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甲午后无弹窗 正文 第277章 军机处改革
第277章 军机处改革宋哲的效率很快,第二天就上表,建立类似于责任内阁的军机处。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首席者为领班军机大臣,其下设有外务大臣、度支大臣、军务大臣、商务大臣、法务大臣、邮传大臣共六名军机大臣。
实际上这个个新的军机处,已经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再是当初雍正为了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军机处了。
而是一个类似于内阁的地方。
不过宋哲并没有准备亲自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宋哲推荐李鸿章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李鸿章要资历有资历,要威望有威望,要能力有能力。
宋哲还知道李鸿章在一九零一年处理八国联军入侵而签订的《辛丑条约》后就病逝。换言之距离现在李鸿章只有一年多的寿命而已。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哲不是官场中人,压不住现在中国的局势。至少现在中国东南的总督、巡抚就不甩宋哲,钱也不上缴了。要不然中国再穷,也不至于户部只穷到只能够挤出三百万给宋哲扩军。
外务大臣:是处理国家外交任务的,比如两国经济上的合作和决定停战时的谈判的。宋哲推荐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伍廷芳担任。
伍廷芳广东新会人,而宋哲也是新会人,两人算是老乡。
当然,这不是宋哲选择伍廷芳的原因,伍廷芳的能力和出身非常符合目前朝廷的要求。
伍廷芳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和英国人关系不错,至少在英国在东方大本营香港任职,和一些在话英国权贵说得上话。
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宋哲自然不是对伍廷芳百分百的信任,他安排了前中华民主国外交部.部长陆九卿担任礼部右侍郎,算是往外交上安插了心腹。
度支大臣,职权和户部差不多,都是管钱的。
这个自然是由康有为担任了。
军务大臣顾名思义管理军权的。宋哲当仁不让的担任此职。其实宋哲不当领班军机大臣还有一个牵扯到军务大臣的原因。宋哲麾下没有一个能够拿的出手的名将,能够担任军务大臣一职。
小罗伯特.李、威廉等人可以。但他们是外国人。
冯西山、汪典文则是资历太浅了,没有足够的战功支撑。
商务大臣就是醇亲王载沣的了,还担任着总理衙门的醇亲王载沣怎么可能不担任一个要职。
法务大臣:监督大理院及京、外审判、检察,以维法治。
经过种种考虑,宋哲最后推荐唐景崇担任。
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些熟悉呢?
没有错,这个唐景崇就是台湾民主国第一任总统唐景崧的胞弟,担任左都御史。唐景崇虽然是唐景崧的胞弟,但要论起做官唐景崇却要比哥哥强不少了,早朝过后。此人果断投靠宋哲,而且替他哥哥做下的事情表示悔恨。
谈话中隐晦的提及唐景崧的近况,自从抛下台湾逃亡回国后,唐景崧的日子也不算好过。先是革职查办,还差点比捉拿到京师。不过当时唐景崇担任礼部左侍郎,还曾经担任乙未年科举考官。在唐景崇的帮助下,唐景崧这才免去牢狱之灾。即使如此也不能继续为官了,回了广西老家修建书院。
近年来搭上了康有为的路,弘扬新学。不过戊戌政变的事情发生,差点没有把唐景崧吓得半死,现在还在家里面养兵。
既然唐景崧日子也不好过,宋哲自然不会迁怒他的胞弟唐景崇了。最后欣然接纳了唐景崇。
邮传大臣:邮自然是指邮票等,传则是交通。这个部门主管:航运、铁路、修路、电报局、电话等都归邮传大臣管。
邮传大臣重要性不言而喻,宋哲这次没有搞什么平衡,直接让台湾首富林维源担任邮传大臣。
当然林维源也是有这样的资格担任这个职位。
林维源一直以来陆陆续续都有给清朝捐钱,清朝自然不能够没有一点表示,哪怕只是有名无实的虚官,林维源也官至正四品的太仆寺少卿。
要知道捐款做到这个职位。可不是一般的困难。毕竟低级官职清朝可以随便卖,但过了四品就有资格上朝和皇帝对答的了。
光绪帝想不到宋哲居然没有当领班军机大臣,而是让位给李鸿章这个光绪帝的老对头。
只是光绪帝现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付宋哲,只好答应下来。当然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哲这份军机处新名单,还在光绪帝的底线上。
七个军机大臣,康有为、醇亲王载沣,这些都是帝党成员,光绪帝信任的对象。
伍廷芳、唐景崇这些都是大清的老臣子了,让他们在位,总比其他人在位要好。
宋哲、林维源占据小三分之一军机处,光绪帝可以容忍。毕竟现在宋哲已经成为清朝实际上的权臣,北京城内卫除了三千武毅军外,全是宋哲的兵马。
最后一个李鸿章,光绪帝虽然看对方不顺眼,但无论怎么样说也好,谁也不能够否定李鸿章对满清的忠心。
李鸿章一生都在为满清的延续呕心沥血,如同蜀汉的诸葛亮。绝对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评价来李鸿章之于满清的一生。
十月十四日,通电全国,军机处改革,落实责任制,并宣布七名军机处大臣的任命。
天下登时一片哗然,更是议论纷纷。
在这其中,百姓怎么议论大家还不知道,但新闻界的议论已经新鲜出炉了。
宋哲名下的新闻报自然是力挺宋哲的了。
新闻报:《东方雄狮苏醒了!》
新闻报在宋哲的大笔资金的支持下,再加上战略方向没有走错。已经成为江南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每一期都能够卖出十万份以上,他的报道也影响着很多人对朝廷这一次军机处改革的看法。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次军机处改革的。上海晚报就报道:《换汤不换药,何以救国?》
文章中大力抨击,认为国家现在内忧外患,不可能真的大力改革。军机处改革实际上还是老一套。而且为了凑集军费,各地肯定又会苛捐杂税。
《字林沪报》则和大部分报纸一样。持中立态度,不吹不黑。
《中国未来。还需长远看待。》
《军机处改革,中国腾飞的第一步?挂羊头卖狗肉?》
各种文章充斥在市场上,让市民也议论纷纷。
慈禧坐不住了,怎么才短短半个月时间,那宋哲又掀起风波了?不行!自己可不能够当哑巴,就在旁边看着。
慈禧提出初步改革,争取民心。
不过这个提议刚刚提出,就遭到反对。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当初百日维新为什么失败?还不就是现在聚拢在慈禧身边的一帮大臣极力反对的缘故。
当初因为反对变法才聚拢在慈禧身边。现在你慈禧要变法,这是叫荣禄、载漪这些大臣何去何从啊?
