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儿妈无弹窗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学堂
陆凌的心都快被萌化了。软软的触感,水汪汪的小鹿一般的大眼睛,嘟起小小的嘴巴,脸也鼓成了一个包子,真是可爱到了极点!
陆凌不由的声音更加轻柔,“乖……你可以再大一点再来啊,别哭了。”
不说还好,一说那个小妹妹眼泪刷的一下就掉了下来,弄得陆凌手忙脚乱的安慰。
夏梅见此无奈的轻笑,那大婶脸上也满是失望,大家都知道,陆凌不会永远都在这里教学,若是只是举人还好说,要是考上了进士,那便有一官半职,肯定是不会留在这里教书了。
所以,这等长大了的话,就是句空话了。
见那小姑娘哭的实在伤心,夏梅犹豫着上前说了一句,“婶子……你看要不这样,你回村再寻两个大点的孩子,几个孩子一同行路,应当会安全些。”
夏梅也是不忍心这姑娘就错过这次机会,若是能识字,也是好事一桩,若是错过了,估计就没有下一次了,这姑娘看着机灵的很,惹人心疼。
夏梅这般说,那大婶犹豫了一瞬,看向陆凌,陆凌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大婶这才露出欢喜的表情,就要拉着那小姑娘给陆凌跪下,陆凌赶忙让开,夏梅上前扶起他们。
苏氏这事端了一碗糖水醪糟出来待客,见这情形一愣,“这是怎么了?”
夏梅笑道:“没什么,就是这婶子她家住得远。又想让姑娘跟着你家陆凌学认字,我便让他们多寻几个孩子,结个伴也安全一些。”
苏氏闻言也点头道:“没错,是这个理儿,凌儿自然是会教的,但是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咧!”
说着话,苏氏拉着那两婆孙坐下,将两碗糖水醪糟端给她们:“家里没啥好的,来喝完汤,歇歇脚吧!”
那大婶激动的手微微发抖。看向苏氏和陆凌的眼中带着感激的光。哆嗦着对自己孙女道:“小暖,快谢谢夫子跟婶婶!”
小姑娘果然听话的放下碗,乖巧的福了福身,“小暖谢谢夫子和婶婶。”
“快起来吧。乖孩子。快趁热喝汤!”
苏氏瞧着这可爱的小闺女。喜欢的不行,她生了两个,都是儿子。可盼着一个闺女了,如今见到这么可爱的小姑娘,更是疼爱的不行,一眼就喜欢的不得了。
婆孙俩坐了一会就走了,约定找到同行的孩子再来,苏氏送走他们时还念念不舍,抱着小姑娘亲了好几口。
夏梅也挺眼馋的,可是想到她肚子不争气,一直没动静,不禁心里有些黯然。
送走他们,陆凌也放了那群小萝卜头们下学,自己回屋温书,苏氏拉着夏梅进屋说话。
啜了一口热茶,夏梅抛却自己心底那丝黯然,冲着苏氏笑笑:“苏姐姐,还是你泡的茶最好喝。”
苏氏抿唇轻笑,“也就是你不爱喝茶罢了,要是你是那爱茶之人,必定看不上姐姐我这点手艺了。”
“哪有,姐姐这手艺,我看在那王城,都是排的上名号的!”
苏氏笑的更加高兴,娇瞪夏梅一眼,“就你会说话!”
夏梅嘿嘿一笑,端着茶杯又喝了半杯才放下。
想了想,夏梅有些犹豫的问道:“苏姐姐,你觉得陆凌……能在这里教多久?”
苏氏微愣,皱眉想了片刻才道:“……怎么着也得大半年吧,这考试结果出来了在能定论,说起来,也就这几日吧,若是凌儿一次中举,那以后也是举人老爷,不用上税,不跪官,在县令面前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可是就算这样,也只是个举人老爷,没有一官半职。所以我瞧着,凌儿是想要继续考进士的,这样也得等到明年,那这一年的时间,有大半年都得待在家里,应该都能教导这群孩子了。”
说完,苏氏又有些担忧的道:“若是……这一次没有中举,那么凌儿就会继续考,学堂下半年开学,这中间的时间,也能留在家里。”
夏梅点点头,苏氏说的非常贴近现实,连最坏的情况也考虑到了,想来她心里也是做好了准备的,这样夏梅倒是不担心了。
不过,“苏姐姐,这隔壁村的孩子要是送过来,你这小院是不是小了些?”
