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术士无弹窗 正文 467 雪域风水,魔女晒尸
文成公主入藏改善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她所带去的中原农作物以及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除此之外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现西域高原的地形像一个罗刹魔女仰卧,在风水学上这种地形叫“魔女晒尸”,很不吉利的。
于是为了趋吉避凶,镇压魔女的煞气,通晓风水的文成公主便在魔女的心脏处建立了大昭寺,并把释迦牟尼的神像放进去镇压。红山的布达拉宫,镇住了魔女的心骨,后来又在她的肩、足、肘、膝、掌等处建立了寺庙,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镇魔十二寺”。针对其他风水不好的地方,文成公主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改善。从此,雪域高原果真少了许多灾祸,日益强盛,佛教也盛行起来。
王钟坐在飞机上,看着手里的旅游地图,不由的深深被为文成公主的手笔所折服。这样的布局王钟也能做出来,但是王钟自问没用动一个国家的力量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吐番当时虽然弱小,但是在弱小也是一个国家啊!
这也和过去风水师的地位有关系,在古代风水师是十分受到尊崇的。特别是一个有名气的风水师。走到那里都会受到礼遇,真是往来无白丁。那里像现代的风水师,已经完全依附在权贵富豪的门下,甚至在一些人看来纯粹是坑蒙拐骗之徒。古代的风水师,在做一个大的风水局的时候,一个家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都会为他服务,移山倒海不在话下。
就在王钟缅怀前辈,感慨当今的时候,飞机也落在了拉斯机场。
拉斯曾经是吐番的国度,更因为其国家是政权合一的原因。拉斯到处能看到宏伟的寺院,还有穿着红色僧服的喇嘛,
只有亲自踏足这片神秘的土地,你才能了解到其中的神秘。这里神奇的故事很多,更有十大神秘现象,至今没有人能够破解,也许很多年后也不会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萨格尔王站在高处,眺望大地....”
王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机场,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突然,一个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这个老人被一群人围在中央,静静的听着这个老人低声吟唱,
说书人,拉斯最神秘的人。也是雪域十大未解之谜之一。这个说唱人正在讲的正是格萨尔王的故事。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着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型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
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
“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
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格萨尔的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你能不能为我们讲讲文成公主的故事?”
一个健壮的小伙有些起哄的说道。
“就是,我们要听文成公主的故事!”
“我可以为你们讲,那我就讲一段文成公主进雪域的故事把!”
老说唱艺人没用被人难倒,笑着唱了起来。王钟本来想要离去,但是听到说唱人说的内容,他的脚步又停了下来。因为老人说的内容竟然是雪域的风水图,但是比王钟了解的更加的清楚,就连其中的细节,老艺人也说的明明白白。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一大批共五千五百名精晓各种技能的汉族工匠及中土的佛教高僧和风水师,而文成公主本人也精通风水之术。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仔细的观察整个雪域西藏的地形,她看到西藏的宏观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风水上也叫“魔女晒尸”,是一个大为不吉之地。
娥圹湖恰是罗刹女的心脏;红铁山就好似那罗刹女心骨的形状;东方的切玛(沙山)形像罗刹女的****;南方的地形如蝎子抓食;西方的岩形如魔鬼巡视,北方直达梁多地方一带的山形,如象群的战阵;东南界为凶神游地;西南界是恶鬼聚处;北方是部多(魔鬼名)的卧处。此外,还有贡巴山形像摩竭鱼(即大鳄鱼)吸引和吞食螺状,朗峨伽(意为天门开处)的窄狭天空,像一把利剑;萨峨伽(地户开处)的地形,像一只猪鼻等,这都是恶劣的风水。
为了镇压住四刹魔女的大凶风水,文成公主在娥圹湖上奉安释迦牟尼像来镇压罗刹女的心脏;而已建成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恰好镇压住罗刹女的心骨;并在罗刹女的左肩上建察珠寺;在右肩上建噶察寺;在左足上建仲巴江寺;在在右足上建章丈寺;在左肘上建脱扎空厅寺;在右肘上建贡波布曲寺;在左膝上建江扎冬哲寺;在右膝上建绛真格杰寺(慈云宏善寺);在左掌心建康隆圹度母寺;在左足心上建坝卓杰曲寺。
文成公主进而又在察日区建智慧度母寺以镇压罗刹魔女的左翼;在昌巴区建弄伦寺(镇风寺)以镇压罗刹魔女的右翼。这是西藏历史上着名的“镇魔十二寺”。文成公主决定还在其余的一些恶劣风水的地面上,分别建筑了佛塔、石狮、大自在天像、大鹏、白螺等来改变风水。从此以后,佛教在西藏也随之而兴盛起来。”
“真的假的?”
