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人无弹窗 第二卷 卧龙篇(上) 第三百一十九章 反贼授首(一)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普名声夫妇绝尘而去,朱燮元道:“朱大人,反贼普名声逃走了……”朱由诚道:“嗯,不愧是脑后生有反骨的人,连逃跑都这么有气度,一马当先,誓不回头。”
信王着急地说道:“诚哥……朱由诚,你还这么有闲工夫,用朗诵腔说话,是不是要作诗啊。普……普什么那家伙已经逃走了,还不赶紧追呀。等到鱼入大海,兽走丛林,我们再想剿灭他就难了。”
朱由诚笑道:“我今天既然敢揭穿他,就一定做好了准备。我们权且在这里喝酒聊天,等锦衣卫的儿郎把反贼的首级献上来吧。”
早有侍卫进来把打翻的桌子扶正,再把地上的碎磁片清扫干净。
清理完毕后,一名侍卫问道:“诸位大人,要不要加点菜?”
杜文焕哈哈大笑,道:“虽然我和诸位同僚身手敏捷,保住了桌上的饭菜,但是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那就再加上十碟八碟的吧。”
其他武将也一起附和。
说罢,众武将把手里端着的菜盘放回桌上。
杜文焕拿着的是一盘红烧鹿蹄筋和一碗炖鹿肉,难为他了,一碗炖鹿肉起码有半碗汤,他居然连一点汤也没洒出来。
朱燮元略有些尴尬地说道:“让朱大人见笑了,朱某手下养了一帮贪吃鬼,还好他们颇能打仗,不算是完全的酒囊饭袋。”
朱由诚微笑着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火铳。”
朱燮元也笑道:“朱大人心情不错啊,居然还唱了起来,看来反贼授首只在顷刻之间。朱大人文武双全。武能安邦定国,文能写文谱曲,刚才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雅俗共赏,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可惜刚才只唱了一句,能否唱全了给我们听听呢?也让我们感受一下歌曲中大明人不凡的气度。”
信王也说道:“是呀。是呀,好歌共欣赏,妙曲同聆听。诚……朱大人真不够意思,创作了新歌也不教教我。”
朱由诚拍拍信王的肩膀,道:“这也是临时有感才唱出来的,等会宴会结束就教你。”
说完,朱由诚便唱了起来。这首歌就是后世流传甚广的《我的祖国》,歌曲表现祖国的广阔美丽,人民的善良好客。以及面对敌人的勇敢与无畏,此时唱出来非常应景。
虽然是清唱,没有丝竹伴奏,但朱由诚唱得声情并茂,众人还是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唱罢,大厅里响起了震天的叫好声,一把一把的铜钱洒了出来。
铜钱?大厅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这是哪个不开眼的把洒钱出来。这算是打赏吗?
唱歌的是朱由诚,朝廷正三品的大员。给他打赏,当他是下九流的戏子吗?
几名武将知道做错了事情,把身子往后缩,仿佛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是他们干的似的。
朱燮元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怒道:“胡闹!这是干什么?”
朱由诚哈哈一笑,不以为忤。道:“别抢,别抢,地上的钱都是我的。我唱了一曲,嗓子都快干了,这点钱正好买酒润润喉咙。别说。看来本官的歌唱得还真不错,以后丢官罢职,就以卖唱为生吧。大明好啊,只要勤快,就不会饿着。”
众人一齐夸朱由诚雅量高致,有宰相的胸襟,日后入阁,前程远大,泽被苍生,夸得朱由诚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客套完毕,诸将又回到桌子边大嚼起来。
信王悄声问道:“诚哥哥,你是哪里人呀?你的歌里唱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个河,应该指的就是长江吧。你和我一直住在北京,从来没有到过江南,歌词中的神来之笔,不像出自久居京城的人。还有,你喜欢米食,不喜欢面食,这也是江南人的饮食特点……”
朱由诚暗赞,信王果然是个聪明人,发现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了。
朱由诚有点郁闷地答道:“其实我是哪里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从记事开始就生活在京郊的破庙里,大概、或许我是沧州人吧。因为一个六岁的小孩从江南流落到京城,山高水远,困难重重,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近一点倒有点可能。至于能写出这首歌,是我从书上领略过江南的风光,再加上沿路所见,有感而发。或许,我上辈子就是江南人吧。”
最后一句话倒不是骗人,因为转世夺舍前,他一直生活在江南。
他们正在轻声交谈的时候,朱燮元好奇地走到黄金箱子边,伸手把箱子盖打开,却惊讶地发现箱子里面是空的。
他不由问道:“朱大人,这个箱子怎么是空的,难道这是你的诈敌之计。不错,还特地打了个黄金箱,功夫下得很足啊,难怪普名声会上当。”
朱由诚哈哈大笑,道:“对付普名声这样的三流货色还用那么麻烦?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中午时分朱大人拦着,十个普名声也被我砍了。”
这句话,朱由诚倒没有吹牛,相比于造反标兵奢崇明、安邦彦,普名声实在是弱爆了。普名声起兵仅一年,就在惶恐不安中死去。
之所以沙普之乱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全是普名声的妻子万思丝坚持造反。不过这种造反就是躲在山沟里当马贼,对大明根本没有威胁,后来她的女婿沙定洲趁明清易世时的混乱起事,规模才有所扩大。
朱燮元好奇地问道:“那么这个黄金箱是从哪里来的?”
信王抢着说道:“黄金箱确实是奢崇明打的,而且里面确实装的是许多人与奢崇明暗通款曲的信件。本来我打算顺藤摸瓜,把写信的人——不管是夷人还是汉人,统统抓起来。不过朱由诚说,要维护夷乡和谐的大局,所以我们当着夷人的面把信烧了。”
“妙!”朱燮元拍案叫绝,“有些夷人参加叛军也是迫于无奈,按《大明律》,造反是诛九族的重罪,九族之中如果有人加入叛军,不管他是不是叛军,也应一并处死,所以往往造成一人造反,全家皆反的局面。与叛军通信也属于造反,如果不妥善处理此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引起新的动乱。朱大人当众烧信,给夷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大凉山从此安定了。”
几个人谈谈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朱燮元心中有事,担心锦衣卫未必制服得了普名声,不免有点坐立不安,食不甘味。
突然门口有侍卫禀报:“朱大人,镇抚使陈国齐前来汇报战果。”
朱燮元心里一紧,不知道普名声究竟有没有落网,赶紧说道:“快传。”
侍卫站在门口不动。
朱燮元大怒,正待说些什么,朱由诚笑道:“这里有两位朱大人。您虽然贵为兵部尚书,但这名侍卫却不是来找你的。”
说完,朱由诚转身对侍卫说道:“传。”
侍卫这才转身出去。
朱燮元有些尴尬,跑到别人的军帐里发号施令,这可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事情。看来,普名声作乱一事让他的心情有些不平静。
陈国齐大踏步地走进大厅,手里提溜着两颗人头。
见到朱由诚,他行了个军礼,朗声说道:“朱大人,某将幸未辱命,一举击溃普名声叛军,打死打伤一千余人,余者尽皆被俘。普名声和万思丝两人负隅顽抗,被乱铳打死。现有他们二人的首级在此,请朱大人查验。”
朱由诚嫌恶地挥挥手,道:“本官不看这种肮脏东西,让其他军官验上一验。”
朱燮元心里着急,当下也不顾脏不脏,走到陈国齐的身边,拎起那两颗首级一看,果然,这正是普名声夫妇俩的人头。(未完待续……)
ps:搬家中,书太多,打包不易,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