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架空传无弹窗 正文 第十五章 泼天大志
真的是皆大欢喜了吗?”朱棣嘴角噙着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缓缓摇头。/ 、В. c o \“只怕未必吧?”
杨荣见朱~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忙说道:“债券和股票都兑现了,百姓们得了实利;陈天平、裴伯耆恢复安南陈朝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当初助纣为虐与胡一元、胡汉苍为伍的安南人只要及时投降,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实权的有邑贵族;将士们轻轻松松打赢了这一仗,却又得到了不菲的奖励……”
“问题就出在这一仗赢得太轻松了。”朱棣打断杨荣的话。“你想啊,这一仗赢得这么轻松,战后那么多人都得了好处……这种好事,谁不想多来几次?”
杨荣瞥了一眼朱~,见他似笑非笑地说道:“郑和下西洋后,与大明建交的的国家更多了。比如苏禄、占城、缅甸、西洋琐里、爪哇、泥、三佛齐、罗、真腊、古里、柯枝、甘巴里、满剌加、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不剌哇、阿丹、苏门答剌、麻木、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然而这么多小国,却仅有苏禄自愿加入了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
朱棣顿了顿,象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呵呵笑了起来。“就连那苏禄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也未必能够说是自愿……你还记得那年苏禄入贡时,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的情况吗?”
“记得。”杨荣此时也嘴角含笑。“当时微臣真是吓了一大跳。之前与苏禄并没有太多的来往,只知道苏禄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那年苏禄东王,西王、王率领家眷一行三百余人前往中国,礼部一直以为苏禄是前来入贡的。谁料到在大殿上,苏禄东王竟然表示要求举国并入大明,而所谓地贡物便是苏禄国的土地以及丁户。当时大殿之上群臣或疑惑或惊喜,无人能保持常态,唯有皇上镇定自若。”
被杨荣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马屁,朱棣愉快地摇摇头。“朕当时其实也吓了一跳。”
朱棣慢慢回忆着。在他地记忆中,苏禄请求将国土、丁户编入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其事,但这件事却是发生在乾隆年间,而且乾隆拒绝了这种好事。当时朱~也不知道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提前发生,于是在大殿上只是不动声色地说“朕知道了”,事后却命令东厂对此事详加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之前苏禄国在海滩边救了一位遭遇海难的大明人,而那人竟然自称是大明使者,只因遭遇海难而丢失了证明身份的使节。苏禄东王一听说是大明地使节,自然不敢怠慢,于是赶紧询问此人来意。那人便说是奉了大明皇帝的旨意,来说服苏禄国王向大明臣服,进献国土。除此之外,此人还向苏禄索要了一艘船以及大量财物,然后返回了大明。等“大明使者”离开后,苏禄三王便对此事一本正经地讨论了一番。不知道是心慕中原繁华还是惧怕大明的强大,总之最后苏禄三王达成了将国土进献给大明地共识。
得知事情地来龙去脉后。朱棣便顺水推舟答应了苏禄东王地要求。
只是考虑到苏禄国地特殊情况。因此只是将苏禄人当成熟蕃对待。在苏禄建了一个府并派遣流官过去之余。却仍然将苏禄三王分别册封为土知州、有邑贵族。配合大明地流官对苏禄进行管理。
杨荣还是第一次听说苏禄自请并入大明地内情。不禁讶然道:“那冒充大明使节之人后来回到大明了?冒充国家使节是为死罪。但促使苏禄并入大明却是大功。不知皇上是怎么处理此人地?”
“还谈不上怎么处理此人。”朱~笑着说道:“苏禄地造船技术很低。那人从苏禄骗得地只是一艘不大地渔船。勉强航行回到大明已是老天保佑了。不过那人还从苏禄还骗得了大量地财物。返回广州将便将船和财物都卖掉了。然后换了一艘能够远航地船便再次出海了。”
“又出海了?”杨荣先是惊讶。然后恍然。“他大约是自知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逃遁了。”
“……也未必。其实那人你也认识。”
“微臣认识此人?”杨荣地嘴巴张大的能够塞进一只拳头。然而杨荣毕竟记忆力惊人,仔细回忆片刻后,他试探着问道:“难道是那个周?就是那个说是要往最南方去才能逃过一劫地周。”
“不错,正是此人!”朱棣的语气中略微带着一丝羡慕和感叹。杨荣地记忆力和心思之灵动,若朱棣是不皇帝,那真是和他比都没法比的——人比人真是得死啊!
“即便没有犯下冒充使节之罪,大约周也会想方设法往南边去……”朱~悠然叹了口气。“已经五年多的时间没周的消息了,也不知道他现在究竟在哪里。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发现澳州了……难道他真的往南极去了?”