四周的民众有些怀疑的看着老说唱艺人,毕竟在当今,沧海桑田,很多东西都消失在时间当中,现在的人不知道也实属正常。
“那还有假。这可是格萨尔王亲口告诉我的!”
老说书人一脸自豪的说道。其他几个本想质疑的人,也将话咽进了肚子。可见格萨尔王在雪域的地位十分崇高。老说书人见人们不再说什么,轻轻的又唱了一段格萨尔王的故事。
格萨尔王,名字叫觉如。《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即氏族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格萨尔故事的源头。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等地放牧,由于叔父离间,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o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轶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o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
近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高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觉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贵人,您给的太多了!”
老说书人看着摸着手里的钱币,有些喏喏的说道。
“不多,老人家你刚才讲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王钟笑着说道。
“真的多了,听一个故事哪里需要这么多钱!”
老说书人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在给贵人说几个故事吧!我要说的是雪域的一些奇事!”
老说书人拨弄了下琴弦,高声唱到,雪域有奇事。。。
王钟静静的听着,老说书人讲的是十个没法解释的事情,这十个事情中除了说书人以外,还有虹化,红雪,伏藏等。不过大多数都被人当作趣闻,没用人知道,但是王钟却不这么看,至少虹化和伏藏,他就能够解释一二。按照他的境界,归去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种奇异的现象。
伏藏是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
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
识藏是指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伏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
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王钟入定的时候曾经打开过伏藏,得到过藏在其中的传承,不过与其说是被传授的经文,不如说是过去生中无意间记忆的,打开伏藏就是打开过去生的记忆,不过这种事情不是主动的,只能靠种种机缘巧合。
无垢光尊者曾在《句义宝藏论》中,指出过学密宗的上等瑜伽士,应有的四种成就相,即:
(1):无余微尘而成就。
(2):为度化他众以满天彩虹之光身而成就。
(3):光身消于虚空而成就。
(4):肉身直接消于虚空而成就。
而这几种成就,实际上就是虹化了。在《金刚萨埵意镜续》中,也曾说道:「修密法者所得涅盘有二种,一为正等觉,二为现前觉。所谓正等觉,即是以无余肉身而成佛;所谓现前觉分有数种,即修密者圆寂时出现彩光、妙音、坚固舍利、大地震动等瑞相。彩光有二种:光环如虹幕相、光线如梯形相。若现光环相者,五日后安稳得现前成佛;若现光线如梯形相者,七日后现前成佛。妙音有二种:若轰然作响,七日后现前成佛;若有物体相碰声者,十四日后即现前成佛。」
即在圆寂虹化时,肉身直接成就虹身,飞入清净刹土。
即在圆寂虹化时,以智能火焚烧异熟肉身,成就光蕴虹身。并出现了虹光、地动,彩云等等瑞相,身体缩小,或仅剩下头、指甲,甚至完全也没有剩下。
在雪域历史上,虹身成就的事例非常之多,其中最惊人的记载,出自于《前译光明史》中,据说从噶丹巴德协修建白玉噶托寺,而形成宁玛派中噶托法系后的七百年间,竟然共有十万人获大圆满虹化光明身成就。
而即使到现代,西藏本土上虹化的事例,仍屡次出现。足可以证明虹化成就确实存在,决非虚妄之言。(未完待续。)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