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熵无弹窗 0422:议政
添堵的人,是大家以为的聋子耳朵,摄政王孙苗。就在众人度过了最初忙碌的个把月,准备有序的开展重建工作时,孙苗,这个哑巴了一个多月的摄政王,突然提出了一个议案送交至内阁:迁都武昌。
之前提过,迁都武昌这个话题,对于东吴来说不仅仅是话题,还实际操作过,但毕竟这么多年来是一直搁置的(本时空的孙皓没机会嘚瑟),怎么就被孙苗这厮突然提出来了?
以前还好说,有大帝孙权的战略构想,但时过境迁,现在再提这个话题,岂不是明示政治重心转移到了荆州?明摆着,这是王迪的狗腿子啊!被收买了!
作为内阁总理的李流,对于这个议案并没有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很是谦虚的表示:自己只是一介武夫,正在熟悉掌握政务处理,还是各位说说看法吧。
于是,“扬派”的几位大佬也不顾得这是否是什么引蛇出洞了,纷纷表示反对,找出了上天入地的各种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现在的东吴经不起折腾,易静不易动,还是好好恢复元气吧。
然而,不待李流发话,也无需御史台的邓朗挺身而出,摄政王孙苗一个人全接下了:
1.迁都不是在折腾,恰恰是为了让东吴更快的恢复,表面看,建业城内受损不严重,不,可以说是毫发无损,但是,孙皓当初为了拼凑战争经费,已经把这方圆百里给搜刮的够呛了,而且,主要的商业区秦淮河一带,可是实打实的被重创了,这其中,物资损耗好办,建筑被拆了也没问题,但是,人呢?流失掉的人口呢?本以为打完仗会回来,结果,等了个把月,鬼影子都没看到几个(李流暗笑,老百姓早就被忽悠走了,不会回来的,一些和荆州这一派有交集的上层人士也被他暗示透风了,而为了布局,自然在这种重大经济信息上口风很严,扬州本土人士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被蒙在了鼓里),不迁都怎么办;
2.之所以选择武昌,是因为武昌有基础,当初孙权虽然没几天就搬回了建业,但是,武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荒废,历代武昌都督都维系的不错,而且,那里靠近荆州,一旦作为首都确定下来,定然会招徕大量的人口,加速经济的复苏;
3.眼下建业城中各个部门机构的班子刚刚搭建,没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司也就不到三十人,勉强维持办公的样子,尤其是税务司这样的部门,简直快要累死了),负担轻,搬迁起来比较轻松,真要等后面队伍架子大了,反而增加成本,而且,作为政府办公部门,建业这个“老城区”实在是寒酸的很,听说武昌那里搞得有声有色呢,荆州牧有了把首府搬过去的打算,先前已经开始大兴土木了,只不过没有公开确认这一点,咱们可以先下手为强。
这三条列出来,全是实打实的技术论点,没有那种风水国运、日渐衰微的谶纬理论(谶纬学说曾经是风靡一时,但三国时代已经被彻底玩坏了),让诸葛靓等人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个孙子明显是有备而来啊,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和王迪那厮穿一条裤子了,否则的话,怎么会知道荆州高层的一些隐秘动作?再说了,孙苗这个货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大家心知肚明,说的如此头头是道显然是有亲荆州派的技术专家背后指点啊。
果不其然,因为对财政业务依旧是两眼一抹黑的虞昺为了不让自己在会上一问三不知被人嘲笑,破例在内阁会议上把税务司司长王著给带来,此种行为,简直就是“资敌”!孙苗发言完毕之后,王著这个没有情商的家伙,完全不顾及身份和忌讳,直接列出了一大堆数字:
经过将近三个多月的努力,各地已经有了对人口户籍的初步统计结果,后期数字还会有变动,但是不会有本质变化了,丹阳郡的在册人口320000人,合并之后的吴郡人口560000人,阳都郡190000人,豫章特区46000人,庐江35000人,临安郡94000人,不到1300000人了。王著还特意把建业人口单列出来:170000人,这里面包括了20000军队和1500名政府工作人员。
整个扬州不到一百五十万人口,荆州可是快四百万了……
战乱之后的第一个月算是观望期,之后两个月是逃亡人口归位的黄金时间,之后,数量即便有增加,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惊喜,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复苏和翻盘的希望有多大,众人明白,不论怎样施行人口刺激政策,都不会带来质变,因为这需要时间,而且,你刺激,人家王迪那里也在刺激啊,差距越来越大之后,不可避免的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跑到荆州求生存,你还能拦着不成?人家又没搞分裂,建堵墙老百姓也会翻过去的(不封锁还好点,封锁了只会物极必反)。
王著今天来只是个报数据的工具人,虞昺把他带来是个意外,但即便本尊不来,这组数据也会通过孙苗说出来(孙苗已经准备恶人做到底了,结果王著也来了,也就没必要多说,毕竟人家亲口说更有说服力),枯燥的数据本身还好,只是,和荆州对比之后,意义就不一样了。
单纯的王著不明白,也不想去明白,一个研究汇总扬州的数据为什么要特意在最后强调一下荆州的对比数字,但,这已经足以引起各位大佬的自行脑补了。
娘的,这是在恐吓吗?这是在赤裸裸的炫耀吗?如果不答应迁都的话,有很多办法让扬州各郡半死不活下去?
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永初,身为税务司司长,”见众人沉默不语,孙苗按计划又开启了下一个话题:“不只要负责统计这些户籍人口吧?”
言外之意,自然是要看看能收多少上来。
“摄政王,没这么快,而且,百废待兴,很多地方是减免的……”突然被虞昺带来开会的王著可不是托儿,不明白孙苗为什么会问这种白痴的问题,但,再没有情商,再是个大直男,他也知道,不能当众怼的领导下不来台,尤其是在智力这个领域。
领导就算是白痴……那也是国家机密啊。
“哦,是了,老夫真是老糊涂了,”并不算太老(也就是不到六十)的孙苗一拍脑门,自嘲一声道:“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坐吃山空都是个好听的说辞,没有山吃什么?其实就是抱着荆州大腿讨生活而已,但孙苗就是在提醒在场的诸位:别身为内阁大臣就真的以为自己怎样了,王迪要弄死你们都不需要造反和搞阴谋,只要把钱袋子收紧就可以了。
“呃……确实如此。”王著觉得这句话不是很好听,但也没有反驳,毕竟,事实嘛。
“还能坚持多久?”孙苗又问。
这个时候诸葛靓等人看向了虞昺,那意思是,你来不是当观众的,身为户部部长,总该知道点什么吧?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虞昺在那里装傻充愣,不由得无语起来。
“消耗很多,现如今已经十不存一了,毕竟,这里面先期支付的抚恤金以及公务人员的支出占了很大比重,”王著虽然将情势说的很严重,但是却一脸的轻松,浑不在意:“随着遣散军人和安抚周边灾民的工作完成后,没有一开始支出那么巨大了,所余钱粮还能支撑一个月左右,到时候荆州钱庄的第二笔款项也该到位了。”
也该到位了?这个时间节点很诡异啊,扬派们又开始抱有恶意的揣测起来:怎么就赶巧了,商议迁都的这个关键话题上,首期资金即将消耗殆尽,如果我们不同意迁都,或者故意拖延再议,那么,第二笔资金还能如约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