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娘子无弹窗 正文 第九百五十三章 暴毙
杜九妹没有心情继续散步,便回到禅房。她要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长辈和阮灏君,给他们提供线索。吴碧莲和杜九妹的关系一般,现在她既然请求杜九妹,想必提供的消息也是真的,就和杜元儿之前一样。
正好广陵王和杜大山,阮灏君在,至于娘亲,估计是去安排晚膳了。
见杜九妹进来,阮灏君让杜九妹坐到他身边,还给杜九妹倒了一杯水,道:“你的嘴唇有干,喝水。”
“谢谢。”杜九妹轻笑道,夫君好贴心。
看到夫妻两个如此恩爱,做长辈的也放心。
“九儿,你刚去哪里了?”阮灏君问道,“我正想去找你,你就回来了。”
“我在西边散步呢。”杜九妹道,“不走走,吃不下晚饭。对了,我刚才遇到一个在贤德苑的朋友吴碧莲,是广陵府吴家的人吴碧莲,她告诉我一个秘密。”
“九儿,之前有姑娘总是和你过不去。现在又有很多人有事都来找你。”杜大山摇头道,难道九儿在她们眼里是好人,但不好相处?
几个人听了,想想也是。
杜四妹有事,写信给杜九妹,把秘密告诉杜九妹;杜元儿有事,先写信给杜九妹,希望得到杜九妹的帮助,并且告诉杜九妹一些秘密;现在吴碧莲有事,也过来找杜九妹帮忙,用自己知道的信息得到杜九妹承诺。
杜九妹很无辜,道:“我也不知道啊,以前她们都欺负我来着,我也没让着她们,狠狠还回去了。”
“你啊,那么善良,还回去也不过是教训她们。”阮灏君道,“她们知道你心善,所以才会来找你。因为你得到了她们提供的有用信息,就会帮助她们,不会食言。”
“是啊。”杜大山道,“九儿哪都好,就是心太善良,重承诺。”
“呵呵”广陵王笑笑,“九儿,那吴碧莲和你了什么?既然是广陵府的,的事情想必和广陵府有关。”
“真被爷爷猜中了。”杜九妹道,“那吴碧莲陈家之所以可以独揽广陵府和西北狄戎的商路,是因为陈家往狄戎走私武器,铁器,粮食等东西。”
杜九妹话音刚落,其他人也感到吃惊。
“陈家人胃口不啊!”广陵王笑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绝不是陈家的实力操纵这件事请,必定还有其他人,陈家只不过是被他们推出来负责最后一步的人,败露了罪之用。”
粮食虽然普遍,不过运输麻烦;铁器那是官营的,普通老百姓只能在制指定的地方购买;只那些武器,是朝廷督办。
这些人能弄到武器,可见绝不是一般人。
陈家只是一介商贾,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啊!
“父亲,是否有人向嫁祸给我们啊?”杜大山问道,走私这些东西去狄戎,形同谋反啊。
“你的是。”广陵王道,“我会派人回去查查!我们有自己的武器作坊,当每年做的东西都有定数,不多不少。这些武器从我们作坊里出来的可能性很,但也不排除有人在广陵府制造武器。”
“是应该好好查查。”杜大山道,“现在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会做。我们离开广陵府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去,那边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人在不在广陵府不要紧,最关键的是我们手里掌控军队。”广陵王道,“或许有人做一些动作,都是正常的。在我们谋算别人的时候,也会有其他人谋算我们。”
广陵王这次派了恒四亲自主持调查这件事情,务必要把这件事情查得清清楚楚。
翌日一早,一行人,便坐上马车回广陵府。
可没过几天,杜九妹身边负责收集京城八卦的嬷嬷,告诉杜九妹,礼部侍郎陈大人的继室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从灵化寺回来之后,便无故暴毙了,大家都在传是陈大人的晚辈害死了吴碧莲。陈大人虽然舍不得娇妻,但不想陈家惹人非议,给了吴家不少钱和许诺,吴家这才同意不告官。
杜九妹久久不能言语,如果之前没有遇到吴碧莲,或许她也会和其他人一样,相信这个判断。不过现在杜九妹可不相信这些了,陈家人有嫌疑,但广陵府的陈玉琼更有嫌疑。
陈家啊,不作死就不会死。既然你们把人命不当回事,那也别怪别人不把你们的命当回事。
“陈玉琼,真是好胆识啊!”杜九妹嘴角挂着冷笑,她欠吴碧莲一个人情,是吴碧莲送来的消息,让他们省了很多麻烦。等事情查明,她会让陈玉琼去九泉给吴碧莲道歉的。
自从在灵化寺晋武帝给了阮翰林一个珍贵的玉佩,回到京城之后,皇太后经常让杜九妹带着阮翰林进宫,陪她老人家话。杜九妹其实和太后不熟,并没有话,幸好皇太后不光叫了杜九妹,还叫了静怡公主。静怡公主也带着孩子,孩子们一起玩,大人们聊天,把皇太后逗得不时哈哈大笑。
“你们以后可要经常来,我一个老婆子看到你们这样水葱似的姑娘家,我也感觉自己也年轻很多。”皇太后笑道,十分高兴。
“皇祖母喜欢我们,我们就过来,就怕来多了,皇祖母就烦了。”静怡公主道,有她在,这里永远不冷场。
“你来我烦,九儿来,我可不烦。”皇太后道,“以后你不要来了,九儿来就行。”
静怡公主当然知道这是皇太后的客气后,佯装生气道:“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就回去······”
刚站起来,岑嬷嬷妃嫔们来个太后请安了。
皇太后皱皱眉,这不是初一十五的,她们来做什么啊!
“让她们回去吧。”皇太后道,一个个都是不省心的。
“可那些妃嫔了,过几日就是陛下的生辰,陛下不让朝臣大办,可后宫可不能不办啊,所以徐嫔带着其他的妃嫔过来,和太后商议。”岑嬷嬷道,刚才她和那些妃嫔了,那徐嫔仍旧坚持。
(未完待续。)