城,不知所踪,随后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将《大唐国闻》特刊发行天下。自然,特刊中充满了对李杰的质疑和抨击,揭开了许多内幕。让李杰大为恼火。只是他对大唐地控制力远远不如李俨,虽然恼火,倒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弄得鸡飞狗跳的,但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让他的名声被抹黑了不少。已经有人明确提出他的“贤王”名声只不过是一层伪装罢了。

    还有一个阵营则是明确的表示拥护李杰。只不过这些人中,真正拥护李杰的人少,居心叵测的人多。

    真正拥护李杰地。也有杨复恭这个大宦官,其他的人。比如说所谓地“夏王”拓跋思恭、所谓的“梁王”朱温,甚至还有被封为“山南王”的杨师道。他们各自都有异心。从前李俨在的时候,还不怎么敢表现出来。即使双方都心照不宣,但至少在表面上是不敢表露出来的,否则难免一个天下共伐之的下场。可是现在李杰做皇帝,他的能力、控制力、威望都远逊于李俨。如果说他们对李俨还有几分忌惮之心,那么他们对李杰就毫不在乎了。此时李俨居然完蛋。岂不正是他们崛起地好时机?

    剩下的一个阵营,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阵营,他们的态度十分暧昧,保持中立,静观其变。除了几个强力的藩镇,其他的藩镇大多属于这一阵营。甚至连被李杰封为“晋王”的李克用,被封为“河中王”的王重荣,还有义成节度使王处存(他地力量远远小于极大强藩。又行事低调,因此没有被封王)等等,都属于这一阵营。此外名义上奉李重古为节度使,实际上权力却掌握在朱玫手上的邠宁节度,开始声明支持李杰,但是很快却又改了口吻。变成了中间派。

    三个阵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铁板一块的。三个阵营中,除了那些中坚力量,其他的也时有变化。实力弱小的节镇往往依附于附近的强藩,与他们保持一致。至于那些附近有好几个强藩,偏偏他们地意见并不统一的弱小节镇,就只好接到谁的命令发出什么样的表态,态度变化之快也就不用说了。

    一时间,因为黄巢覆灭而初步稳定下来的天下,又开始出现了纷乱的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并不是这个大局的布置者李俨所愿意看到的。

    于是乎。《大唐国闻》上突然发表了护送李俨逃出玄武军团之手的赤卫军残部以皇帝亲兵的名义发表地声明。表示伪帝李杰意图谋害皇帝,乃是大逆不道之徒。幸好皇帝陛下有上天护佑。逃出其魔爪,现在已经在一个隐秘地地方安定下来,伤势也已经稳定下来,不日即将痊愈。希望天下的臣民一起抵制李杰地统治。并表示,皇帝陛下希望看到一个安定的大唐,所以希望所有忠于皇帝陛下的人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待皇帝陛下伤愈后收拾大局,千万不要轻启战端。

    李俨到底威望非凡,这消息一出,天下诡异的安定了下来。

    很多人、很多势力忙不迭的改变立场。忙着疯狂的反攻倒算的大地主等势力突然变得斯文起来、守法起来。初步显露出繁荣景象的李杰的皇宫,又开始慢慢的冷清下来。

    那些迫于刀剑而不得不屈服的士子、官员、商人等等人,又重新开始了秘密的串联,开始了相互照应的对李杰政府的不合作运动。而李杰用来铲除异己的军队,在对付这些人的时候,却突然变得不作为起来。

    李杰大怒,却也无可奈何。他想通过疯狂的杀戮来让臣民低头,可是他用来杀戮的工具却开始不同使唤了。他也只能在自己的皇宫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发泄自己的怒火,于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就遭殃了。

    不过,还是有很人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于是他们也出手了。

    皇帝陛下到底还活着吗?如果还活着,为什么不出来露面以鼓舞臣民的士气?如果还活着,为什么发表的声明那样的“软弱”?大家都知道李俨是一个杀伐决断的英武之主,杀人不会手软的,为什么这一回却表现出一副“和平主义”的面孔?这是否某些人在蒙骗天下人?

    要知道,《大唐国闻》上面的文章,虽然一向十分权威。但是这毕竟是皇帝办地。他们表现得必然是皇帝的声音。而现在这些却不是皇帝的声音,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皇帝陛下或者遭到不测,或者仍然昏迷不醒,上面的文章,是有人伪造的!

