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无弹窗 第一二九章你还来世上做什么
赵旭看着普济,普济从背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包的严严实实的小包,解开之后,又拿出一个油纸包,再打开油纸包之后,里面是一个绸缎包着的四四方方的木盒子,他将盒子打开,里面却是一本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书。这是一本《金刚经》,赵旭也看不出有什么好,普济对赵旭解释说:“这是前唐玄奘法师亲自抄写的《金刚经》,我奉了方丈的话,和两位师兄要将此经送到凉州的龙泉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伙人非说我们带着的是什么藏宝图,他们从吴越国开始,一路追着我们,到了吴国与大唐交界的地方找我们的麻烦,为此,我的两个师兄遭遇不测。”
“他们还说我是侮辱女子的假僧人,其实都是为了抢经书制造借口。”
大唐和吴越国之间隔着吴国。玄奘法师历经重重磨难去西域取经的事情,早已经家喻户晓,他亲手抄写的经文,对于佛门弟子而言,自然十分珍贵,而吴越国崇佛,有这个藏经也很自然。
赵旭觉得世人以讹传讹,认为几个和尚小心翼翼,千里迢迢护送的东西肯定是宝贝,所以起了歹心,想据为己有,也是可能的。
“从吴越到凉州,穿过大唐,是捷径,不得以,贫僧穿成这样,请施主莫怪。”
“不怪,不怪,”赵旭本来想说既然路途这么艰难,你的两个师兄还都死了,前路漫漫,你恐怕也会有性命之忧,你怎么不回去。但是嘴里问的却是:“可以走了吗?”
普济说:“可以了,我之所以解释,是因为咱们要同行一段,这件事瞒着你,我心里觉得不大好。”
是这样吗?你是害怕我继着前面那几个蟊贼,在半路上有了非分的心思,才早点将“宝物”拿出来让我死了窥测的念想吧?
赵旭这会一门心思赶紧回家,至于这个萍水相逢的普济怎么想,他根本不在意。再说,昨天他看普济和那几个人缠斗的时候动作迅捷,自己恐怕根本就打不过他,就那一本佛经要是真的有什么藏宝图在里面,赵旭也没那个抢过来的愿望。
难道普济还怕自己到了人多的地方将他是个和尚的身份透露出去,好以此威胁?
这个吴越国的和尚!
不过一路上普济再也没有说话。
几个时辰之后,两人到了大路上,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野兽,赵旭这下就将那杆长枪给扔了,而后用衣服将刀给裹了起来。他的靴子里还藏着一柄匕首,样子像是个打猎的。没一会就碰见一个乡人,一打听,普济倒没什么,赵旭心说真是麻烦。
原来,赵旭被河水冲到了黄河的另一边,而陕州却在河的南岸,要回去,就要渡过黄河了。
这几天之中遭遇太多,上岸的时候昏头昏脑的,后来又是在荒原里,这南辕北辙的倒真是没想到。
普济去凉州也要过河,两人顺着大路走,到了集市上,赵旭身上有钱,取出钱币给自己和普济买些面食吃了,接着就来到渡口,准备搭船过河。
黄河两岸居民说话的口音差不多,问路说话的都是赵旭,普济总是不吭声,因此也没人注意他们俩。
河水滚滚,两边河岸却还有冰,赵旭回想这几天的遭遇,心情十分沉重。
临近过年,河岸边等船的人很多,但船只有限,每次来了空的渡船都听得喧哗叫嚷,人头蹿涌,大家你挤我也挤。不过浦头上倒是也停泊着一艘大船,但就是不载人,赵旭一问,听人说那船只已经被人包了,有了雇主。
一会赵旭听到叮当叮当,叮玲玲的一阵铃声,有好几匹马一路驰来,这些马脖子上戴着的铃铛雪白无暇,倒像是纯银打造的一样,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马车装饰华丽,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
前面来的那几匹马每一匹都神骏高大,鞍辔鲜明,马上的人一个个都膀大腰圆,穿着统一的服饰,腰中挎刀,当先的一个人大约三十来岁,身形高瘦,鹰眼高鼻,一看就是个厉害角色,他跃马撒缰,就到了岸边空闲着的大船那里,船上早就站着两个人在等,几句话后,这人跳上船,四下巡弋一番,而后又说了什么,下船返回了马车跟前。
“这是太原王家的人。”
这时赵旭身边有人低声的议论,有人听了就说:“怪不得这么大动静,原来是他家。”
赵旭却不懂什么太原王家,他几乎想张嘴问王家怎么了?很了不起吗?可是再一想自己何必多事。
就在这一会功夫,马车到了岸边,那艘大船上已经铺好了舢板,并且一直的铺到了河岸上面,刚刚那个个头很高的人上去试试舢板是否牢固,然后挥手,那两辆马车就先行直接的上到了船上。
赵旭觉得这些王家的人干这事情十分的井井有条,看来平日训练有素。
转瞬两辆马车都到了船上,那些骑手牵着马也上了船,有人收了舢板,那艘大船就要离岸。就在这时,赵旭看到先前的那辆马车里,似乎有人掀开帘子往外看,他远远的瞧到马车里的人眼似流光,螓首蛾眉,肌肤胜雪,原来是个俏丽的女子。
马车里的女子只是朝着外面轻瞥了一眼,就将帘子放下了。也就是这么一瞬,赵旭觉得这个女的柔情绰态,简直犹如春晓之花一般,美的不可方物。
那艘大船转眼离岸,赵旭和普济也终于挤上了一个船只,只不过人多拥挤,大家摩肩擦踵的,有人就大叫说别挤了,将自己肚子里的气都给挤出来了。
这人不说放屁却说成挤出气,船上的人听了都笑,他也乐呵呵的说:“你们都想什么呢?我被挤得上气不接下气,不行?”