“如果周回国,朕也不让他去探险了,就派他却说服周边的小国。朕派的正式使者们甚至没能说服周边的小国酋长们并入大明的有
而周那个冒充的家伙反倒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了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对于朱棣的自言自语,杨荣也不好说什么。一阵沉默后,朱棣却主动回到了刚才的正题。
“刚才朕说过了,安南战争赢得实在太过轻松,而且战争红利却又不菲,人的贪欲难道是有止境的吗?百姓难道不希望继续购买那种债券和股票?将士们难道不希望多有立功的机会?就算是刚刚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安南人,难道就不希望借着八十万大军正驻守安南的机会与宿敌占城彻底解决历史上地恩怨?”
“朕派了使者向周边小国传达让他们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要求,可是应者廖廖。可见,很多事光用嘴巴说还是不够的。所以朕已经给张辅送去了一份密旨,让他随机应便。安南周边地缅甸、罗、万象、占城等国不肯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那便是拂了朕的面子!其实即便朕不下达旨令,可张辅身为征夷将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八十万大军外加安南的军队在手,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作臣子地,总要从全局全盘着眼着手,才能跟上朕的庙貌筹运!”
“毕竟八十万大军远征安南,耗费了多少钱粮精神!偏偏在安南又没打什么恶战。若是占城等国说不加入有邑贵族体系就不加入,而张辅就这么率领着大军回国,国人会怎么看张辅?慢道是占城,就连天下人也要小看他们那支‘天兵’,更会小瞧朕!”
“在缅甸、暹罗、占城、万象这四个国家中,占城与安南宿怨极深,所以朕敢断定,张辅接下来肯定会派信使给占城,强令对方立即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若对方不答应,张辅必定先斩后奏,率军杀入占城。”
杨荣凝神听着朱~似自言自语,又似在向自己讲述的话,抚膝叹道:“微臣明白了。八十万大军一仗打下来,战死者尚且不足两千,加上染疫而死地战士也不足三千。整个战争结束,远征大军连死带伤也不过一万出头。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不容易去了安南,一路上消耗也是不小。若是不趁机多做些事,那也是浪费了百姓们所纳之赋税。”
朱棣笑着点头。“张辅抰击败胡氏之余威,或许不用打都可以使得占城屈服——若是占城不识时务,远征大军外加安南当地军队共计百万有余,其雷霆一击,占城必将化为齑粉。
占城之后,再缅甸,再暹罗、再万象等国。将中南半岛诸国收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后,还可以向南洋,向南亚诸国施加压力。”
“不过,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缡,朕所说的中南半岛、南洋、南亚地理面积太过广阔。光靠那支安南远征军,别说一路打过去,就算每个小国都闻风而降,因此只需要一路走过去,走到最后士气也会给磨没了。”朱~站起身来,慢慢踱步,因此杨荣看不清皇上此刻是什么表情,只听得皇上的声音显得沉重浑苍。
“所以说,这里面有个恰到好处地分寸问题。既要想到目前,又顾虑到长远。待到那支远征军基本上每名将士都立有足够的功勋成为有邑贵族之后,朕会将远征军就地解散,命他们回到各自的领地去。在此之后,朕也不会再继续派遣军队去远征太远的地方——至少是不会从陆地上派遣数目如此庞大的远征军。朕的打算是,给已经加入大明有邑体系地有邑贵族们下达征战令,让他们给仍然没有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小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加入大中华共荣圈。这种事也不需要太急迫,慢慢来,花个上百年时间也不要紧。”
杨荣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万万没有想到皇上居然有如此地心胸谋略。然而令杨荣更加意外的是,当今皇上地志向却并非仅仅如此。
“之后几年,大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日本很不安分。尽管日本地幕府将军清剿了沿海的海盗并且将二十名倭寇头目送过来,却不肯答应在日本划出一块地供明朝驻军用。之前对安南大举用兵,又一直对鞑靼进行着打击,朕只好忍下日本幕府将军的无礼——但这个帐,却是迟早要算的!”
