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六金身无弹窗 正文 第1189回 最胜王印
这部经在蒙藏地区也持诵得非常普遍,过去在蒙古地区有各家轮流供养僧人每天念诵《金光明最胜王经》的习俗。经重点在寿量品以下之四品,寿量品系记叙王舍城之信相菩萨怀疑佛之寿命仅有八十岁时,四四佛即现身明佛寿之长远。忏悔品、赞叹品则谓金鼓光明之教法、金光明忏法之功德。此后之诸品则叙四天王镇护国家及现世利益之信仰。西域诸国对四天王之崇拜,以及中国金光明忏法之流行,均因信仰经所致。)
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迴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迴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圆满五妙欲
无漏胜妙供
愿散脂大将
及以诸眷属
恳请纳受已
令我及眷众
所做一切事
无劳速成办
此善作迴向
一切有情母
悉证无上觉
在此,可加个人愿望
锦衣玉食人人都会羡慕,可同吃一碗饭,能喂出脊梁挺硬之人,也同样能喂出骨头疲软之辈。所以豪门当中的富贵财帛是最难传承接续的。比如满清灭亡后,很多无能的八旗子弟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过去叱咤风云的势头早就被洋枪洋炮给打没了。有点儿出息的,早年间就开始经营家业,力求上进,不肯坐吃山空。中不溜的那些呢,就投身到梨园或其他行当。这些优秀子弟无论到了什么时代,都能立身不倒。至于缺少干劲的没落之流,便当了讨饭的乞儿,宁可天天吃残羹剩饭,也不想着自食其力。
所以人的成功绝对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必须要对自己下下狠手。而修密教的人,对那些神秘的咒语、手印追崇至极,几乎有大半的行者每天都在做着“天降悉地”、“神佛赐财”的美梦。他们几乎忘了,“自助者天助”、“君子以自强不息”才是通往人生巅峰的不易之理。
其实密宗绝对不是豢养懒虫的工具,修密法也不是为了一步登天、坐吃山空。我们登坛行道,终日勤念诵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命运的束缚,博得一丝机会。
人想求取事业的进步,除了需付出相当的努力外,也必须同时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行者每天修奉尊,朝夕虔礼,就是要以丹诚恳切之心来感格到法界中的贤圣。
可法界那么大,你应该如何下手去寻找到能给自己创造机会的尊呢?一旦碰到这种问题,恐怕十有**都会哑口无言。当然,有能力的师父可以帮助你挑选,但若没有这个能力,不一样会陷入到迷茫之中吗?
所以释迦如来才讲了一部《金光明最胜王经》。他把赢得机遇,增益财富和经世致用的道理部通过谈话的式宣在这部经之中。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来,能够好好钻研它,就足以帮助自己摆脱厄运,斩获功名。而人世间的利禄福寿,也都能够依靠经渐修渐得。若能通达经祕奥,上可圆证大道,下能匡世济民。如此珍贵的灵,实在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试观金光明法会的参与者,包括了很多天神地祇。他们不约而同地开显出除病、延命、求宝、求伏藏、求神通变化、求驻颜长龄等微妙的法门。毗沙门、吉祥天、辩才天、坚牢地神,这些鼎鼎大名的诸天神王为了助成金光明法会,各各奉献神咒、仪轨,而真言宗的祖师陆陆续续将这些法传承了下来。如此珍贵的法要,作为身负传授的人来,自然要适当地为信众普传一些窍诀。
散脂,也可翻译为“僧慎尔耶”,如果要用中解释一下,就是“正确了悟、察觉万象、洞悉一切”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叫他“正了知大将”。
他在法界当中,属于“药叉”一族。根据宗意大阿闍梨口诀,与西大寺流叡尊上人《西月大要补注》所记载。法界中的药叉,总共分为四大部类。
一为“能解脱”
二为“所解脱”
三为“能动转”
四为“所动转”
第一“能解脱部”,以金刚手为部主。部药叉神多为十地菩萨所化现,专司护法,协助大乘行人阐教利生。此部尊神善摄一切明咒,于金刚手宫殿互演妙法,长劫不息。
第二“所解脱部“。以无能胜为部主。部药叉神多居仙山宝窟,或雪岭绝峰。通天地理,把握阴阳造化。密教所谓“长年窟”中,多有此等尊神寄居。与阿修罗为友,颇知药法,得享遐龄。
第三“能动转部”,以莲花面为部主。部药叉神多以器杖修得灵应,工巧伎艺,诸天莫敌。而此部尚有四大药叉住持于金刚地际,常行慈忍,冥益世界。
第四“所动转部”,以金刚锁为部主。部药叉神多以禅寂入道,不恃持明,不修咒诵。参晓五大种性,擒制内外二气。以大定持身,以妙观为用,通达物相,遂发神变。能入诸三昧,能动诸天宫。跨海吞日,优游乎界外。
上述的四大部包含了所有的药叉种类,而散脂大将则属于第三“能动转部”。
这位大将在真言宗有很多祕典,安祥寺流、慈云尊者所承西大寺流,都有这位尊的完整修法。西大寺流有“正了知大将一印法”,仪轨自始至终唯有一道手印,但每个环节的观修口诀都不相同。而安祥寺流则有“散脂大将十大印法”等不共之法。
在密有散脂大将根咒和“最胜王印”的祕密修法。
南无金光明最胜王经7遍一遍一顶礼
结散脂大将最胜王印,观《金光明最胜王经》中的“胜”字飞至手印当中,释放金光,笼罩自身,而后专心诵根咒。简体“胜”,繁体“勝”都可以。
根咒近似发音如下。
拿摩布达呀拿摩达嘞嘛呀拿嘛桑噶呀
拿摩鉢啦喝嘛呀拿嘛印得啦呀
拿嘛希佳睹嘞喃嘛哈啦佳喃达地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