河里还有浮冰时不时的飘来,船家为了稳妥,行走的比较慢,乘船的人无聊,有人就拉开了话匣子说一些乡间趣事。
这时有人问刚刚那几辆马车什么的,都是什么人?刚才说话风趣的人撇嘴说:“太原王家你都不知道?”
问话的人说的确不知,这人就讲:“我却知道。”
这人像是个小贩,赵旭也不知道“太原王家”是怎么回事,竖起耳朵听他说道:“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是自汉以来的四大名门望族,你们竟然不知?”
有人咕哝说谁关心这个干甚么?又不能当饭吃,我们这些泥腿子苦哈哈又不读书,字也不认得,什么四大家族五大家族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个小贩被人挤兑,一副你们都是孤陋寡闻的样子:“是不能当饭吃,但是这几家人却能影响你吃多少饭!”
更多的人笑小贩根本就是在强词夺理,是故弄玄虚纯属抬杠,小贩摆手说:“好好好,别的不说,我只说一件事,前唐文宗皇帝那会,太子求婚宰相郑覃的孙女,竟被郑家一口拒绝,搞的文宗很没有面子,他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郑、王耶?”
船上的人听了又开始议论,都不信还有拒绝和皇帝结亲的,又说这人一看就是走南闯北走江湖的,净是讲一些有上嘴唇没有下嘴唇的事情。
这个小贩嘻嘻一笑:“得!坐船寂寞,我说了你们听听,信了便信,不信也无妨,权当我没说,当我出气了,我又不能得你们一文钱。”
他这样自嘲,也没人和他挤兑了。普济见赵旭听的入神,轻声说道:“这人讲的是真的,不过说的不准确,崔、卢、郑、王是北魏时期对天下姓氏的排名,到了前唐的时候,已经形成五姓七宗的说法。”
普济见赵旭凝神,继续道:“在自汉代以来,众多的士族门阀之中,有五个姓氏的世家大族堪称豪门中的豪门,顶级中的顶级,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与太原王氏,由于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两个分支,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五姓七宗,也有人称其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这人说的,皇帝和郑家结亲不成,确有其事。无独有偶,前唐的时候,有个叫薛元超的宰相也说过,他自己平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五姓七宗家族中的女子为妻。而当时薛氏一族已经与韦氏、裴氏、柳氏三族并称为‘关中四姓’了,但是在面对五姓七宗的时候,仍需仰望。”
赵旭听着有意思,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普济刚才侃侃而谈,这下忽然有些不好意思:“我闲暇无事的时候,读书读到的。”
闲暇无事的时候读书读到的?赵旭猛然想到,这艘船上绝大多数的人可能都是不识字的,诵经读典,几乎没有可能。每日劳作之余,他们只认同自己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而普济这个和尚却不但日常参阅经书,甚至还有“闲暇无事”的时间去看经书之外的书籍,这是不是当今皇帝李存勖灭佛的一个原因呢?
