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家有妖妻无弹窗 第六百二十四章 正道齐聚
将整个汝南地区的敌军渐渐消耗干净,只留下汝阳城内还有一支孤军坚守。在这种情况下,汝南之地的各府县城池,可以说已经唯雍宁予取予求了。什么时候取,取不取,只看有没有必要而已。如此战了二十余日,陈八斤率领的援兵已经快要抵达。因为是从北方而来,其大军率先逼近谯、沛之地。于畏顿时感到了压力,当即向王丰求援。王丰于是命令于畏收兵回彭城,看陈八斤如何行动,再做应对。
那陈八斤却并未追击于畏,而是率领大军过谯、沛,直入淮北。
这一下压力转嫁到了于乘龙身上。于乘龙本想从汝阴撤兵,但考虑到雍宁之兵已经深入汝南,恐其仓促之间难以撤回,于是一边加固营垒,就地坚守,一边遣人向雍宁示警,约其一起撤兵。
但远道而来的陈八斤却也打定了要咬下王丰一片肉的心思,先一步传令,叫汝阳城内的兵马主动出击,拖住雍宁之兵。随后派出八千骑兵轻骑突出,赶到汝水岸边扎营,挡住了雍宁大军撤退的大道。
消息传来,于乘龙顿时大惊,急忙遣人将消息八百里加急送给王丰。
王丰收到消息,顿时也吃了一惊,急令于畏领徐州兵赶来增援。同时王丰也收罗了扬州之兵,征调了正兵和屯田兵三万人,亲自率领着赶赴淮北助战。
说实话,王丰心里此时是有些懵逼的,陈八斤率领大军,数千里驰援,按说全军上下已经是极为疲惫,积蓄休整,才能作战才是。但他们却一反常态,表现得咄咄逼人,一副急于求战的样子。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要知道王丰的兵力并不弱于对方,又是以逸待劳,虽说如今因为兵力较为分散,又被陈八斤出其不意之下,截断了雍宁这一路兵马的退路,看起来有些落入下风,但若真的打起来,胜算还是极大的。
王丰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表现出了退兵的意愿,疲惫的陈八斤却还是要如此不依不饶。他的倚仗是什么?难道九山王又准备了什么针对自己的手段?
王丰心中暗暗警惕,大军却并没有丝毫停顿,很快过了淮河,赶到汝水。
此时于乘龙的兵马已经退到汝水,结营坚守,以便拖住陈八斤的大军,为雍宁的兵马撤退制造机会。然而雍宁的兵马却还是没能撤回来。原因是九山王派出了修士,在沿途招来了大风雨回军路上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大军根本行走不得。
王丰抵达之后,当即前去施法,欲要将天气的控制权给夺回来。
于是战区的天气便在双方的斗法之中开始变幻莫测了起来。前一刻可能艳阳高照,下一刻便雷雨大作。
这种斗法比生死斗温和了许多,但也很难分出胜负。毕竟双方施法的修士并没有面对面,隔空斗法的话,想要咒杀敌人,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眼见斗法三日,天气变得更加莫测,雍宁之军还是很难回来,王丰心中渐渐有些焦躁。这一日,王丰正考虑着是否要直接出动大军,去攻击陈八斤的营寨,以图决战制胜,就听驻兵九江的赵江发来了进击书信。
王丰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对众将道:“我道为何陈八斤会一反常态,不顾其麾下兵马疲惫,执意与我军纠缠。原来他早已暗中与荆州的薛周勾结在了一起。这是赵江发来的战报。昨夜薛周的兵马忽然从武昌顺江而下,蕲春驻军猝不及防,被他袭击得手,三千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如今薛周的大军仍旧在陆续抵达蕲春,截至赵江发来战报之时,荆州军的前锋已经进入九江地界了。”
众将闻言,顿时哗然。要知道如今扬州的主力尽在淮北,在扬州腹地,除了赵江的万余兵马之外,便只有三万人不到兵马分散驻扎在各地,用以弹压地方。这些兵马想要短时间内调动起来,那是很难的。
此外,便是金陵城中还有八千守军,扬州府境内还有几万屯田兵。
王丰当机立断,命再从各地驻军之中抽调兵马,汇聚成一支万人大军,增援九江。同时,从金陵抽调三千精兵,立即前往把守湖口。再从扬州府征调三万屯田兵,驰援九江。
抽调兵马的军令发出的同时,九江那边的战报也在陆续抵达。到了傍晚,情况已经渐渐明朗了。薛周纠合了荆州各路兵马,总计领兵十一万四千人,号称六十万,浩浩荡荡杀入了扬州,扬言要将扬州一举拿下,胆敢抵抗者,等到打破城池,便要鸡犬不留。
王丰顿时哼了一声,转而问众将道:“薛周突然与我们反目,致使我军腹背受敌,如今该如何应对?”