    这一谣言引发了人们对《大唐国闻》得不信任。直到事变之后,虽然《大唐国闻》被证明没有伪造东西,但是那不信任的感觉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于是《大唐国闻》得竞争者出现了。大唐地新闻媒体业从《大唐国闻》独立支撑走向了百花齐放的繁荣。

    谣言还严重影响了天下地局势。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了?到处都是谣言。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谣言淹没。

    不少势力因为谣言而不断改变立场,到了最后。也许是他们累了,他们不再改变立场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缄其口,对所有的消息都不表态,只是静观其变。

    对于这些弱小的势力来说,他们也只能这样了。既然无法改变天下的局势,除了随波逐流外。还能干些什么呢?

    另外的一些人不同了,因为他们掌握了强大地力量,拥有改变天下局势的可能性。

    当那个很能混淆视听的谣言传出来之后,他们大多相信了。因为《大唐国闻》对此保持了沉默。以前种种言论,《大唐国闻》都进行了评论或者批驳,唯独这个言论,《大唐国闻》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只能说明《大唐国闻》担心言多必失,担心会在辩论的时候泄漏了真实的情况。那么。只有当这个谣言是真实的情况,才可能会这样。

    于是很快,王重荣突然宣布,自己找到了事变前离开长安的李俨众妃子中的一个地侍女,那个侍女已经有了身孕,并于不久前生下一个皇子。他将拥立这个皇子为皇帝,同时希望天下的各势力也来拥立这个真正的龙子为帝。声明后不过三天,就拥立这个不过半个月大的婴儿为皇帝,改元天启。以王重荣自己为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兼天下诸道行营大总管,一手掌握政权和兵权。以河中节度治所河中府为临时都城。同时对李杰宣战,表示要攻入长安,赶走伪帝。然而他的这一番做作,应者寥寥。

    事变前,王重荣就已经和朝廷很不对头。李俨早就准备收拾他,而收拾他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那就是收回安邑、解县两池榷盐课利。这两个盐池乃是大唐重要地池盐产地。其收入累以巨万。但这收入却一直掌握在节镇手中,朝廷一文钱都拿不到。历史上。田令孜正是因为想收回这两个盐池的盐利,才导致王重荣起兵将僖宗赶出长安,再度逃亡。而李俨的旨意一下,王重荣也果然拒不听从。当然他还不敢象历史上那样起兵攻打长安,只是在和朝廷打嘴皮子仗。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件事自然也只好不了了之了。王重荣也就生出了异心——他无法容忍新的皇帝在打自己手上盐池的主意,于是干脆自己立皇帝,那么自己手上的东西,自然也就稳稳当当了。

    问题是他并不具有枭雄的才能,他捧出来的那个所谓的“皇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地。毕竟如果是李俨地妃子,可能还有几分真实,但不过是妃子的一个侍女,更没有李俨妃子出来证实,能有几分真实性?也因为这个“皇子”地虚假性,日后这个皇子也没有算入到“二王之乱”中来。

    王重荣的举动,几乎引发了天下的连锁反应。诡异的平静消失了。

    他想捧出一个皇帝,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别人也有样学样。这个人就是实际掌握了邠宁权力的朱玫。

    不过他就没有象王重荣那样弄个假皇子出来弄巧成拙,他找的自然是以前就跟他有联系的那个襄王李熅。他在邠宁立襄王为帝,改元乾元,以李重古为太师,以朱玫自己为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在邠州建立临时朝廷,同是也宣布李杰乃是弑君逆贼,向李杰宣战,准备进攻长安。

    朱玫还是比王重荣聪明一点。王重荣那是明目张胆的弄假皇子。而他弄地人,虽然也是傀儡。却毕竟是货真价实的皇室血脉。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毕竟名正言顺的皇帝似乎已经驾崩,李杰这个占据了长安的人却是弑君得位,王重荣的皇帝明明是假的。相比起来,还是李熅这边更加正统一些。于是一时间到也有不少人投靠,也还有不少势力向他宣誓效忠。

    这两个捧出皇帝来地人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给其他节镇封王。他们的皇帝只是傀儡,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地权力和地位。他们希望自己能统一天下,自然不肯将给节镇封王。增加自己统一天下的阻力了。而李杰不同。他手上没有自己的力量,只能通过给其他节镇封王的方式来取得他们的认可。至于封王之后,哼哼,等他有了自己的力量,收拾这些人又有什么难的?只可惜,他地这个王的称号,也并没有吸引到多少人。

    一时间。天下似乎分成了三份。三个不同皇帝的势力,在不同的地方鼎足而立。从力量上讲,王重荣最强。从声势上讲,占据了长安,同时还有拓跋思恭、朱温等人名义上支持的李杰最大。而朱玫力量不如王重荣,声势不如李杰,号召力却比他们强,一时间倒也势均力敌。

