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无弹窗 第六卷 逐鹿中原 第一百四十五章 “突围”
readx;周军收兵回营踏踏实实的准备吃晚饭,城内的耶律和里、韩德枢等一干契丹官员守将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急的想着对策。尽管在周军的干扰下重新架桥可能性不大,一时想不出更好办法的耶律和里也只好一面命工匠出城修桥,一面考虑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役夫背土埋壕,为城内守军铺出一条出城通路出来——哪怕这条通路也会成为周军进城的捷径。
只是,修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丈宽的护城河虽远比野外的那些个江河窄得多,可一来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空间狭小,工匠们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二来,留给这些工匠修桥的时间非常有限,就算他们都是鲁班再世,要想在耶律和里所要求的期限内把桥修成,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城外的周军又不是傻子,不可能坐视城内工匠修桥而不理。实际上,从修桥工程刚一开始,周军的干扰与阻挠就没停过。冷枪、冷炮,以及“保安军”骑兵有如训练骑射之术一般施放过来的冷箭,时不时就会光顾各处修桥现场。虽说这样的袭扰对工匠或者在现场监督的兵士并没有造成什么惨重伤亡,除了极个别太过倒霉的家伙命丧当场,其他不幸成为周军目标的人至多是胳膊腿上挂个彩,可这种随时都可能丧命或者留血的恐怖气氛带给现场兵士及工匠的压力却绝非一般人能够承受。是以,所谓的修桥工程前后不过进行了几个时辰,便因为工匠们无法忍受压力,宁可被砍脑袋来个痛快,也不愿意出城,而不得不于阴历六月初三中午时分,在耶律和里无奈的命令声中匆匆结束。
桥修不成,想要出城就只剩下背土填壕一途了。可事情说起来容易,真到了要做的时候,无论是耶律和里、韩德枢,还是城内的其他官员守将,谁也轻易下不了这个决心。毕竟,桥修好了可以随时拆、随时烧、随时毁,不给周军可乘之机。但护城河填平了,却不是一时半会能恢复原状的。而有了这些个出城通道,一旦出城突围不成,到时候周军只需要撵着己方败兵的屁股,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的杀进城中。更何况,在大规模反击的情况下,即便有少数兵将突出周军包围,也会成为后者斥侯侦骑追杀堵截的目标,其成功将消息传递到天子手中的可能性实在令人担忧。
时间就在耶律和里的犹豫不决中一点点过去,直到阴历六月初三傍晚,一名心腹谋士的一句“城外周军兵力有限,以六、七千人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毫无纰漏绝无可能。我军大举突围固然难以成功,可若是派出小股人马秘密潜出城池,未必就不能躲过周军的监视,从其防御缝隙之中穿营而出,北上给天子送信”的提醒,却令前者茅塞顿开,在赞赏谋士的同时,亦对自己当局者迷、钻牛角尖的表现暗自苦笑不已。
其实,以耶律和里的才智,未必就真如其自己所说是“当局者迷”,就真的想不到用上述方法去给天子送信。只能说,在周军包围辽阳城、特别是对方将近半兵力派去堵截北上的耶律隆先部,只以六、七千人马围城后,耶律和里潜意识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破围、如何击退周军、如何将辽阳城变成天子避险、重振大辽雄风的根基之地,而并没有将应对的重点放在如何给天子送信上。如今,周军以非常规手段封锁了辽阳城,使得城内空有数万守军,却有力使不出,不得不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周军的长处相抗衡,以至一筹莫展的困境,终于使这位东京留守耶律和里放弃之前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据心腹谋士的提醒去改变策略。
有了新的方向,耶律和里再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将属下官员召来,根据那名心腹谋士的建议,制定出了一套新的突围方案。