众将闻言,都皱眉苦思,却始终想不出好办法。要抵御薛周,就必要领主力回去。但主力大军现在又被陈八斤给拖住,根本无法抽身回援。况且还有雍宁这一路兵马被阻隔在汝南,若是主力撤退,雍宁这一路兵马怎么办?
思前想后,若是不与陈八斤求和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立即与之决战,尽快将陈八斤给击溃,然后再从容撤兵。
王丰自然是不愿意主动求和的,当下思考起了该怎么进攻,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击溃陈八斤。
正但王丰与众将商议着该怎么出兵强攻之时,就见营外一道黄光闪现,潘刺史身边的那位名叫石清虚的地仙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王丰当即道:“道友不在潘老将军身边助战,连夜来此,可是有何急事?”
石清虚道:“特为雍宁将军和潘老将军送信。”
当下石清虚将书信递给了王丰。王丰拆开一看,顿时愣了半晌,沉吟了许久,这才点头道:“好,既然雍宁有此气魄,我又岂有不支持他的道理?你回去转告他,若他的谋划能够实现,最终大获成功的话,那我便再次召开推举人主大会,让他能携得胜之势,最终得偿所愿。”
石清虚点了点头,当即告辞离去,向雍宁和潘刺史复命。
待石清虚走后,王丰神色顿时放松了下来,环顾众将,又点了一个名叫黄冀的将领,命其领兵一万,火速南下,前去把守皖城,防备淮南之地被薛周给袭取。
随后王丰开始督率大军,一边与陈八斤继续争夺天气的控制权,一边做出一副急于求战的模样,不断对陈八斤的营寨发动攻击。
同时,派叶雪薇携带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前往九江,以神弩协助守城,以拖延薛周的进攻步伐。
如此过了数日,王丰的不断进击被陈八斤认为是困兽之斗,当下志得意满地坚守不出,老神在在地拖着王丰,以待薛周获胜。
而薛周在强攻了九江城两天之后,虽然仍旧对取胜充满信心,但也心疼自家的伤亡。当下开始强令平春军、竟陵军等胁从兵马前去攻城,意图消耗众军之力。
三方都在计算着变局发生的时间。薛周认为,九江城虽然坚固,但守军不多,其余各处的增援兵马加起来也比不上自己兵多,若敢前来,也只是被自己逐一吃掉的下场。
围点打援,消耗扬州的兵力,等到攻破了九江城,扬州其余地方也就彻底空虚了,大军可以传檄而定。
唯一值得担忧的,是城中的雷音烈火箭。但雷音烈火箭终究不是无限的,等到平春军、竟陵军等胁从兵马将城内的雷音烈火箭给消耗干净,就是破城之时。这个时间绝不会超过二十日。
陈八斤也便也做了相同的判断。不过陈八斤却并不认为薛周拿下九江之后,便能轻松拿下扬州了。在陈八斤看来,只要九江不保,王丰必定会率领大军放弃淮北,南下回守扬州,与薛周爆发激战。
而以王丰之能,他要想走,陈八斤自认为是留不住的。但是陈八斤却觉得,即便留不下王丰的主力,至少自己能将地盘推进到淮河岸边,而且雍宁这一路兵马大概率会被自己给吃掉。
这样的战果已经让陈八斤觉得极为满意了。
毕竟上一次双方交战,主君白敖兵败身死,而自己若是此次大胜王丰一阵,那么自己的声望必将暴涨,众将对自己突然上位的疑虑必将打消。
到了那时,自己的地位才能真正稳固。
因此陈八斤对接下来的战局是十分期待的。
而王丰也同样十分期待接下来的战局。不过王丰期待的并不是自己这边和就见那边,而是被阻隔在汝南那边的雍宁之兵。