    三足鼎立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实际上。大唐的大小势力都只有小部分参与了这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他地人,要么静观其变,要么在悄悄发展,都没有掺和到这中间来。即使是名义上支持李杰的朱温等人,也只是名义上支持,实际上即使李杰遇到什么问题。也不会出一兵一卒相助。当然他们倒也不是不想把李杰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只是想这样做的人太多,大家相互忌惮下,也就无法动手了。既然无法动手,那么李杰的生死他们也就不用太在乎了。

    然而,就在这些人各自忙活着争权夺利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真正李俨地嫡系,似乎对李俨的生死一点都不在意!方彻在淮南按兵不动,派出去打通与归义军通道的几万大军竟然也没有反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这些军队对李俨的忠心度。可是相当高的,怎么可能会一点反应都没有呢?这一点都不合常理。这只有李俨安然无恙。在幕后等着某些人自己跳出来才解释得通!

    也正因为这样,正因为朝廷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毫无作为,才能出现这种三皇相争的局面。同是也正因为有这些军队的威慑,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琢磨不透他们地想法和日后地行动,他们才这么收敛。以至于虽然有三皇相争,仗却没有打得起来。

    这一点,有眼光的人还是看出来了。

    比如说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他就是有眼光地人的其中之一。虽然同样出自豪门的他对李俨那大力削弱豪门世家势力的政策也有些不满,但是他却并没有象其他人那样,因为这种不满就起来反对李俨。因为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知道,李俨并不会那么简单就受重伤甚至驾崩。这一切,一定是李俨的手段。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拒绝了很多势力的拉拢,仍然默默的执行忠实于李俨的种种方针。当然在表面上,他保持中立:尽管不敢背叛李俨,他也不想作这个出头鸟。他的家当可经不起折腾。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在广明三年五月,闹了几乎五六个月之后,他接到了李俨的密旨:集结兵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道动手。他知道,这是李俨准备结束这一切的先兆。如果不是自己的表现让李俨满意,只怕自己也会成为李俨动手的目标之一吧!

    有这样的皇帝,还是什么想法都不要有的好。世家势力的被削弱虽然他也心有不甘,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世家的确已经影响到了大唐的根基。李俨收拾世家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动摇的。既然如此,与其被动的让李俨收拾掉,从此传承几百年的世家烟消云散,还不如主动的出让自己的权力,从而保全自己。他知道,李俨决不会对这样的世家不善加照顾的。从李俨的施政看得出来,他也不是一定要世家完蛋,他也不会不给世家一条出路。

    想到这里,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开始悄然做起准备来。

    同一时间也接到类似旨意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些人都是势力不弱,并且在纷乱中保持了对朝廷的忠心的人。被李杰封为晋王,但是却没有接受的李克用也是其中的一员。

    李克用并不是没有野心。也不是不想更进一步。事实上,当初李杰封他为晋王的旨意下来之后,他也是无比欣喜,差点就要接受。如果这样的话,他日后的结局也就大大的不同。

    然而,他却有一个很好、很有眼光、很有智谋的妻子:刘氏。当初李克用与朱温生出龌龊,朱温想暗害李克用,正是刘氏帮助李克用稳定了局势,没有酿成大乱。所以李克用越近她。

    李杰的旨意下来后,李克用本想接受,刘氏却极力阻止,说李俨这个皇帝本事高深莫测,能够从一无所有、并且被宦官挟持的情况下发展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绝不可小看。他既然有这样的能力,潼关又是他经营已久的所在,如何会被贼兵区区五千人就弄得损兵折将,自己还重伤的下场?可见其中必有缘故。李杰虽然占据了长安,但他不象李俨,拥有忠心自己的军队,他的权力完全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不值得依靠。眼下的上策就是推辞这一任命,同时静观其变,决不多发言,多表态。

    李克用被刘氏说服了,这才没有任何表示,也才等到了李俨的旨意。当李俨的旨意下来后,他几乎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怕不已。因为从旨意上看来,如果当初没有听从刘氏的劝告,自己的覆灭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他终于从心底里产生了对李俨的敬畏。</p>
(快捷键←)[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快捷键→)
大家同时在看:龙血战神 黑道特种兵 傲世九重天 武动乾坤 遮天 绝品邪少 生肖守护神 完美世界 我的贴身校花 绝世唐门 大主宰 莽荒纪 我欲封天 校花的贴身高手 星战风暴 武极天下 校园绝品狂徒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
本书转载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喜欢小说风流唐帝国全文阅读,记得收藏本书。 卓越全本小说网 https://www.bxu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