闻言苏氏顿住,看向夏梅,见她认真的模样,也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个问题。
这村里就十几个小孩子,再加上隔壁的孩子,起码得有二十个了,这院子的确小了,最近陆富年都是在门外劈的柴,因为院子里太挤了。
“这……”
苏氏皱眉,这倒是个大问题,总不能让隔壁村的孩子不来?
夏梅叹气,“苏姐姐,你还没想过,咱们相邻的,可不只是那一个村子,还有两三个村子,距离咱们都不远呢!若是他们听到消息,将孩子送过来,都是乡里乡亲的,咱还能不收?”
“镇上的夫子走了,好多孩子都没了学上,我想着,要不,干脆让陆凌开个学堂好了,这样地方就宽敞了。”
苏氏惊讶的瞪大双眼,不可置信的望向夏梅。
“夏妹妹,开学堂?!这可不是一句话,那是要有正规的章程的,并且村里也没有适合做学堂的地方啊!”
苏氏被夏梅的提议吓到了。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家儿子会成为正式夫子的那一天。
她也是从小认字读书的,印象中夫子是位古板刻薄的老人,课程要求非常严格,并且不喜爱女孩子,每次作业都布置许多。
但是苏氏还是从心底里敬畏又惧怕夫子,总觉得开设学堂的人。都是胡子一大把的老人。对于最近自家儿子教书的行为,她没当回事是因为觉得,这不过是小打小闹,不算得什么。
此刻猛地一听夏梅建议,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夏梅也挑眉笑道:“为何不可?苏姐姐,就算陆凌此次不中,那也是秀才,大渝规定,秀才就可开设学堂教学,收取束脩。更何况。你家凌儿如今尚未弱冠。未来还有大把时光,去争取美好前程,你又为何认为不可呢?”
虽然夏梅这般说,苏氏仍然觉得不妥。皱着秀眉犹豫的道:“可是……要正规章程……这也很麻烦。村里又没有合适的学堂……”
听到这样的顾虑。夏梅更加胸有成竹,无所谓的轻笑道:“苏姐姐,这些都不是问题。衙门那里由我去说,我与他们有些交情,此事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至于学堂嘛,”夏梅沉思片刻,仿佛下定决心般道:“也包在我身上吧!”
“我会告诉村长,我出资在村里建一间学堂,村里人干活就是,不能收工钱。”
苏氏觉得夏梅今天一定是不正常,尽说些让她惊掉下巴的话,迷茫了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苏氏十分认真的问道:“夏妹妹,你今日受什么刺激了?”
夏梅翻个白眼,拿掉苏氏在自己额头上的手,无奈的道:“苏姐姐,我是认真的!”说着,夏梅幽幽一叹,“虽然村里人对我不算友好,但是也不算坏,老村长在世时更是对我多有照顾。他老人家临走前曾嘱咐我,要是有能力,多帮衬村里人一把。”
“之前我原本打算在村里建立粉条的作坊,这也是个产业,能为村里人带来一个进项,谁知道……总之就是打了水漂,我心里过意不去,如今能为村里修建一所学堂,我十分高兴,也算是给唐宝积德吧!”
夏梅此番话可是真正的心里话,还是第一次在别人面前说起村长的嘱托,她一日都未曾忘记,建立作坊的确是自己需要的,可是建在村里,却是看在村长的份上了。
而作坊没建起来,夏梅突然想到,若是能为村里建立一座学堂,实在是极大的善缘,时机也正好,错过可惜,于是夏梅才开始劝说苏氏。
苏氏听闻这番话,心底微微讶异,没想到老村长竟然会对夏梅做这样的嘱托,虽然作为村民她很感激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村长,可是作为夏梅的朋友,苏氏却是涌起些许不悦。
“夏妹妹,你也真是太善良了,村里人怎么对你的,谁不知道?好多些人都看着你家的银钱眼红,背后不停的编排你,你怎么还这般……”苏氏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词:“天真?!”