时间便在众人的期待之中慢慢过去了七八日。这一天,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直接将天下人都给打懵了。
原本被困汝南的雍宁大军忽然出现在荆州平春地区,一举将空虚的平春府给拿下。
原来雍宁当日闻听薛周袭击扬州,当即叫石清虚向王丰送来书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那就是,趁着天下人都以为雍宁这一路兵马被困汝南,全无生路,以至于都将其忽略的有利时间,由潘刺史领兵佯装主力,继续吸引陈八斤的目光,雍宁则暗中率领一万兵马,南下安阳,翻越桐柏山古道,在石神石清虚的道法帮助下,袭取沿途隘口,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平春府。
此时平春军的主力已经都被薛周抽调到了就见战场,平春一带空虚至极,只要雍宁率军抵达,必定轻取城池。
这个计划十分大胆,但王丰权衡之后,却认为十分靠谱,很有实现的额可能。一来是谁也想不到雍宁会在绝境之中,冒险翻越险要的桐柏山,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二来是雍宁之兵本就被阻断了归路,与其被动等死,不如主动一搏。三来是有石清虚相助,沿途关山险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走。四来是荆州主力尽皆被薛周调到了九江战场,一旦雍宁率领抵达荆州,必可迅速打开局面。至不济也能解九江之围。
果然,雍宁成功翻越桐柏山,并拿下了平春府,初步站稳了脚跟。随后雍宁不等潘刺史率领后续兵马抵达,便即领兵继续南下,直杀到绿林山下。留守的绿林军全无抵抗,直接竖旗投降。
要知道雍宁本就出身绿林军,其叔父甚至还是绿林军的第三号头领。雍宁在时,曾经为绿林军立下许多功劳,许多绿林军老将都对雍宁有好感。
当然,最关键的是,鹿门山本就对荆州各路义军渗透极深,许多义军首领身边的谋主,其实都是鹿门山的外门弟子。在他们的积极“建言献策”之下,雍宁的兵马自然势如破竹,各军归附者极多。
随后雍宁遣使去襄阳城,驻守襄阳城的仍旧是原荆州之兵。当日雍宁两次救襄阳守军于危难之中,襄阳守军无不对雍宁感恩戴德。加之薛周气量狭屡次欲要将襄阳守军调往别处,好自己入住襄阳城,却都被襄阳守军用软钉子给挡了回去。襄阳守军对薛周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
最后,鹿门山的陆知渊亲自去襄阳城,向原荆州刺史言明了雍宁宗室子弟的身份。于是荆州刺史当即改旗易帜,宣布效忠雍宁,从此唯雍宁马首是瞻。
有襄阳守军这一支精锐兵马投效,雍宁顿时如虎添翼,瞬间彻底站稳了脚跟,不但兵马大增,粮草辎重也全无缺乏之虞了。
而数日之后,潘刺史率领的后续从汝南撤到了平春,雍宁麾下兵马更加强盛,已经隐隐然有喧宾夺主,取代薛周成为荆州之主的势头了。
正在攻打九江的薛周顿时大惊失色,顾不得再觊觎扬州富庶的城池土地了,当即传令退兵,准备返回荆州与扑灭雍宁之乱。
然而来时容易,撤退却难了。此时扬州各路的援兵已经抵达了湖口,总计四万三千人,加上赵江留守在九江城中的兵马,总兵力达到了近五万人。
眼见薛周退兵,,赵江当即领兵追击。
然而来时容易,撤退却难了。此时扬州各路的援兵已经抵达了湖口,总计四万三千人,加上赵江留守在九江城中的兵马,总兵力达到了近五万人。
眼见薛周退兵,,赵江当即领兵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