普济却不知道赵旭在想什么,他又说道:“……身为宰相的薛元超娶不到五姓七宗的女子为妻,甚至还发生过皇室想下嫁公主给这几个世家,都嫁不出去的事情。清河崔氏因为嫌弃前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粹汉人,居然拒绝迎娶皇室公主。”
“一般人家,能有这样的好事,那肯定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然而这五姓七宗却根本不将公主当回事,你说……”
普济说到这里,被赵旭挤了一下肩膀,普济有些愣愣的,而后猛然惊醒,顿时一身冷汗。
普济说前唐李姓皇室不是纯粹汉人,他一直在吴越国,却忘了此时建立大唐的李存勖就是沙坨人。
此时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普济本身就是隐藏和尚的身份经过大唐,这会要是说话不注意,被人听到盯上,说不定会有无妄之灾。
普济闭嘴低头不言语了,赵旭却想,刚刚车里那个匆匆一瞥,美艳的女子就是太原王家的人了。像这样出众的人儿,将来也不知会开枝散叶到谁的家中?
一会船到了南岸,船上的人大家各自走散,赵旭要往西行,普济也往西,赵旭想早些到家,专检小路捷径,普济跟着,两人继续同路。
荒山茫茫,两人逶迤而行,也没有别人,赵旭问普济:“你刚刚说那五姓七宗不与他人通婚,那他们男子娶的是谁,女子又嫁给何人?”
“他们这几大家主要就是家族内部通婚。基本上,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缔结婚约,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世代缔结婚约,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缔结婚约,而陇西李氏则与范阳卢氏、太原王氏世代缔结婚约。”
赵旭问:“你说他们就那么瞧不上别姓,对皇室也不屑一顾,那皇室就不生气?”
“自然生气。但这几大家在每逢建立朝代之际均都出过大力,立下很多的功劳,因此皇帝与王室对他们也有所忌惮。要想削弱,也只能寻找机会,暗自动手。比如说,前唐的太宗李世民就命令重臣修《氏族志》,然而,在修撰初稿的时候,编修者居然无视皇室,而是将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唐太宗当然不喜欢,马上让其拿回去重改,日久天长,皇室宗亲的地位这才被抬高。”
“只是最后却收效甚微,对五姓七宗几乎没造成任何影响。后来科举完善,进士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地位越来越高,世家大族在人才方面的优势才被逐步蚕食,影响力开始出现衰微的趋势,但是他们在民间的威望依然无法撼动……”
赵旭听着,又想起了王家那些人鲜衣怒马的样子,继而想到了田蕊家的小丫头原碧骑乘的那个毛驴。
田家小毛驴脖子上戴着的那个铁铃,是怎么都比不过王家人那银光闪闪的银铃的。
普济读书很多,一路上赵旭问什么,他基本都能头头是道的讲述出来,这让赵旭觉得普济当和尚有些屈才,他起码应该去做个西席先生,也不至于将满腹的才华空对泥塑与青灯。
这一路走了好几个时辰,越是临近陕州,赵旭的心里就越是着急,恨不得一步就到了村里。到了陕州城外的桃林塞口时,普济说休息一下,歇歇脚,再好赶路。
桃林塞不是地名,而是一个泛指,从西汉时候起,潼关到陕州这一代的官路叫桃林塞。桃林塞口就是陕州道和桃林塞的接壤路口。
两人随便找了一家店坐下,要了面食,赵旭呼哩哗啦的接连吃了三海碗,才抹嘴饱了。
普济却一碗还没吃完,而且吃的慢条斯理。赵旭看的窝心,就要张嘴道别,这时听到身后有人议论,说曲沃遭到土匪洗劫,全村没有一个人活着。
赵旭听了浑身一颤,就要转回头询问,却又听后面的人说道:“缉拿通告都贴出来了。”
“怎么就知道是土匪做的?”
“那不有告示,这还有假?不是土匪,又会是谁?”
“那,是何方的土匪干的?那得有多少匪人?”
“我哪知道?那些土匪当然是高来高去,杀人如麻,来无踪去无影的,谁能看得清。”
有人问说:“你刚说全村人都被杀了,那谁报官说是土匪干的?死人还能说话,没人看到的话,这不是胡诌?”
被质疑的人“嘁”了一声说:“曲沃当时人并没有死完,有一个并没有立即断气的,报了官,而后才不治而亡的,还有,我虽不知道那些匪人,却知道他们有一个同伙是谁。”
“是谁?”
这人存心卖弄的却不说话了,恰好这时从路上进来一个人,这人接声说:“告示上说得明白,那个匪人的同伙叫赵旭,本就是曲沃村的人,是内应……”
赵旭一听,头登时“嗡”的一声。
“……这个赵旭为求钱财,谋财害命,投靠了土匪,十恶不赦,官服正在缉拿。新来的留守……”
赵旭这会怒急攻心,全身几乎炸裂,他的牙咬的紧紧的,两手握拳指甲嵌进了肉里,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普济觉察到了赵旭的反常,他将饭吃完,静静的看着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