当晚午夜,根据事先的计划,两百余名经过精挑细选的契丹死士分为四组,尽力避开周军那时不时便会腾空而起的照明弹的光亮,自辽阳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缒城而出,借着夜暗的掩护泅渡过护城河,徒步向周军大营方向摸去。
尽管周军安排了不少游骑沿辽阳城外围巡逻,且安排有专门的炮兵班组不定时的向辽阳城方向发射照明弹,以防守军趁夜突围。可面对周长三十里的辽阳城,手中只有六、七千人马的邹振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包围圈和封锁线上出现一些破绽和纰漏也就在所难免了。是以,从四个方向潜出城池的契丹精兵除了西面那一支因为被周军巡逻骑兵发现而遭到堵截之外,其他三路均成功突破周军封锁线,现身于周军大营之外。
当然,成功穿越封锁线并不代表突围行动已经成功。一方面,西面那组契丹死士被发现后,整个周军大营都被惊动,近千一直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两个由“飞龙军”与“保安军”混编的应急骑兵营立即集结起来,准备分路搜寻、围捕可能已经渗透成功的契丹军。另一方面,由于需要泅渡过护城河,因此这两百契丹死士均是徒步而行。就算能够借着夜暗躲过周军骑兵最初的搜捕,想要在天亮之前跑出周军的搜索范围,也绝非易事。于是,就在周军两个应急骑兵营准备出发之际,辽阳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八座城门先后打开,数千青壮百姓在上千渤海、女真悍卒的驱赶之下涌出,分成数十股,将自己背上的一个个装满泥土、沙石的麻袋投入到护城河中,大有不惜任何代价,将护城河填平的架势。
如此一来,周军围城兵力不足的缺点便显现了出来。如果手中兵力充足,邹振远大可一边派那两个应急骑兵营出去搜捕契丹死士,一边调集兵马封锁各座城门,阻止城内守军背土填壕。可手中只有六、七千兵力,却要防守周长超过三十里的防线、阻止分成数十股的城内百姓背土填壕的邹振远,现在却不得不于两难之中做出选择——是集中兵力阻止守军背土填壕,还是分散兵力去搜捕很可能已经成功潜过封锁线,且不知去向、不知数量的契丹死士。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放过契丹死士,至多会让耶律贤等人不来辽阳城、转逃它处——这还是在杨克复失手的情况下。可若是让城内守军填壕成功,不但自己此前的封锁策略会完全失败,而且阻击蜂拥而出的城内守军,也远比搜捕那数量不定却绝不会超过三百人的契丹死士要困难得多。因此,不过是一转念间,邹振远便已有了决断:不去理会那些可能已经成功潜过封锁线的契丹死士,专心致志的对付背土填壕的城内守军。
虽说就可能性来说,背土填壕行动更多的应该是为了掩护那些个死士的佯动手段,可谁也不敢保证这不是守军所使的虚实相济的计策。一旦周军将重点放在搜捕那些死士身上,佯动很可能立即就会变成实攻。是以,深知自己目前第一要务的邹振远不敢也不会去冒这个险。于是,一道道将令自中军大帐传出,一队队兵士亦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指定地域,在几乎连绵不绝的照明弹协助下,以猛烈火力对那些在渤海、女真悍卒的逼迫下卖力背土填壕的青壮百姓进行吓阻。
本着尽可能减少汉人百姓伤亡的原则,对于那些出城的汉人青送壮百姓,周军的火力打击以“吓”为主、以“杀伤”为辅,力求把这些个无辜的百姓吓回去。而对于那些在后面负责驱赶的渤海、女真悍卒,则是绝不留情,发现一个消灭一个。以至到后来,这些个渤海、女真悍卒根本不敢跨出城门半步。没有了有如凶神恶煞一般的渤海、女真悍卒在旁边催逼,本来就对自己被驱赶出城填护城河、当炮灰怨声载道的汉人青壮百姓自然是尽可能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出了城门随手将背上的麻袋往护城河里一扔,然后转身就往城里跑,根本不在乎那里是不是自己应该扔的位置。如此一来,这背土填壕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背土填壕确如邹振远所料乃是一条虚实结合的计策,眼见周军置那些个潜出封锁线的死士于不顾,全力阻止城内青壮百姓背土填壕。而在周军火力打击干扰下,汉人青壮百姓明显出工不出力,只怕填到天亮也填不出一条可以跨过护城河的通道来,想要“变虚为实”显然已无可能。再加上,按时间计算,东、北、南三路死士应该已经成功突围。所以,躲在北城怀远门城头偷偷观察的耶律和里在这种毫无效果的背土填壕行动进行了约半个时辰后,终于下令停止驱赶百姓背土填壕,将所有人全部撤回城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