变法还没有提出个草稿,就不得不夭折了。
但慈禧也知道,不做一点事情出来,争取民心,可不行。
荣禄建议道:“老佛爷,所谓民心不过一些泥腿子。很容易糊弄。老佛爷真正要争取的反而是另有其人。”
慈禧虽然不惜荣禄卖关子,但还是问道:“爱卿说的是何人?”
“东南各地总督,只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所谓民心就已经站在老佛爷你这边了。”荣禄抿了一口茶,又说道:“臣建议派人游说各地总督、巡抚,可以给予他们加官进爵的许诺。必要时甚至不惜允许世袭罔替!”
慈禧听到最后的四个字,登时脸色大变,说道:“这岂不是裂土分王?哀家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荣禄咬牙说道:“得不了各地总督支持,老佛爷和我等,下场恐怕更加不堪设想。”
顿了顿,荣禄又说道:“臣今日读书,看到一法兰西皇帝曾经说过如此一句话。臣今日以此话送太后:‘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慈禧沉默良久,吐了口浊气,道:“小李子!”
李莲英从外面进来,连忙应道:“奴才在!”
慈禧右手轻轻抚着左手上的玛瑙金戒,吩咐道:“传总理衙门大臣启秀、大学时徐桐、左都御史兼内务府大臣怀塔布立刻入宫觐见。”
“喳!”李莲英应诺道。
启秀、徐桐、怀塔布几人连忙入宫。
怀塔布的妻子和慈禧有亲戚关系,仗着这一层关系,怀塔布率先大胆问道:“不知道老佛爷突然召见奴才等,有什么吩咐呢?”
慈禧徐徐说道:“自然有要紧事情,而且关系到哀家能不能将那逆臣贼子杀了,重回京师。”
怀塔布三人一听,却是禁不住脸色微微一白。我擦,如此重要,恐怕风险也不少啊!
慈禧下面的话,就印证了他们的猜想:“哀家准备派尔等到东南,游说各地总督、巡抚。”
怀塔布三人自然不大愿意了,到了东南可就孤家寡人,万一被哪个总督或者巡抚绑了,送去京师表功,他们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挨着。
只是慈禧并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此事事关重大,非哀家亲信不可为。三位爱卿,可否让哀家信任?”
别看慈禧是在询问,但语气却不带疑问,反而铿锵有力。大有你不答应,我就让人把你拉出去砍头的味道。
怀塔山、启秀、徐桐三人只好毕恭毕敬的说道:“奴才等,为老佛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慈禧是老政治家了,自然知道给一棒子后给一颗甜枣的道理。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哀家也是明白的,事后自然少不了封赏。哀家在这里许诺,无论事情成或不成,每人官升一级。如果能够说服三省效忠,宗室者,封王!徐学士虽然是汉人,但哀家也许诺封一个郡王,事后少不得各位为一任总督。”
怀塔山、启秀、那桐三人虽然知道这次慈禧肯定会厚赏,但想不到这赏赐会如此之“厚”!这可是封王啊!
这样的事情,估计也就是刚刚开国的时候,才能够有如此丰厚的赏赐了。
怀塔山、启秀、徐桐三人登时斗志昂扬起来。
启秀率先说道:“老佛爷,奴才这就跪安,回去准备出发事宜。”
怀塔山和徐桐二人连忙也接着说道:“老佛爷等也跪安了。”
慈禧嘴角不由翘起,露出隐秘的笑意,徐徐说道:“你们急什么呢,哀家还没有吩咐完毕呢!且静下心来,听哀家细说你们的任务。张之洞和刘坤一乃是江南重臣,对他们的拉拢最为重要,必要时间可以许诺封王……”
……广州……
两广总督府。
因为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将总督府夷为平地,后又被逼让出两广总督府原址,由基督教在原址上修建了大教堂名为石室圣心大教堂。
两广总督府不得不选择新地修建,这倒让两广总督府多了几分新气象,里面还有一座洋楼。
此时里面正爆发着一场激烈的争辩。
李鸿章的心腹幕僚刘学询道:“东翁万万不能够北上啊!到了北方,东翁就是一尊泥土菩萨,尊你的就拜上一拜,不尊你的,东翁你也没有办法。”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则说道:“不!这可是好机会。那宋哲是什么人?不过是一投机分子罢了!醇亲王载沣是什么人,北京城的官儿都知道了,不过是靠着祖上荫庇的贵人罢了。做事犹豫,耳根子软。父亲到了北京后,定然可以重登权位!”
顿了顿,李经方又说道:“而留想广东又如何?不过是一守门犬罢了!”
刘学询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道:“请东翁让左右离开,就我和大公子一人留下来,我好说让东翁不北上的理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