夏梅“噗嗤”一声笑出来,看着苏氏急红脸的模样甚是感动,又觉得分外可爱,安慰道:“苏姐姐莫急,妹妹知道其中利害的。虽说村里有些人对我不够友好,但是这与孩子总是无关的,这么多孩子总要上学,你看看你家陆凌才多大?就已经能成为夫子,教导学生了,我只是拿些银子,有何不可呢?”
夏梅这般说,苏氏也无法反驳,只能在心里暗叹夏梅实在是太善良,太心软了,村里那些人那么排斥她,都能以德报怨,这种品德实在是令人汗颜。
既然无法阻止,苏氏也只好妥协,无奈的道:“既然你打定主意了,我还说什么呢?你尽管去凌儿商谈吧,若是他同意,我也没啥意见。”
“耶!”夏梅高兴的挑起来,熊抱了一下苏氏,才风风火火的跑出去找陆凌去了,苏氏见此,不由得摇头轻笑。
与陆凌说了一下,陆凌心中也是惊异,没想到夏梅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思索片刻,陆凌便同意了。
既然夏梅有意,他也该成全,更何况,他自己也很愿意担任夫子一职,他局的这是一项新的挑战,兴致勃勃。
打定主意之后,夏梅就趁热打铁,直奔李家。开门见山的同李晟道明来意,不出意料的,让李晟大为惊喜。
开玩笑,这建立学堂可是十里八乡都享福的好事,本来大山村出了陆凌这样一个秀才,已经是分外难得,若是如今再修建一所学堂,那大山村的地位必然提高一大截,成为附近几十里村子的领头者。
这件事对于大山村来讲绝对是天大的好事,李晟哪能不同意,欣喜之余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夏梅出资,村里人绝对半个月就能建起一间满意的学堂。
夏梅欣慰的轻笑,站起身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村长你多操心了,我明日将银子给你送来,剩下的事我也没时间,你就看着办吧,若是银子不够,再跟你吴哥说就是!”
李晟笑的见牙不见眼,高大的个子此刻高兴的像个孩子,摸着脑袋笑道:“行!嫂子你放心吧!绝对办的妥当!”
夏梅满意离去,李晟激动的在屋子里转圈圈,不顾小李氏迷茫担忧的眼神,转身就跑了出去,这件事,一定要先告诉二爷,他老人家主持,定然更加可靠!
……
晚饭时候,夏梅在饭桌上跟吴松说了这事,吴松也很是高兴,他小时候家里没钱,虽然宠着他,可是也没到能送他上学的地步。再说他小时候皮的很,哪里坐得住?所以还真没上过学。
后来小小年纪出了门,才发现不识字有多痛苦。于是他才厚着脸皮,明里暗里的学习识字,练习书写。
直到进了镖局,师父勤加教导,他这才弥补了小时候未曾上学的短板,就算这样,他这一手字,也是练了许久才有的成果呢!
如今,村里的孩子若是能在村子里上学,这条件可是好太多了,虽然自家娘子心善,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因为,隔壁那陆家小子争气,将来说不定还是个举人老爷,这样的人,在村子里教导两年,那也是一段佳话。
夏梅也是这般想的,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陆凌,若不是他愿意教导这些孩子,若不是他这大半年都愿意在村里教学,那这学堂也办不起来啊!
如今,总算是了了夏梅一桩心事了,说起来,她还真要谢谢陆凌才是。
夏梅要出资修建学堂的事,很快传遍了村子,李二爷特地从床上爬起来,召来村里人宣布了这件事,当然了,更多的是为陆凌讴歌颂德,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主要思想就是人家多么高尚,付出那么多不求回报,大家也要积极参与,不然你将来孩子,都没脸进学堂那个门!
村里人也激动的不行,没有那个父母不为孩子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满足孩子自然尽力满足,于是当即就有许多汉子表示,自己愿意出力,免费修建学堂。
就连那些大婶小妹,都积极表示愿意送饭,帮助村里,修建起学堂。
李二爷望着下面激动的人群,欣慰的点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