“朝鲜的表现也不行。朝鲜国王虽说勉强同意了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却坚决不肯在朝鲜境内分封其他的有邑贵族。朝鲜国王如此固执,朕很是不喜。不在朝鲜境内分封其他有邑贵族,那还叫什么加入有邑贵族体系?!朕打算派黄俨前往朝鲜索取牛马以供军用,再顺便带些铜佛像、佛骨和印佛经的纸张回来……”
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仿佛有些不好意思。“为了加强大明与朝鲜的友好关系,黄俨去朝鲜后,还会顺便带些朝鲜女子回来服侍朕……”
历史上的朱棣很宠爱一位朝鲜女子,并且将之册封为权妃。权妃出身于朝鲜地名门望族,这位书香世家的千金兰心慧质,知书达理。加上她容貌秀丽,风姿绰约,少女时代就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朱~已经很克制自己了,并没有大肆扩充后宫,但是对于这个与自己命中有缘地女子,朱棣还是
期待的。
“朝鲜女子中若有好的,朕会给予相应地封号,并且将其父兄册封为有邑贵族,看那朝鲜国王是否敢违抗朕的旨意。若朝鲜国王将拥有封号的朝鲜女子地父兄册封为封臣倒也罢了,如若不然,那么辽东指挥使司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朱棣呷了一口茶,看着殿外飘忽不定的菲菲细雨,嘿然一笑。
“鞑靼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虽说鞑靼太师阿鲁台至今仍然不肯投降,反倒试图毒杀准备投降的鬼力赤,但幸好鬼力赤机灵,连老婆孩子都来不及带就这么单身跑到大明来了。在鞑靼大汗已经向朕投诚地情况下,那阿鲁台竟然又立了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看阿鲁台那种劲头,好象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他阿鲁台活得不耐烦了不要紧,可朕准备在征服鞑靼之后还要进军瓦剌、西亚、西伯利亚。在没有彻底征服鞑靼之前,却也宜轻易向瓦剌宣战。朕只希望底下的北方的有邑贵族们能够早些将阿鲁台的头颅送过来。那时,朕才能安心地向西扩张。”
杨荣此时才真正明白这位年过不惑的中年皇帝的泼天大志,于是离座长跪。“皇上圣虑远大,臣愚昧。臣虽是文官,却也愿领军去鞑靼生擒阿鲁台献俘阙下,若该酋穷途自尽,臣亦必解尸赴京,以慰圣躬。”
朱棣摆摆手。
“朕只是心急,却也知道此事难办。鞑靼是游牧民族,阿鲁台若是不愿与你交战,你便是在漠北逛三五个月也未必逮得住他。大军在漠北消耗太大,三五个月就能够消耗一省数年地赋税。”
杨荣嗓子里咕哝了句什么,说不清是感动还是震撼,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皇上……”
“你能勇敢请战,朕也很欣慰。不过,这件事却也不必再说了!”
军队方面实施了精英政策,那两百多万希望凭借自身实力获得更好生活地普通军户则是最佳的后备军。对于北方地游牧民族,有着以人头换茶叶的制度和不时以车骑联合作战地形式进行扫荡的政策,谁能受得了?阿鲁台如今已经成了秋后的蚱蜢,能蹦几天?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主要是探路,因此没能说服沿途国家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但郑和率领两万余人的船队却已经在沿途建立了一些中继点。那些中继点,或者是威胁强占,或者是利诱购买、租借,总之可以充当殖民点的功能。将来凭借这些殖民点,更容易扩大明朝对那些国家的影响力——即便将那些小国变为殖民国也并非不可能。当然,朱棣却觉得如果单纯地将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小国变为殖民地还不够好。最好的选择却是逐渐将之演变成为大中华的一员——至不济,也要将之变成类似于英联邦的成员国那样的大中华联邦成员。
此外,这次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如今已经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剩余商品,因此工商业比历史上更加发达了。
而中国的棉布、丝绸、茶叶、瓷器又处于极其有利的垄断地位,因此中国在未来的贸易中将获得更多利益已经成了显而易见的事情。
吏治利用了高薪养廉、主官负责制、收入与成绩挂钩、首告无罪制度以及鱼效应,尽管不能彻底令每个官员都合格,但已经比过去的情况好得多了。只要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年终便会有一份保证家人足以过上有足够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反之,稍有违法举动,就有可能品尝牢狱之灾的滋味。当然,在大航海时代,倒是有很多罪犯不必坐牢。不过,不坐牢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以罪犯身份被流放到殖民地会有很多苦头吃。
至于说土地问题,在能够任意开发殖民地的年代,至少三百年内不会出现缺乏耕地的现象。仅开发殖民地这一项便可令大明至少多享受百年国祚。
科技方面,使用了特殊的专利政策,商人和工匠们发明的积极性极高。如今蒸汽机的效率已经提高到可以产煤区大量运用的程度了。或许不久之后,中国便能够抢先进入蒸汽机时代了。
文化方面是最简单的。让解缙这个大才子老老实实地搞《永乐大典》就成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后世因为各种原因,《永乐大典》居然只剩下百分之三四了。为了安全起见,朱~决定在永乐大典成书后下令再制作至少一份副本。而完成副本后,则将此作为一项事业,让读了书却考中功名的读书人有份工作,那就是聘请读书人誊抄全书。此外,还可以将副本向社会开放,在自愿的前提下让民间以单册的形式刊印发行。
那么多项改革已经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剩下来的时间里,朱棣甚至完全可以轻松下来享受生活了……
只要将来别年纪大的时候患了失心疯,大明必将越来越强盛,在朱~的有生之年变成一个超级强大的大帝国。到时候,一个永乐大帝的称号还跑得了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