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君兮:摄政王的冷清太后无弹窗 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担
他这个时候出面惩处那些百姓,反倒会坐实皇家残暴心狠手辣的名声,让沈君兮坐实那些诬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北辰修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人言可畏。
一年多前,沈君兮也是听到了这些,才会被南宫无言欺骗,对北诏充满恨意吧。
没有谁天生就应该为别人着想,天生就应该以德报怨,天生就应该善良的。
她只是想守护自己的家人,守护沈家的名誉,她又有什么错。
如今她遭人诬陷,落得如此声名狼藉的境地,这些曾经受过沈家恩惠的无知百姓,还将这些事当成饭后谈资一般津津乐道。
殊不知他们的帝王,为他们撑起一整个国家做屏障的帝王,早已对他们失望透顶,心灰意冷。
可位高权重者,就必须承受这些。
敬畏也好,诋毁也罢,这些都是他的百姓。
心怀天下,这就是帝王之道。
几分怅然回了皇宫,天空已是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一片,仿佛此时此刻北辰修的心情,压抑而又沉闷。
最终随着一道刺目的雷光,大雨倾盆而落。
北辰修的轿撵一直行驶到了凤栖宫,内侍凑过来替他撑着伞,可因为夏天的雷雨来势汹汹,还是避免不了的沾湿了衣角。
北辰修看见沈君兮的时候,她正站在窗边,似乎是几分急切的望着宫门口,可在舒月的劝说下又不敢撑着伞出门。
雨水将这两日的闷热冲散了些许,北辰修在看到沈君兮的时候,心便也跟着放晴了。
这就是他期许了那么久的生活啊,有娇妻在侧,儿女绕膝,此时的沈君兮像极了在家中期盼着外出的丈夫回来的妻子,平凡而又普通,却最是让人心动。
见北辰修回来了,沈君兮面上的神色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他去了半日功夫,与自己而言,竟像是去了半年。
所谓一日不见,思之如狂,大概就是这般模样吧。
可沈君兮知道,自己的夫君是北诏的帝王,有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是心中却免不了的自责,他的忙碌,皆是因自己而起。
如今京中的流言北辰修封的再紧,也难免会传到她耳中,她什么都知道。
一路走来,她经历了许多,也看淡了很多,她并不在乎外面的百姓如何说自己,只是忍不了他们那般诋毁沈家。
容不得他们那般构陷北辰修,说他包庇祸国妖后,说他昏庸无道。
北诏的太平盛世得以建立,靠的是帝王的运筹帷幄御驾亲征;靠的是沈家残余的旧部和萧家军队战场上的拼杀;靠的是沈君兮深入敌营最后反间计的智慧和巧妙……
靠的是将士的血和肉,靠的是主帅的智计无双杀伐果断。
盛世来之不易,却总有那些市侩小人,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一叶障目,不识功臣,不认君主,只会听信流言,便将其当做所谓的民意。
可位高权重者却偏偏就是要心怀天下。
他们享受着无上荣光,冠冕的背后,就必须要承受这些。
是好是坏,他们都是北诏的子民,身上流淌着的是北诏人的鲜血。
他们可以迷路,可以不辨忠奸,但帝王不能,他不能因为百姓一时的无知便出手残害,他需要做的是引导,让他们看清真实。
这便是帝王的不易。
昏庸无道简单,用残暴的手段让百姓闭嘴更是简单,可要做一个让百姓认同的明君,却又那般不易。
北辰修又何尝愿意承担起这些殊荣带来的责任,可他身上是北诏皇室的血脉,他就必须承担。
而这一切,他只希望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妻儿,想要独自承受。
可仅仅是这一点奢求,都不行。
沈君兮似是看出了北辰修眉眼间的疲惫,容色带着几分柔和,让舒月去关上了门,将一切风雨挡在屋外,替北辰修递上了一杯热茶。
“你方才回来,暖暖身子。”
北辰修心中一暖,接过来喝了几口,两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今天的事情。
沈君兮知道,若是有好消息,流言解决了,或是说幕后之人找出来了,北辰修就不会是这番表情了。
民心这种事情,最是难以把握,仅仅一天,又怎么可能会有进展。
最后沈君兮只能唇角微弯问道:“灵儿怎么样了?可醒过来了?”
北辰修点了点头,“有鬼医在,她会没事的。”
北辰修顿了顿,拉过沈君兮的手,包在自己掌心,笑容带着些许让人安心的感觉,“琪雅公主现在在府里照顾上官灵儿,上官钦已经在处理这些事情了,早晚会有结果的,兮儿,你别太担心。”
沈君兮嗯了一声,没再多问。
今早北辰修带着鬼医离开之后,她便一直在凤栖宫里,哪里也没去。
她深知出了那样的事情,整个京城一片哗然,皇宫里也难免会有闲言碎语,与其去担心和在意这些,到不如就留在自己的寝宫里,周围都是信任的人,免得听了那些流言心烦。
舒月怕她闷着,特意找来了几本诗词和她喜欢的兵书图志,外面大雨倾盆,砸在房檐上声音急促,密密麻麻,听着心烦。
倒是在墨海书香中,能寻得片刻宁静。
两人聊了一些今日的琐事,发现彼此的心情似乎都颇为沉重,沈君兮索性拉了北辰修坐在书案间,摸着自己的小腹,笑道:“还有三四个月的光景,这两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你若无事,倒不如陪我再想想他们的名字?”
北辰修这个时候,也无心管理那些政务和奏疏了,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不用去想也该知道那些奏章里面写了些什么,便打发云舒去处理了。
他坐在沈君兮身侧,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诗词,在心底叹了口气,将沈君兮揽入怀中,柔声道:“你身怀有孕,一天要多休息,怎的还看这么多书?”
沈君兮轻笑,觉得他实属多虑,便没有理会,将前面的书推开一点,下面压着一张宣纸,宣纸上字迹娟秀,写着几个名字。
“这都是我今日从书里摘出来的,觉着寓意颇好的名字,你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